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怎样培养初中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怎样培养初中孩子良好的行为习T

1、 注重行为训练

由于行为习惯的养成是“积久成性”的,因此必须经过长期的反 复训练,才能形成。反复训练是形成良好习惯的最重要、最基本的方 法。应在讲清楚道理的基础上注重行为训练,经常训练就有可能出现 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使之成为孩子的自觉行为,进而养成习惯,并 由良好的行为习惯上升到良好的道德品质。

初中生己经是大孩子、青少年了,能够承担一些普通的简单的劳 动和家务。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家长应该告诉孩子,劳动能强健身 体、磨练意志,有利于身心的健康发展。同时要为孩子创造劳动条件, 让他们有机会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家务劳动内容很多,小至洗菜洗 餐具烧饭,扫地抹桌子,大至建房搬家,购置家具,男孩子可以承担 买米、换液化气罐之类的体力劳动,女孩子可以承担收拾房间、洗衣 服等细致的体力劳动。可以举办家务劳动单项竞赛活动,如做饭做菜 比赛,洗衣比赛等。这样既满足了孩子的发展要求,让他们尽早地经 受锻炼,又训练了他们良好的劳动习惯。千万不要舍不得让孩子吃苦、 受累,不要孩子参加劳动,什么事也不让他干,使他失去锻炼的机会。

家庭教育有别于学校教育,不可能有固定的时间。家庭教育的特 点就在于随时、随机、随意,一句话就是寓教育于生活之中。家长在 家里给孩子谈谈说说固然是教育,家长若不在孩子身边,同样存在教 育。比如你要出差了,动身之前不妨在书桌上留下一张便条,便条上 端正地书写一些带有希望和鼓励孩子的文字。也许出差回来就能听到 孩子在学校里受到表扬或其他进步的好消息。孩子未必会说“士别三 日,当刮目相看”的古语,但他确实有暗中使劲的争强好胜的心理: 要让爸爸不敢小看我。这又何尝不是一种训练呢?这种自我教育的训 练是更高层次的行为习惯的训练和培养。

2、 家长言传身教

家长需要注重家庭示范作用,引导孩子在模仿中养成良好习惯。 一个人的优良品德行为和高尚情操的练就,离不开从小的教育培养。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无不感染着孩子,甚至一 些举止

在他心灵上会留下深刻的烙印,把自己孩子培养成有良好道德 操行的人,乃至在提高全民族素质这个历史重任中,为人父母者应尽 的义务。

在家庭环境中,一些父母可能没有注意,其实子女每时每刻都从 不同的角度对父母进行观察和模仿。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严格要求自 己,以身作则,一方面能使孩子从小耳濡目染,养成好习惯;另一方 面,正确的言传身教与社会、学校的要求相一致,是对社会和学校教 育的行之有效的支持。中国有句古话,“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 正,虽令不从”,这就是讲身教的重要性。

一位去过日本的学者,发现日本的父母大多很注重在日常生活中 以身作则地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过马路等候绿灯亮时一定 站在黄线外,外出注意仪表整洁,行路礼让他人,排队不争先恐后, 不边走边吃零食、喝饮料,不在公共场所喧哗吵闹等。

父母的言行时刻熏陶着孩子,注重言传身教能使孩子在家长这面 镜子而前自律成长。孩子的眼睛是“摄像机”,耳朵是“录音机”,家 长的言谈举止都烙卬在孩子心上。在当今日新月异的时代,要求我们 转变传统伦理意义上的好父亲、好母亲的观念。对孩子仅限于问寒问 暖的呵护和物质上的满足是不够的,而应该在新的生活和机遇面前, 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能力和目标,以确立自己的生活价值,做孩 子的学习伙伴、行为品德上的榜样。

3、陶冶孩子美的心灵

要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保证孩子健康成长,必须做到学 校、家庭、社会三者的紧密配合,家庭教育在这方而更为重要,而家 庭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家庭环境的教育和影响。因此,要搞好 家庭教育,必须重视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陶冶孩子的美好心灵。

家庭环境,一般来说有家庭意识、家庭行为和家庭物质三个方而 构成。“家庭意识”反映家庭成员的共同利益和共同心理,从而形成 家庭的是非标准、约束家庭成员的行为。家庭意识包括家庭成员的道 德观念、理想观念、价值取向、审美情趣等。“家庭行为”反映家庭 成员的各种活动和行为规范。家庭行为包括家庭成员的各项活动,如 文艺、体育、学习、娱乐、卫生保健、家务劳动等。“家庭物质”主 要反映家庭生活环境、消费趋向、经济状况等,家庭物质包括家庭收 入、支出和衣食住

行等。

家庭环境的一切因素,对子女成长及其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都 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家庭风气是由你 们自己的操行创造出来的……只有正当的家庭作风,才能给你们提供 对付孩子的正确方法,特别是提供劳动、纪律、休息、游戏……权威 的正确方式。”这是因为儿童和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的智力个性和 思想品质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人的一生中,在生活上和心理 上对家庭的依赖最为强烈的时期。这种依赖使孩子与父母十分亲近, 而亲近之人的影响是最易打动孩子心灵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家庭 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有积极的方面也有消极的方面。其影响如果是消 极的甚至有害的,就会使孩子不可避免地受到毒害。可见,家庭环境 对孩子的成长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家长们 要增强营造和谐的环境意识,充分发挥家庭美育的作用,陶冶孩子美 的心灵,促进子女健康成长。具体来说,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处理好家庭关系。团结和睦,互敬互爱,让孩子成长有一 个宽松、和谐的家庭环境。长辈教育后代要步调一致,不要各行其是, 更不能在子女而前大声争吵,甚至大动干戈。

第二,尊老爱幼,使子女感到有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孩子学习 成绩上升时,要及时予以鼓励,帮助总结经验,继续提高成绩;孩子 遇到困难受到挫折时,要体谅慰勉,帮助找出失败和受挫的原因,鼓 励孩子前进的勇气。

第三,处理好邻里关系。指导孩子正当交往,与善良正直的人交 往,不与不三不四的人交往,为孩子成长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第四,加强父母的自身修养。父母要及时纠正不良习惯,勤奋好 学,踏实工作,给子女以潜移默化的好影响。

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要与学校和社会教育相配合,应注意充分 借助学校和社会的力量;还要根据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根据他们 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精心设计和安排;有条件的要尽力鼓励孩子积 极参与,借以培养其优美的情感,为艰苦成长奠定牢固的基础。

怎样培养初中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怎样培养初中孩子良好的行为习T1、注重行为训练由于行为习惯的养成是“积久成性”的,因此必须经过长期的反复训练,才能形成。反复训练是形成良好习惯的最重要、最基本的方法。应在讲清楚道理的基础上注重行为训练,经常训练就有可能出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使之成为孩子的自觉行为,进而养成习惯,并由良好的行为习惯上升到良好的道德品质。初中生己经是大孩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93k4x95zw96trx01723y3gzju6vsv000dk3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