中西思维形态差异对汉英语言的影响观察
思维方式可以看成是一个由知识、方法、 智力、 情感、习惯等八大要素相互作用及联系的复杂的有机系统,上述要素的特征及其结构对思维方式的特征、性质、类型起关键作用,最终对思维方式的差异起决定性作用[1]。语言、文化、思维方式是相互联系的一个整体,思维通过语言承载,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而文化是语言与思维相互融合的积淀产物。 思维方式同时也是语言、文化间的沟通桥梁,属于人类文化中的重要组成成分。从深层次来说,思维方式作为人类文化现象中的本质体现,对人类的文化及行为有支配性的作用。因此,对中西文化的思维形态的差异性进行观察与研究,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中西两种文化魅力,同时也能提高人类整体思维能力,推动人类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一、中西思维形态的差异 (一)螺旋型思维和直线型思维
中国传统理念追求“夫大人者,以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 (《乾卦?文言》),渴望达到天人同体同德的“圆满”境界。所以在语言表达上,无论是中国人说的话,还是写的文章,最终还会回归到原点。此种螺旋型的思维直接引起汉语呈螺旋式的结构,采取此方式针对某种问题进行说明,而不采取直接切入主题的方式。八股文章讲究“起、承、转、合”就是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与之相反,主张“天人相分”的西方宇宙观,认为事物之间是独立的,并且是不断向前发展变化的。西方人认为说话和做文章直接表达优于间接表达,可以看到,英语语篇通常包含导入、主题、支撑和结论四个部
第 1 页
分,一般按直线展开,切入主题后进行中心思想的阐述,其次对主题采取分点进行论述,最终获取结论。整个语篇为统一的完整体,其思想要与语义直接相关,辅助一些连接手段连接各段,形成直线流动的实体。 (二)整体思维与个体解析性思维[2]
汉语民族的思维具有整体性、 综合性和直观性的特点,特别强调内部和外部世界的统一。此思维模式一方面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谐达到认知,另一方面使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和谐得到认可。这种思维模式下的认识机制,使得东方人在人际交往环境中能准确捕捉对方的情感变化。以此可见,汉族人的思维方式有强烈的整体性,强调关于领悟的全过程及整体的感知,并对此进行类比及推理。而在西方人的眼中天人是对立的,主体的任务是解析客体的,主体是人,客体是自然界,他们明确区分主体和客体、人和自然、精神和物质、现象和本质等并做深入浅出的研究分析,通常对待一个问题,他们会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思考,然后论证,最终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为止。著名学者季羡林有过评价,“东西方文化最根本的不同表现在思维模式方面,这是其他一切不同点的基础和来源, 东方文化体系的思维模式是综合的,而西方则是分析的”。 二、中西思维形态的差异影响着
汉英语言的发展(一)整体思维与个体思维形态下的差异 1.汉英语言在表述上存在笼统与精确之分
在中西方思维形态的差异性影响下,汉英两种语言在关于语言词汇或语句的表达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中国传统思维形态影响下的汉语语言在语言表述方面显得比较笼统,听者在接受、理解并回答他人所提出
第 2 页
的问题或观点时,往往需要综合考虑整个句子的语言环境。而受到西方思维形态而形成的英语语言在句意表述上却显得特别精确,一个词对应一个意思、一句话对应一种语意。大多数英语语言或语句都是可以抛开当时的语言使用情境而独立存在,并且其语句含义与语言表述意思并不会产生太大的改变[3]。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你吃饭了吗?”这是汉语的常用表述,听话的人可以根据现在的时间来推断是早饭、午饭还是晚饭,而西方人却很少有这样笼统的表述,尽管英语中有meal这个单词的存在,他们也不会说“Did you have a meal?”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他们会说“Did you have breakfast/ lunch/dinner?”译成英语时,则须将breakfast、 lunch、 supper 分得清清楚楚。可以看出英语语言表达上靠的是理性的把握,用词必须要精确、明晰。 2.汉英两种语言在构词方式上的不同
汉民族的思维具有整体性的特点,属于直觉和感悟性的思维,即强调整体感知和意向思维。汉语的基本结构单位是字,汉民族用以表达直觉思维的汉字,一般为自源性的表意文字[4]。在汉语言的长期发展及形式汉字的过程中,采取了形声字作为主体,部首来统率作为形式,是汉民族语言的整体思维的集中体现。如“江、河、湖、海”等汉字组成,很容易看出都与水有关。如“ 骂、鸣、唱、吃、叫” 等都与口有关。可以看出, 汉字的构成组合形成了一个规范的文字整理体系,每一个汉字都是一个形类系统中的一份子。在汉字的书写方式和汉语词语的构成方式上,汉民族的整体性类比推理思维方式也有体现,对于多音节的词语,汉语首先确定一个大类署名后进行区分。
第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