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2020年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高考生物模拟试卷(4月份)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1)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在遭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以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2)抵抗力稳定性的大小取决于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物种的多少和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 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而恢复力稳定性则是生态系统被破坏后恢复原状的能力,恢复力稳定性的大小和抵抗力稳定性的大小往往存在着相反的关系。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类型,掌握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识记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及实例;识记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及作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21.【答案】光照强度;大于;抑制;2,4-D;甲组枝条上叶片的光合速率低于乙组

【解析】解:(1)A→B段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光合速率逐渐增加,因此限制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

(2)C点时光合速率较E点强,短时间内叶绿体内三碳化合物还原速率较E点快,五碳化合物来源较快。

(3)①在光照强度为800μE?m-2?s-1时,上午测得光合速率数值高于下午测得的数值,据此可推断叶片中光合产物的积累对光合速率起抑制作用。

②实验设计遵循单一变量原则,2,4-D是植物生长素类似物,拥有与生长素相似的生理功能,具有两重性,因此甲组用一定浓度的2,4-D进行疏果处理。乙组不作处理。 ③由于甲组疏果,乙组不处理,因此一段时间后,在相同环境条件下,对两组枝条上相同位置叶片的光合速率进行比较可知:甲组枝条上叶片的光合速率低于乙组。 故答案为: (1)光照强度 (2)大于

(3)①抑制 ②2,4-D ③甲组枝条上叶片的光合速率低于乙组

在一定光照强度范围内,光合速率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加快。但超过一定范围之后,光合速率的增加转慢;当达到某一光照强度时,光合速率就不再增加,这种现象称为光饱和现象。

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强度影响因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和识图能力。

22.【答案】突触 胞体 降解(分解) 基因突变 小于 抑制酶C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增高;增加酶 C(或“分解Aβ的酶”)基因的表达量

【解析】解:(1)由题干信息“阿尔茨海默病理特征为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导致形成细胞外老年斑和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导致神经原纤维缠结,两种情形均可能引起神经细胞凋亡”,使患者脑部的神经元数量及神经元之间的突触明显减少。这可能是由于神经元胞体内的核糖体上合成的β-淀粉样蛋白(Aβ)异常积累而引发细胞损伤导致。科研人员推断这种异常积累可能与降解Aβ的酶C表达量下降有关。

(2)科研人员提取正常人和患者的神经元DNA,对酶C基因进行测序,测序结果完全一致,说明酶C基因表达量的改变不是基因突变所致。

(3)科研人员分别提取正常人和患者神经元的酶C基因启动子的DNA片段,再分别用具有相同识别序列(CCGG)的HpaⅡ和MspⅠ酶切(但HpaⅡ不能切割甲基化的胞嘧啶)。结果显示正常人该DNA片段用MspⅠ切割后产生的片段数目与用HpaⅡ切割后产生的片段数目的差值小于患者的相应差值,说明患者细胞中酶C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程度更高。

(4)研究人员推测,患者神经元内的RNA聚合酶与酶C基因启动子结合受影响,进而影响了酶C基因的转录。结合上述研究提出一种治疗阿尔茨海默症的方案:抑制酶C

第16页,共19页

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增高;增加酶C(或“分解Aβ的酶”)基因的表达量。 故答案为:

(1)突触 胞体 降解(或“分解”) (2)基因突变 (3)小于

(4)抑制酶C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增高; 增加酶C(或“分解Aβ的酶”)基因的表达量

1、根据题干信息分析,老年性痴呆是由非可溶性β-淀粉样蛋白(Aβ)聚集破坏神经细胞所致,表现为记忆力下降和认知功能障碍等,而神经元细胞是神经调节的基本单位,记忆、认知都与人的大脑皮层有关。

2、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兴奋的传导方向和膜内侧的电流传导方向一致,与膜外侧的电流传导方向相反。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信号由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再转变为电信号。

本题考查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3.【答案】EcoRⅠ DNA连接酶 RNA聚合酶 Ca2+ 感受态 蛋白质工程 基因决定蛋白质

【解析】解:(1)含有目的基因的外源DNA分子上含有EcoRⅠ、BamHⅠ、PstⅠ三种限制酶的切割位点,其中EcoRⅠ的切割位点位于目的基因上,用该酶切割会破坏目的基因,因此不能用该酶切割;将切割后的质粒和目的基因连接起来需要DNA连接酶。启动子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能启动转录过程。

(2)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常用感受态细胞法,即用Ca2+处理细胞,使之处于一种能吸收周围环境中的DNA分子的生理状态,这种细胞称为感受态细胞。

(3)生产上述高效凝乳酶需要对蛋白质进行改造,因此需要采用蛋白质工程技术;由于基因决定蛋白质,因此该生物工程技术对蛋白质结构的设计和改造,必须通过基因来完成。 故答案为:

