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三:持续的工业进步背后是欧洲特有的文化条件的结果。……工业革命从根本上说主要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而不是纯粹的技术现象。这已经变得一目了然了。人们注意到,最先工业化的国家是那些与英国的文化和社会最相似的国家。
——奇波拉《工业革命前欧洲的社会与经济》
(1)根据材料一,指出欧洲经济力量兴起的因素。“欧洲从亚洲的背上往上爬”又是通过什么途径?(10分)
(2)概括材料二中美洲大陆的“生态缓解”为英国工业革命提供的有利条件。(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哪些社会现象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发生。(6分) (4)材料一、二主要体现了哪种史观?这种史观在认识工业革命的起因上有何特点?(4分)
答案:(1)因素:欧洲从亚洲获取了生产、市场和贸易的利益。途径: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活动。
(2)条件:降低了生活必需品的价格,节约了土地和劳动力。
(3)现象: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确立;圈地运动提供了自由的劳动力;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等思想解放;经典力学等科技进步。
(4)史观:全球史观。特点:整体性或全面性。 14.(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现代世界的南北分裂、贫富悬殊,其历史根源可追溯到大约公元1500年之后的几个世纪。在这几个世纪,西方探险家和资产阶级奔走于世界各地,把相互隔绝的区域紧密联系在一起,逐渐形成了一个世界性的市场。世界市场的形成,极大地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为获取资源与市场,工业文明的先导国家以枪炮打开了地球上一切民族和国家的大门,迫使一切后进民族走向工业化之路。
材料二:火车、轮船、电报等新式交通工具和电讯器材的出现,把世界各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紧紧联结在一起。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使欧洲到印度的航路缩短了4 000英里。1914年竣工的巴拿马运河则使旧金山到利物浦的航程近了5 666英里。轮船的不断更新使航速大大提高,欧美航程从42天缩短为5天,从伦敦到加尔各答由3个月减为18天。此外跨洲铁路的修建,加强了洲际联系。有线电报、电话和无线电报的普及,使世界通讯网络得以形成。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概述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10分)
(2)材料一中“世界市场的形成,极大地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你同意其观点吗?请说明理由。(8分)
(3)根据材料二,简要概括促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主要科技进步成果。(8分) 答案:(1)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促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2)同意。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不同意。加剧了世界各国的贫富分化;给亚非拉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形成了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
(3)新式交通工具和电讯器材的出现;运河的修建和轮船的改进;跨洲铁路的修建;世界通讯网络的形成。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2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9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练习岳麓版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