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2部分古代文言文阅读专题八古代诗歌鉴赏(五)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课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第一板块 思想感情类

1.[2015·石家庄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菊 李商隐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注] ①《晋书·罗含传》:“及致仕还家,阶庭忽兰菊丛生,以为德行之感焉。”②

金鹦鹉:酒杯名。

本诗托物言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前六句借助对菊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才德俱佳却不为世用的苦闷以及对时光流

逝的感慨;最后两句以菊自喻,表达了诗人渴望得到重用的心情。

解析 开篇两句“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描写的是花心和花瓣,诗人着眼于菊花的色彩。淡紫的花心、嫩黄的花瓣,鲜明而和谐的色彩对比,活化出菊花的佳色神韵。“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两句,诗人又将菊花的色、香与陶潜、罗含等有德行的高人联系起来,赋予了菊花高贵的品格。而后,“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两句中,诗人又借菊花抒发人生的感慨及不为世用的苦闷。最后一联,诗人对于升君白玉堂一事,已觉无望,却想到自我毁灭,成为菊花酒,这样便可以浮在金鹦鹉杯中,升上用白玉砌的殿堂。此诗为典型的

托物寄意之作。诗人借助对菊花的描绘,将胸中的许多郁闷和积愤,婉转地表达了出来。

2.[2016·太原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忆秦娥 刘辰翁

中斋

上元客散感旧,赋《忆秦娥》见属,一读凄然。随韵寄情,不觉悲甚。

烧灯节

,朝京道上风和雪。风和雪,江山如旧,朝京人绝。

百年短短兴亡别,与君犹对当时月。当时月,照人烛泪,照人梅发

[注] ①中斋:邓剡的号。邓剡,和刘辰翁同乡,曾入文天祥幕府,参加抗元斗争,宋

亡后不仕。②烧灯节:即上元节(俗名元宵节)。③梅发:白发。

“当时月,照人烛泪,照人梅发”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当时月”表达了国破家亡、物是人非的兴亡之痛;“烛泪”表达了一位孤臣义士内心的亡国之悲和对故国的忠心;词人借“梅发”表达了容颜渐老、年华已逝的悲苦,也

表达了凛然不移的节操。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

诗歌鉴赏 刘辰翁以此词寄托其悲凄感旧的爱国情思。开头两句,纯粹写景,描写元宵之夜故都路上弥漫着风雪的严寒景象。词人起笔,就以故都烧灯节极度的繁华欢乐与现实中的风雪酷寒、无限凄凉进行强烈的对比,烘托出严酷冷寂的气氛。面对这刮着大风、下着大

1 / 10

雪的荒凉萧杀的景象,虽然词人感到故国的江山还像原来一样,然而去京城朝拜观灯的人却一个也看不到了。上片写景,景以引情,描写元宵之夜故都路上风雪交加行人断绝的凄凉景象;下片抒情,景以衬情,抒发物是人非、怀念故国的悲苦心情。词人面对着“当时月”,故国情景,纷涌而来,眼前处境,却无比悲凉。最后两句对仗工整,情景交融,把“当时

月”之善解人意和词人之悲凄坚贞交织起来了,意境苍凉,余味绵绵。

原文翻译 邓剡在上元夜客人都走之后感念旧情,作《忆秦娥》给我,我一读感觉非常凄凉,用原韵写词以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不觉感到非常悲凉。元宵节,去临安的道上风雪交加。风雪交加,江山依旧是那样的江山,但是临安看灯的人却没有。短短一生偏又经受国破家亡、生离死别的深哀大痛。和您就像仍然面对当时的明月。月色依然如旧,但此番照临

人间,却只见眼泪白发而已。

3.[2016·兰州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好事近·凝碧旧池头

韩元吉

汴京赐宴,闻教坊乐,有感。

凝碧旧池头

,一听管弦凄切。多少梨园声在,总不堪华发。

杏花无处避春愁,也傍野烟发。惟有御沟

声断,似知人呜咽。

[注] ①宋乾道九年(1173),词人出使贺金主世宗生辰,途经故都汴京,金人赐宴,宴后作此作。②凝碧池:在洛阳,借指汴京故宫。安禄山陷洛阳,在此大宴部属。梨园子弟唏

嘘泣下,其中乐工雷海青掷乐器西向大恸。③御沟:流经宫苑的河道。

词的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胸中怀有黍离之悲,想要抒发而又不能抒发的无限苦痛的情绪。词人以拟人化的手法,抒发心中的悲哀。词人赋予御沟流水以人的灵性,说它之所以不流,乃是由于理解到词人内心蕴有无限痛苦,怕听到呜咽的水声会引起抽泣。(意思答

