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下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
过渡性、封锁性、社会性、动荡性、独立性、不平衡性 复习存在的问题:
(1)没有做到及时复习(2)使用的复习方法单一(3)没有合理安排复习时间 (4)没有掌握复习的量 (5)学习动机过机过强 中学生性心理发展的特点:疏远期、爱慕期、恋爱期
异性爱慕期是性意识表现和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一阶段的青少年在性生理成熟的同时伴随性心理和行为上的显著变化,最突出的表现是对异性产生的一种难以消除的兴趣,一种爱恋,思慕,亲近的情感 。在异性爱慕期,青少年的性意识有感情隐秘的特点,表现为在与异性接触时的感情交流是隐晦的,含蓄的;常以试探的形式进行,男女青少年常常会把异性对自己的好感当做对自己的倾心。把自己对异性的爱慕感情当做爱情,从而造成不必要精神苦恼 中学生异性交往的指导
(1)正确认识中学生的异性交往 (1)把握中学生异性交往的原则,即自然原则和适度原则(3)了解中学生异性交往的方法,克服羞怯,真实坦诚,留有余地(3)引导青少年区分友谊与爱情 青少年情绪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学生良好情绪的培养或调节方法):
(1)敏锐察觉情绪 (2)平和接纳情绪状态 (3)正确调整情绪 (4)有效表达情绪(5)保持和创造快乐的情绪
场独立型 :在对客观事物做判断时,常常利用自己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在认知方面独立于他们周围的背景,倾向于在抽象和分析的水平上加工信息,独立地对事物做出判断 场依存型 :学生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他们的态度和自我知觉更易受周围人,特别是权威人士的干扰和影响,善于察言观色,注意并记忆言语信息中的社会内容 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
(1)抽象逻辑思维逐渐处于优势的地位(2)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显著发展 (3)形式逻辑思
维占主导地位 (4)辩证逻辑思维迅速发展 中学生意志的发展和培养 :
(1)加强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行动目的 (2)组织实践活动,加强意志的锻炼(3)发挥教师和班集体的影响,给予必要的纪律约束 (4)启发学生进行意志的自我锻炼 (5)针对学生意志的个别差异,采取有针对性的培养措施 意志行动中的动机冲突 :
双趋冲突 。指个体以同样程度的两个动机去追求两个有价值的目标时,因不能同时获得而产生的动机冲突
双避式冲突。指个体以同样程度的两个动机去躲避两个具有威胁性事件或情境时,因不能同时避开而产生的动机冲突。
趋避冲突 。指个体对一个事物同时产生两种相反的态度取向时产生的动机冲突
多重趋避式冲突 。个体面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目标 而每个目标都对其既具有吸引力又具有排斥力的冲突 。 气质
:是心理活动表现在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脾气、秉性
胆汁质。体验强烈、爆发迅猛、平息快速、思维灵活、但粗枝大叶、精力旺盛、争强好斗、果断勇敢、直率热情、朴实真诚、表里如一、行动敏捷、生机勃勃、刚毅顽强、但这种人遇事、易感情用事、刚愎自用
多血质。情感丰富、外露但不稳定、思维敏捷、但不求甚解、活泼好动、热情大方、善于交往、但交情深厚、行动敏捷、适应力强、做事缺乏耐心和毅力、稳定性差、见异思迁
粘液质。情绪平稳、表情平淡、思维灵活性略差,但考虑问题细致周到、安静稳重、踏踏实实、沉默寡言、喜欢沉思、自制力强、耐受力高、内柔外刚、交往适度、交情深厚、但这种人的行为主动性较差、缺乏生气、行动迟缓
抑郁质。情绪体验深刻、细腻持久、情绪抑郁、多愁善感、思维敏锐、想象力丰富、不善交际、孤僻离群、踏实稳重、自制力强、但他们的行为举止缓慢、软弱胆小、优柔寡断 导向性原则
(1)定义:指教师在德育过程中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方向发展 (2)要求:1)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2)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3)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 疏导原则
指教师在德育过程中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
要求:(1)讲明道理,疏导思想(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
是指教师在德育过程中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
要求:(1)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 (2)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 (3)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坚定不移地贯彻到底,督促学生切实做到 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的原则
是指教师在德育过程中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将来自各 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的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
要求:(1)充分发挥教师集体的作用,统一学校内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2)统一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争取家长和社会的配合,逐步形成以学校为中心的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3)处理好衔接工作,保持德育工作的经常性,制度化,连续性,系统性 因材施教原则
是指教师在德育过程中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2010-2024)所有真题整理(3) 必背 本人教资已过 科目二93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