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山海中学历史调研组,内部资料,严禁外传 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16.中古世界的多元面貌 本单元课标 通过了解中古时期欧亚地区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社会状况,认识这一时期世界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 要点 学纲 (一)封君封臣制度 1.形成原因; 2.基本特征; 3.历史影响。 (二)封建庄园 1.性质; 2.庄园耕地的组成; 3.庄园剥削方式; 4.庄园法庭。 (三)农奴制度(略) (四)▲基督教会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经济、政治、思想 (一)▲王权强化与新兴王权集中国家 1.王权强化背景; 2.英、法、西、葡的王权强化(方式)及意义; 3.《大宪章》和英国议会起源(第一次议会和“模范议会”、议会构成、议会在中古英国政治生活中的地位)。 (二)城市兴起与自治斗争 1.西欧城市的兴起; 2.△城市自治斗争:背景、方式、影响 (三)基督教会(略) (一)拜占庭 1.▲拜占庭帝国的强大; 2.拜占庭帝国走向衰亡。 (二)俄罗斯 1.基辅罗斯; 2.俄罗斯帝国:⑴莫斯科公国的兴起与统一; ⑵▲伊凡四世改革; ⑶16—17世纪沙俄的扩张 一、西欧封建社会(基本特征) 二、中古西欧的王权、城市与教会 三、(东欧)拜占庭与俄罗斯
一、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1.封君封臣制度是 社会动荡 和 自然经济 的产物,8世纪后逐渐与 封土 联系在一起;
2.封君封臣制度的基本特征是:⑴封君与封臣结成 主从 关系;⑵ 层层分封 ,建立起金字塔般的 封建等级 制度;
3.封君封臣制度是西欧封建社会早期的典型政治风貌。它一方面与各级封建主联系起来,成为西欧社会的统治阶级;另一方面,使西欧政治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 分裂割据 局面。
4.庄园是中古西欧基本的 农业经济 组织,耕地由领主自营地和农民份地组成。对农民和农奴份地,封建领主主要采取 劳役 地租的剥削方式。领主或其管家还主持庄园法庭审理庄园内的各种案件,维护庄园的秩序。
5.基督教会在中古西欧地位显赫。在经济上,教会拥有大量 庄园 和广袤土地,并向信
第 1 页 共 6 页
日照山海中学历史调研组,内部资料,严禁外传 徒征收什一税 ;在政治上,形成了从教皇到各级神职人员的 等级 制度(并凌驾于世俗王权之上);在思想上,它控制着人们的 精神生活 ,宗教戒律严重束缚了人性的发展。
二、中古西欧的王权、城市与教会——西欧封建社会的新变化
1.15世纪晚期,都铎王朝建立(1485年)后,英格兰逐渐形成了较为强大的王权;法兰西国王则借助通婚和征服等手段,击败各地封建主,逐步扩大王室领地,基本完成了法兰西的统一,王权得到强化;15世纪末,在伊比利亚半岛形成了 西班牙 和 葡萄牙 国家。
2.10—11世纪起,西欧各地兴起了众多城市。一些城市通过与封建主 谈判 ,或以金钱 赎买 ,或 武装暴动 ,赢得一定程度的自治权;
3.西欧城市自治,有利于 城市经济 的发展;一些城市兴办 大学(如巴黎大学、牛津和剑桥大学) ,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城市还以金钱和人力支持 王权 ,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王的 统一 事业。
三、(东欧)拜占庭与俄罗斯 (一)拜占庭
1.西罗马帝国灭亡后, 罗马帝国 东部逐渐演变为拜占庭帝国。帝国都城 君士坦丁堡 是当时欧洲最大最重要的城市,成为 沟通东西方 的桥梁。
2.6世纪 查士丁尼 在位期间编订的《查士丁尼法典》,剔除了法律中那些矛盾和过时的内容,使罗马法成为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它与同时或稍后编纂的《 法学汇纂 》《法理概要》《新法典》合称《 罗马民法大全 》。
(二)俄罗斯
1.俄罗斯发端于9世纪建立的 基辅罗斯 ,深受 拜占庭 帝国的影响。
2.1547年,莫斯科公国大公 伊凡四世 正式加冕为沙皇(俄罗斯国家由此诞生)。他颁布 新法典 ,改组中央机关,镇压大贵族,巩固和强化了 中央集权 ,为俄罗斯继续扩张奠定基础。到17世纪末,俄罗斯成为地跨 欧亚 两洲的庞大帝国。
一、中世纪西欧生产关系的变化
