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教学课件设计 |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像学诊断
一、脑
1.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像学诊断方法 常规X线平片(X-ray plain film) 超声(Neurosonography) 血管造影(Angiography)
CT检查(Computed Tomography)
磁共振检查(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 ( CT和MRI是首选也是主要的影像检查方法) ⑴头颅常规X线片 头颅外伤
鞍内及蝶鞍周围病变 提示颅内高压
松果体生理钙化的移位 发现病理钙化 显示颅骨本身病变 ⑵头颅超声
多用于婴幼儿经囟门(前囟)检查
可诊断新生儿颅内出血、先天畸形、脑积水等 ⑶血管造影(Angiography) 常规血管造影
经颈动脉直接穿刺法
经股动脉插管全脑血管造影
数字血管减影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 ⑷头颅CT检查 平扫(plain CT)
增强扫描(contrast enhancement CT)
三维成像和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 灰质(gray matter),密度较高,呈灰白色。白质(white matter),密度较低,呈灰黑色。脑深部的灰质核团,也呈密度较高的灰白色。含脑脊液(CSF, cerebrospinal fluid)的脑室、脑沟和脑池,呈低密度的黑色。骨和钙化呈白色。注射造影剂后,颅内动脉、静脉、脉络丛、大脑镰和小脑幕等均有较显著增强。 ⑸头颅MR检查
任意层面成像(轴位、冠状、矢状位) 通过激发体内1H并采集信号成像 高信号——亮;低信号:暗
空气、皮质骨、快速流动的血液表现为无信号或低信号,呈黑色。
颅脑T1加权像上,脑组织为中等强度信号,灰质较白质信号低,灰质较白质稍黑。 在T2加权像上,脑脊液为高信号,白色。灰质的信号较白质高,灰质较白质稍白。 MR增强扫描:静脉注射钆-DTPA(gadolinium-DTPA),在T1加权像上,病灶多表现为信号增高。 ⑹MRI新技术
①MR血管造影(MR angiograhpy,MRA)
②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 DWI) 原理:利用水分子的扩散特性
提高急性期水肿(梗塞)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的有效方法,帮助鉴别肿瘤的性质 ③灌注加权成像(perfusion-weighted imaging, PWI)
精品教学课件设计 |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原理:局部微循环的状况
作用:与常规增强扫描互为补充,帮助鉴别肿瘤的性质 ④弥散张力成像(du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 理想状态下水分子自由运动(各向同性) 人体中水分子运动受限(各向异性)
DTI可得出关于组织结构方向性的矢量结果 ,追踪神经纤维走行 ⑤波谱成像(MR Spectroscopy,MRS)
原理:提供信号的氢质子所处化学环境不同,其共振频率也不同。 应用:
脑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代谢性疾病的脑改变
⑥脑功能成像(functional MRI, fMRI)
原理:局部脑组织受到刺激,需要更多的能量,局部血流量增加,信号发生变化。 2.脑血管病
世界上三大疾病死亡原因之一 分类:
缺血性脑血管病 脑梗死
腔隙性脑梗死 出血性脑血管病 脑出血 硬膜外血肿 硬膜下血肿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瘤及瘤样病变 动脉瘤 动静脉畸形
⑴脑梗死(Infarction)
定义:脑组织因血管阻塞而引起缺血性坏死。 病因:
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主要原因) 血栓栓塞
低血流量及高凝状态 其他
①脑梗死的CT表现 超急性期(<24小时) 多呈阴性,偶见脑肿胀或脑动脉密度增高征 急性期(1~5天) 亚急性期(6~21天) 慢性期(3周以后) 低密度,边界模糊,占位效应 可呈等密度, “雾”状效应(fogged effect) 增强扫描:脑回样强化 液性密度,边界清楚,邻近脑室、脑池扩张 占位效应:由于病变部位水肿,体积增大引起的脑沟、脑池消失,或中线结构向对侧移位 “雾”状效应:亚急性期脑梗死可以表现为等密度,CT不易发现病变 ②脑梗死的MR表现
为长T1和长T2信号病变,即在T1加权像上表现为低信号,在T2加权像上表现为高信号。 DWI对超急性期脑梗死的诊断最敏感(梗死后几分钟即可做出诊断,呈明显高信号)
精品教学课件设计 |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⑵腔隙性脑梗死(Lacunar Infarction) 脑深部<1.5cm的脑梗死
多由于穿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闭塞而引起 好发部位:基底节、内囊、丘脑、脑干等 表现:
CT:低密度,边界清楚,无水肿,无占位 MR: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 ⑶脑出血(Hemorrhage)
定义:血液从血管腔内外出到脑组织
病因: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畸形、动脉瘤破裂、肿瘤出血 好发部位:基底节区
临床分期:急性、亚急性、慢性期 CT是诊断急性脑出血的首选方法 脑出血的CT表现
高密度期 1~14天 血肿形成 等密度期 14~64天 血肿内血红蛋白分解 低密度期 30~84天 血肿吸收 囊变期 时间 <1天 0 ~ 2天 2~14天 10~21天 ≥21天 3个月后 完全吸收或囊性变 RBC 完整 完整 完整 溶解 溶解 产物 氧合血红蛋白 脱氧血红蛋白 正铁血红蛋白(细胞内期) 正铁血红蛋白(细胞外期) 含铁血黄素/铁蛋白 脑出血的MR表现 T1WI 等/低 低/等 高 高 等/低 T2WI 高 更低 低 高 低 高密度,有占位征象 等密度,有水肿、占位征象,增强呈环形强化 低密度,无水肿、占位征象,增强呈环形强化 低密度,可以接近脑脊液,邻近脑室扩大、脑沟增宽 ⑷硬膜下血肿(Subdural Hematoma) 硬膜外血肿(Epidural Hematoma) 急性硬膜外及硬膜下血肿比较 病史 病变血管 出血积存部位
硬膜外 多有外伤史 常合并颅骨骨折 硬脑膜中动脉 颅骨内板与硬脑膜之间
硬膜下 外伤史不明显 桥静脉
硬脑膜和蛛网膜之间
是否跨越颅缝或中线 不跨颅缝,可跨中线 可跨颅缝,不跨中线 形态 张力高,呈梭形,较局限 新月形,范围较大 占位效应及中线移位 有占位效应,一般无中线移位有 占位效应,中线移位较常见 ⑸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 出血位于颅内脑脊液池 常见于外伤或小动脉瘤破裂
CT是诊断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选方法 ⑹动脉瘤( Aneurysm )
病因:先天动脉壁薄弱、动脉粥样硬化或细菌性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