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诗歌鉴赏 “凝碧”两句运用历史事件,抒写词人此时此际的痛苦。据记载,天宝末年,安禄山叛军攻陷东都洛阳,大会凝碧池,令梨园子弟演奏乐曲,他们皆唏嘘泣下,乐工雷海青则掷乐器于地,西向大恸。三、四句,从声音到外貌转化,蕴含着复杂的心理矛盾,包藏着无比深沉的隐痛,道出了自己在特定环境下复杂的心理活动。“杏花”两句,既点时间,亦写环境,并用杏花以自拟,以虚带实,兴寄遥深。“无处避春愁”是“词眼”所在。有此五字,则使杏花人格化,使杏花与词人产生形象上的联系。结尾二句仍以拟人化的手法,抒发心中的悲哀。北宋汴京御沟里的水,本是长年流淌的。可是经过战争的破坏,早已阻塞干涸了。词人赋予御沟流水以人的灵性,说它之所以不流,乃是由于理解到词人内心蕴有无限痛苦,怕听到呜咽的水声会引起抽

泣。

原文翻译 想起往日宫廷中的池苑,一听到过去宫中的音乐,我立刻感到无限的凄凉之情。有多少当年梨园的曲调在里面,一声声,令我这白发老人实在难以回想往事所添的忧愁。乱世之间,杏花也无处可逃,只有独自依傍着荒野默默开放,没有人欣赏和怜惜。只有

御沟中的水流断绝,好像知道人心中的忧伤。

2 / 10

4.[2016·大庆质检]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城东早春 [唐]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两首诗都写到“春”,这两处“春”分别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杨诗描写了一幅早春图。写出了早春清新的特点。描写了早春时,柳叶新萌的美

好景色,表达出诗人对早春清新之景的喜爱。

高诗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的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勾画出

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道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赞美和对孩子们的喜爱之情。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诗歌鉴赏 《城东早春》:首句,写诗人在城东游赏时对所见早春景色的赞美,“清”不仅指早春景色本身的清新可喜,也兼指这种景色刚刚开始显露出来,还没引起人们的注意,所以环境也很清幽。第二句是对早春景色的具体描写,“才”“半”二字,暗示“早”;“半未匀”不仅突出了“早”字,而且把早春之柳的风姿写得十分逼真。三、四句,用芳春的秾丽景色,来反衬早春的“清景”。繁花似锦,写景色的秾艳已极;游人如云,写环境之喧嚷若市。这两句与前两句形成鲜明的对照,更加反衬出诗人对早春清新之景的喜爱。诗篇特从“诗家”的眼光来写,又寓有理趣,也可以把它看作一种创作见解,即诗人必须感觉敏锐,努力发现新的东西,写出新的境界,不能人云亦云,老是重复那些已经熟

滥的旧套。

《村居》:描写了一幅春天孩子们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风筝的图画,是一幅自然景物和活动着的人物融合在一起的、充满生机的、春意盎然的农村生活图画,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第一、二句写时间和自然景物,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春日农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醉”字,写活了杨柳的娇姿、柔态,写活了杨柳的神韵。三、四句写的是人物活动,描述了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他们的欢声笑语,使春天更加富有朝气。“儿童”“东风”“纸鸢”,诗人选写的人和事为美好的春光平添了几分生

机和希望。结尾两句由前两句的物而写到人,把早春的迷人与醉人渲染得淋漓尽致。

原文翻译 《城东早春》:城东春色清静幽美,绿柳的叶子黄绿相间。如果等到上林苑

繁花似锦的时刻,熙熙攘攘的人群里都是赏花的人。

《村居》:早春二月生机勃勃、草长莺飞,堤岸上杨柳依依、云烟缭绕。孩子们很早就

放学回家了,连忙趁着东风放飞风筝。

5.[2016·辽宁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踏莎行

庚戌中秋后二夕,带湖篆冈小酌

[注]

3 / 10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2部分古代文言文阅读专题八古代诗歌鉴赏(五)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课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第一板块思想感情类1.[2015·石家庄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菊李商隐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注]①《晋书·罗含传》:“及致仕还家,阶庭忽兰菊丛生,以为德行之感焉。”②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93xay0on2u1xkfw968ko77t6k14pna01b6f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