材料一:它(庄园)承袭了罗马的大地产,但和罗马大地产不同的是,庄园由农奴……而不是奴隶耕种。在现代意义上,农奴无疑是不自由的。首先,他不能擅自离开土地,他们被迫定期给领主干活而毫无报酬,他们还得忍受数不清的侮辱性的赋税,服从领主法庭的判决。但他们耕种分到的土地用以谋生,而且通常不能加以剥夺,所以他们的处境比奴隶好得多。这样,当农业改良发生的时候,农奴自己可以指望从中至少稍许获益。更重要的是,虽然理论上领主有权随意摊派赋税,实际上义务趋向于保持固定。尽管许多农奴的命运肯定相当艰难,但他们很少完全听凭他们的领主随意支配打发。
——[美]罗伯特·E.勒纳等著,王觉非等译《西方文明史》
⑴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比较奴隶与农奴的区别,并说明中世纪时生产关系的变化。(12分)
农奴和奴隶的区别是:
奴隶是奴隶社会的主要生产者。没有独立人格,没有任何自由和权利,被奴隶主当作“会说话的工具”和私有财产;可任意买卖、屠杀。(4分)
农奴是封建社会农奴制下的农业生产者。有比奴隶更多的人身自由;占有少量劳动工具,拥有一定耕地(份地)的使用权,占有部分劳动产品。(6分)
农奴取代奴隶成为社会的主要生产者,反映了中世纪生产关系的变化和进步。(2分) 材料二:英王亨利二世给予林肯城之特许状
任何人在林肯城城内按土地保有权购买土地,保有之达一年零一日,无人反对,而购买
第 2 页 共 6 页
日照山海中学历史调研组,内部资料,严禁外传 土地之人又能证明在此期间内,有声请权之人确在英格兰境内,但未提出异议,则予将准许此人在将来按(安)然保有此项土地,一如其过去,不受任何干扰与迫害。
——周一良、吴于廑总主编,郭守田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中古部分》
材料三:法国北部瓦朗西安城市民和约
1.根据共同遵守的和约,凡往来瓦朗西安集市的商人及其货物,均不得受到侵犯……凡违此条者(包括骑士在内),经两名瓦朗西安市民指证,应对受害商人作出相应赔偿,另缴纳60先令罚金,其中20先令归受害商人,40先令归法官……
2.凡抢劫瓦朗西安市民的商品或其他物品者(包括骑士在内),不管该物品是否为动产,经两名瓦朗西安市民指证,均需按照前述规定进行赔偿……
…………
4.如果瓦朗西安市民在其他城镇的集市上受到当地司法机关骚扰,或因其他原因受到骚扰,则骚扰者被视为违犯和约,与在瓦朗西安城违犯和约一样。
——[荷]布洛克曼、霍彭布劳沃著,乔修峰等译《中世纪欧洲史》
⑵阅读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有关中世纪欧洲的知识,比较市民与农奴法律地位的异同。(12分)
相同:都拥有一定财产,并且财产受到惯例或法律的保护。(4分) 不同: 比较角度 生产 生活 艰苦而封闭 农奴 相对开放 有较多的自由(购买土地、自由经商),可接受教育,有一定的政治权利 市民 主要为满足领主和自身生活需要 生产一般面向市场 人身自由 没有人身自由,处于社会最底层 (任答2点给8分)
二、西欧新兴王权集中国家
1.中古后期,西欧出现了哪几个重要的新兴王权集中国家?(4分)新兴王权集中国家的出现产生了哪些进步影响?(6分)
⑴重要国家:英国、法国、西班牙和葡萄牙。 ⑵进步影响:①结束政治混乱和割据状态,国家逐渐走向统一;②王权集中国家的出现,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基督教会对西欧国家的控制,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兴起发展;③在加强王权的斗争中,法国和英国出现等级代表制,成为西方近代议会制度的起源;④葡、西王权的加强,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重要支持力量。(任答3点,言之有理即可)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2世纪,英国国王在与封建地方势力、罗马教皇发生一系列战争的过程中,被迫签署了“自由大宪章”。1265年,英国正式召开议会,不仅贵族僧侣参加,而且从每个郡邀请两名骑士、每个大城市邀请两个市民代表参加会议。以后议会经常开会,相继取得了颁布法律、批准征税、处理政治案例的权力。
材料二:1300年法国与教会为征税发生冲突,为争取支持,腓力四世召开了由高级教士、世俗贵族和富裕市民组成的三级会议。三级会议从十四世纪起成为法国政治生活中的一部分,往往是在国王需要征收新税或需要各等级代表支持处理一些重大问题时才召开,而各等级在同意国王要求的同时也常以司法、行政方面的改革作为交换条件。
——《中世纪欧洲》