(1)EcoRⅠDNA连接酶 RNA聚合酶 (2)Ca2+感受态

(3)蛋白质工程 基因决定蛋白质 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

(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 (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原理、操作步骤,掌握各操作步骤中需要注意的细节,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答题。

24.【答案】8和4 过度增殖 分离 正常有丝分裂:过度增殖=1:1 tut突变体的突变

第17页,共19页

基因与bgcn突变体的突变基因不是同一个基因 tut突变体与bgcn突变体杂交,F1为正常表现型,F2性状分离比为9:7,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说明这两个突变体的突变基因分别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tut突变体的突变基因位于该果蝇的染色体缺失片段 交集

【解析】解:(1)含8条染色体的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含4条染色体的细胞;含16条染色体的细胞应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2)F1中雌雄果蝇杂交,F2中正常有丝分裂:过度增殖=3:1,表明过度增殖为隐性性状,且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假设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若上述推测正确的话,则F1的基因型为Aa,tut突变体的基因型为aa,则F1与tut突变体杂交后代的性状及其分离比为正常有丝分裂:过度增殖=1:1。

(3)据遗传图解可知,tut突变体与bgcn突变体杂交,F1为正常表型,F2性状分离比为9:7,是9:3:3:1的变式,说明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说明tut突变体的突变基因与 bgcn突变体的突变基因不是同一个基因,且这两个突变体的突变基因分别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4)若将未突变的果蝇与tut突变体杂交,则F1表型为正常的有丝分裂,但与缺失突变体杂交,F1表现型会出现过度增殖,则说明tut突变体的突变基因位于该果蝇的染色体缺失片段。tut突变体与一系列缺失突变体果蝇做杂交,发现tut突变体与编号为BL7591、BL24400、BL26830、BL8065的果蝇缺失突变体杂交后代表型均有过度增殖,tut突变体的突变基因应该位于染色体缺失区域的交集区域。 故答案为: (1)8和4

(2)过度增殖 分离 正常有丝分裂:过度增殖=1:1

(3)tut突变体的突变基因与 bgcn突变体的突变基因不是同一个基因 tut突变体与bgcn突变体杂交,F1为正常表现型,F2性状分离比为9:7,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说明这两个突变体的突变基因分别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4)tut突变体的突变基因位于该果蝇的染色体缺失片段 交集

由题野生型果蝇和tut突变体杂交,子代可进行正常有丝分裂,说明该突变基因为隐性遗传,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bgcn突变体与tut突变体杂交,F2出现两种表现型,且比例为9:7,说明bgcn突变体的bgcn基因和tut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且基因表达互不影响。 本题考查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特别是自由组合定律的变式应用的相关知识, 25.【答案】天气寒冷,微生物分解能力弱 分解凋落物的微生物主要分布在该土

层 根 蛋白质等有机物 川嵩草 川嵩草的凋落物分解速率快于垂穗鹅冠草,有利于生态系统中的碳、氮循环 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解析】解:(1)根据题干信息已知,该高山草地气候寒冷,微生物的分解能力弱,因此植物凋落物不易被分解。 (2)由于分解凋落物的微生物主要分布在土壤深度10cm处,所以流程③中要将装有凋落物的小袋埋在“土壤深度10cm处”为宜。

(3)土壤中的含氮无机盐等主要是通过植物的根(根尖)吸收的,进入植物体后主要用于合成蛋白质等含氮有机物。

(4)根据表格分析可知,川嵩草的凋落物分解速率快于垂穗鹅冠草,有利于生态系统中的碳、氮循环,因此在高山草地进行人工种草时应优先选择川嵩草。

(5)根据以上分析可知,随着放牧程度的增加,两种植物的失重率、碳和氮损失率都随之增加,说明消费者的存在和数量增多,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故答案为:

(1)天气寒冷,微生物分解能力弱

第18页,共19页

(2)分解凋落物的微生物主要分布在该土层 (3)根 蛋白质等有机物

(4)川嵩草 川嵩草的凋落物分解速率快于垂穗鹅冠草,有利于生态系统中的碳、氮循环

(5)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根据题干信息和表格分析,实验的自变量是放牧程度、植物的种类,因变量是凋落物的失重率、碳和氮损失率,且川嵩草的凋落物的失重率、碳和氮损失率明显高于垂穗鹅冠草,说明前者的分解较快;与不放牧相比,放牧程度越高,两种植物的失重率、碳和氮损失率越高,表现为正相关。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具备实验设计的基本思维,能够根据表格找出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并清除两种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第19页,共19页

2020年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高考生物模拟试卷(4月份)

(1)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在遭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以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2)抵抗力稳定性的大小取决于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物种的多少和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而恢复力稳定性则是生态系统被破坏后恢复原状的能力,恢复力稳定性的大小和抵抗力稳定性的大小往往存在着相反的关系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94cjx728t86cyp27lz4y3h0qq02udc01bwg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