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生物催化有机合成反应
6.1 生物酶催化反应 一、现状与发展:
酶于20世纪20年代由Warburg发现,由于发现了酶,Warburg于1931年获得Nobel生理医学奖。
酶在生物体内起着重要的催化作用,酶的催化作用和能力远远超过传统化学催化剂,这是人们近年得到公认的。
近几年,酶和酶催化作用已经成为人们非常重视和重点研究的领域。酶的结构、酶的催化活性、酶的催化机理、酶的结构与催化功能的关系研究,已经成为21世纪催化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领域,相信,也必将有很大突破。
随着酶研究的深入,模拟酶催化研究以及酶催化技术及其应用方面,也将产生巨大突破。生产实例:酒曲造酒-----
今后,发现新酶、深入研究酶结构,仍将成为重点工作。天然酶的结构测定,催化活性与机理的研究,亦会是21世纪催化研究的前沿领域。
二、酶催化反应的特点:
(1) 催化活性极高。酶催化剂的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高1~10亿
倍。(酶对化学反应的加速可达100亿倍,---)
(2) 催化作用高度专一,有严格的选择性。可达100%的专一性。对
底物的立体异构物具有高度选择性。(如:对旋光异构、顺反异
1
构等都具有高度选择性)
(3) 催化反应条件非常温和,操作安全,环境卫生。
(4) 涉及的领域广泛。eg:氨基酸合成,抗生素的合成,有机酸合
成,酿酒,食品,环保,医药...等均可采用酶催化技术。 三、酶的构成及其作用原理
(1)酶的定义:酶是具有催化作用的高分子蛋白质,为高分子化合物。
20世纪后期,T.R.Cech等发现了RNA的酶活性,研究中发现rRNA可以自身剪接加工,并分离出一段具有催化活性的内含子(IVS),它具有转磷酸、转核苷酸和催化水解等多种功能,从而打开了酶性核酸研究新领域。
酶的新定义:大多数酶是具有催化作用的高分子蛋白质,为高分子化合物。
(2)酶的构成:酶分子由三部分构成,即:结合中心、催化中心(两者结合又称为活性中心)及分子母体。
(3)酶分子催化作用过程(机理):酶分子通过结合中心与底物发生结合生成活化络合物,然后通过催化中心发生催化反应。
各部分的作用如下:
酶由活性中心和分子母体组成,其中:
? 活性中心:(1)结合中心:决定酶的专一性。(定向、定位) (2)催化中心:决定酶的催化活性。 ? 分子母体:维持(或提供)酶蛋白体的空间构型。
2
四、酶催化反应的影响因素:
因为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因此,易于引起蛋白质变性的因素均会对酶催化作用产生影响。主要因素有:温度、酸碱度、抑制剂、激活剂等。
(1) 温度影响:大多酶是蛋白质,对温度高度敏感。不同酶适合的
温度不同。一般酶催化最适合的温度约在20~60℃之间。 (2) 体系PH值影响:酶是极性物质,对体系PH值敏感。通常酶均
有其最大活性的PH范围,酶的种类不同,其适合的PH值范围不同。
(3) 抑制剂和激活剂的影响:
酶抑制剂和激活剂是目前和未来生物、医药领域长期研究的热点。人及动物体内所有的化学反应几乎都是酶催化反应。各种疾病的产生和发展与酶密切相关,人及动物的衰老问题亦与酶催化密切相关,酶抑制剂研究也已经成为近年医药生物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学科前沿。
实例:
(1)胆固醇是肝脏中HMGCoA酶作用的产物,----HMGCoA酶抑制剂。
(2)高血压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有关,----ACE抑制剂。例如:治疗心血管药物 Enalapril(依拉普利,美国),Benazepril(苯那普利,瑞士)
(3)癌细胞中存在还原酶,如:DT-黄递酶等,----生物还原
3
药物。例如:生物还原药物AQ4N
酶抑制剂:能使酶的催化能力减弱、抑制或者破坏的物质。常见的抑制剂有:Ag+ 、Hg++ 、Cu++、 硫化物、生物碱等。
酶激活剂:能使酶的催化作用加强、活力提高的物质。常用的激活剂:K+、Na+、Mg++、Ca++、Zn++、Mn++、Fe++、Cl-、NO3-、SO4= 等 (4) 其他引起蛋白质变性的因素:
例如:热处理、X~射线、紫外线照射、超声波、振荡、强酸、强碱等。
五、酶催化反应实例: (1) 抗癌新药:
制备中关键中间体合成:
(2)甾体化合物的反应:采用酶催化反应,可使甾体骨架上一定部位发生许多有价值的转换反应,如羟基化、脱氢、侧链降解等。 例如:11-α羟基化
4
六、酶催化存在的问题和局限性:
(1) 酶是一种蛋白质,对酸、碱、热、有机溶剂,水等均不稳定。
(稳定性差,易失去活性)
(2) 酶与底物作用一般只作用一次,因此不经济有机物。 (3) 工业酶制剂大多纯度较低,反应液中易带入各种杂蛋白和有色
物,造成产物分离困难,产品收率低。 (4) 反应体积大,处理困难。
上述问题,造成酶催化应用受到限制,需要研究解决。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