⑴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比较中世纪英国议会与法国三级会议的异同?(10分) 相同点:
①召开背景:都因矛盾冲突而召开;
第 3 页 共 6 页
日照山海中学历史调研组,内部资料,严禁外传 ②本质相同:都是西欧中世纪等级君主制(王权借助等级代表会议实施统治的一种政权形式)的表现形式,国王与贵族、市民共同参政;
③参与者的身份相同:都是由世俗贵族、教会贵族和市民组成。 不同点:
①召开的背景不同:英国议会在国王与贵族冲突中召开,法国三级会议在国王与教会冲突下召开;
②开会的方式不同:英国议会经常开会,法国三级会议处理重大问题时才开会(不定期); ③会议的权力不同:英国议会有限制王权(颁布法律、批准征税、处理政治案件)的权力,法国三级会议对王权限制较小。
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议会与法国三级会议召开的意义。(4分)
意义:①等级代表制度的产生相对于中世纪早期的政治混乱和割据状态而言,具有历史进步意义;②推动了社会经济政治的进一步发展;③以议会和三级会议为代表的等级代表制后来在制约封建王权、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斗争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成为西方近代议会的起源。(每点2分,任答2点言之成理即可)
『认知结构』
『限时训练』总分30分,限时15分钟。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共16分。
1.封君封臣制度的建立需要履行一套特定的仪式。9世纪封臣的效忠誓词如下:“我……效忠我的主人,爱其所爱,仇其所仇。主人凡践履契约,因我委身投附而善待于我,赐我以应得,则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材料表明封君与封臣之间结成了(A)
A.主从关系 B.契约关系 C.庄园农奴制 D.财产等级制 2.图1反映了中世纪西欧农民耕种土地的情景。当时农民耕种的土地(C)
第 4 页 共 6 页
日照山海中学历史调研组,内部资料,严禁外传
图1 耕种的农民
A.属于自耕农开垦的土地 B.属于封建领主自营地 C.是从领主处领到的份地 D.来源于封建国家授予 3.庄园是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大小不一,耕地由领主自营地和农民份地组成。在封建庄园内,领主对广大农民和农奴的主要剥削方式是(A)
A.劳役地租 B.货币地租 C.实物地租 D.分成地租
4.在中古西欧社会,僧侣是祈祷的人,骑士是作战的人,农民是劳作的人。它体现了中古西欧的社会分工理想(见图2)。这种社会分工(A)
图2 中古西欧的“三种人”
A.反映了基督教会的特殊地位 B.有利于西欧社会的转型和进步 C.反映了封君封臣制度的衰落 D.加速了封建庄园农奴制的瓦解
5.11—15世纪,法、英、葡、西等国国王为加强王权进行了一系列的斗争。西欧一些国家强大王权的形成(C)
A.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B.促进了基督教会势力的扩张 C.有利于西欧国家的统一进步 D.加速了封建等级制度的崩溃
6.10—11世纪起,西欧各地兴起了众多城市。一些城市通过与封建主谈判,或以金钱赎买,或武装暴动,赢得一定程度的自治权。城市自治直接有利于(B)
A.国王王权的加强 B.城市经济的发展 C.资本主义的萌芽 D.农奴制度的加强
7.1203年,当西方的十字军开始围攻君士坦丁堡时,他们对这座古都的富有和豪华充满敬畏之感:“那些未曾见到过的人,难以相信世界上竟有如此富丽的城市。当他们看到高大的城墙和城楼,看到豪华的宫殿和高耸的教堂,看到城市的长度和宽度时,无不为之悚然惊骇……”在5—13世纪,君士坦丁堡是(C)
A.罗马帝国的都城 B.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都城 C.沟通东西方的桥梁 D.世界上最大最富有的城市
8.1547年,伊凡四世正式加冕为沙皇。他颁布新法典,改组中央机关,镇压大贵族,巩固和强化了中央集权。伊凡四世的这些改革举措(D)
A.深受拜占庭帝国的影响 B.使俄罗斯摆脱蒙古统治
第 5 页 共 6 页
人教版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 下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学案 解析版)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