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湖北省十堰市2016学年中考化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分析】存放于烧杯中质量变大且变质,即发生化学反应使自身质量增加,在空气中烧碱与生石灰会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水反应时自己变质,利用这些知识解决此题.

【解答】解:放置时间较长时①浓盐酸会挥发出氯化氢气体使自身质量减小,②浓硫酸会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自身变稀但不会发生化学变化,③烧碱会潮解并与二氧化碳反应,自

④生石灰会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生成氢氧化钙自身质量变大,身质量变大,发生化学变化,

⑤石灰水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钙,质量增大. 故选A.

10.下列图象分别与选项中的实验过程相对应,其中正确的是( )

A.

向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B.

向一定量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水

C.

常温下,等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

D.

电解水生成气体的体积

【考点】碱的化学性质;电解水实验;金属的化学性质;酸碱溶液的稀释;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分析】A、根据向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盐酸先于氢氧化钠反应,然后再与碳酸钠反应,所以加入一定量的盐酸才会出现气体进行分析;

B、根据稀盐酸先酸性,pH值小于7,无论如何稀释都不会等于或大于7进行分析; C、根据常温下,等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反应速率相等,但是铁生成的氢气多进行分析;

D、根据电解水生成氢气、氧气的体积比是2:1进行分析.

【解答】解:A、向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盐酸先于氢氧化钠反应,然后再与碳酸钠反应,所以加入一定量的盐酸才会出现气体,故A错误;

B、稀盐酸先酸性,pH值小于7,无论如何稀释都不会等于或大于7,故B错误;

C、常温下,等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酸是过量的,金属加入盐酸中会迅速反应,所以反应速率相等,但是铁生成的氢气多,故C正确; D、电解水生成氢气、氧气的体积比是2:1,故D错误. 故选:C.

11.下列有关物质的提纯、除杂和鉴别所用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所加物质或方法 A 提纯硫酸钠中的硝酸钠 溶解、加适量的氯化钡溶液,过滤,蒸发 B 除去氧化铜中的碳粉 在足量的空气中灼烧 C

除去CO2中少量的HCl

将混合气体通入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再通入

浓硫酸 加水溶解

D 鉴别NH4NO3固体和NaOH固体 A.A B.B C.C D.D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盐的化学性质;酸、碱、盐的鉴别;碳的化学性质.

【分析】A、硫酸钠与适量的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 B、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C、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D、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

【解答】解:A、硫酸钠与适量的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且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钠,故选项所用的试剂或方法错误.

B、碳粉在足量的空气中灼烧生成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用的试剂或方法正确.

C、HCl能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再通入浓硫酸进行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用的试剂或方法正确. D、NH4NO3固体和NaOH固体溶于水,分别吸热、放热,可以鉴别,故选项所用的试剂或方法正确. 故选:A.

12.分别将不同质量的锌粉加入到一定量的Fe(NO3)2、Cu(NO3)2和AgNO3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以下是在不同情况下对滤渣或滤液成分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若滤液中只含一种溶质,滤渣一定含有Ag、Cu、Fe,可能含有Zn

B.当滤液含两种溶质时,滤渣一定含有Ag、Cu,可能含有Fe,一定不含Zn

C.若滤渣中有红色固体,滤液一定含有Zn(NO3)2、Fe(NO3)2,一定不含AgNO3、Cu(NO3)2

D.若向所得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无气泡生成,滤渣一定含有Ag,可能含Cu,一定不含Fe和Zn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

【分析】根据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分析判断有关的问题.

【解答】解:由于金属活动顺序是:Zn>Fe>Cu>Ag,将不同质量的锌粉加入到一定量的Fe(NO3)2、Cu(NO3)2和AgNO3混合溶液中,锌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了银和硝酸锌,当硝酸银完全反应后,锌再与硝酸铜反应生成了硝酸锌和铜,当硝酸铜完全反应后新再与硝酸亚铁翻英生成了硝酸锌和铁.

A、若滤液中只含一种溶质,就是硝酸锌,滤渣一定含有Ag、Cu、Fe,可能含有Zn,故A正确;

B、当滤液含两种溶质时,溶质是硝酸锌和硝酸亚铁,滤渣一定含有Ag、Cu,可能含有Fe,一定不含Zn,故B正确;

C、若滤渣中有红色固体,红色固体是铜,滤液一定含有Zn(NO3)2、Fe(NO3)2,一定不含AgNO3、可能含有Cu(NO3)2,故C错误;

D、若向所得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无气泡生成,滤渣一定含有Ag,可能含Cu,一定不含Fe和Zn,故D正确. 故选项为:C.

二、填空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5分) 13.用化学用于填空: (1)钾元素 K ;

(2)由4个磷原子构成的单质分子 P4 ; (3)标出二氧化硅中硅元素的化合价

O2 ;

(4)氢氧化钠溶液中的阴离子 OH﹣ .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解:(1)元素可用元素符号表示,钾元素的元素符号为:K;

(2)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在化学式前面加上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由4个磷原子构成的单质分子表示为:P4;

(3)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所以标出二氧化硅中硅元素的化合价,故可表示为:

O2;

(4)氢氧化钠溶液中的阴离子是氢氧根离子,其符号为:OH﹣; 故答案为:(1)K;(2)P4;(3)

O2;(4)OH﹣;

14.能源、资料、环境等是我们需要关注的社会问题:

(1)倡导节约型社会,使用清洁能源.下列物质:天然气、氢气、汽油、酒精、煤、核能等,其中属于最清洁能源的是 氢气 ;

(2)材料是一个时代的标志,纳米材料石墨烯可能帮助科学家实现修建太空天梯的构想,石墨烯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单质,请推测石墨烯具有的一条化学性质 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

(3)PM2.5是衡量空气质量的重要指标,PM2.5越高,空气质量越差,为了十堰天空更蓝,2016年1月十堰市政府颁布的“禁鞭令”有效 增多 (填“增多”或“减少”)了十堰市场区PM2.5.

【考点】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碳的化学性质. 【分析】(1)氢气燃烧能生成水,不污染环境;天然气、酒精、汽油、煤炭等物质燃烧时能生成大量对环境不利的物质;

(2)根据石墨烯是由碳原子构成的碳单质,所以它具有碳单质一般性质解答; (3)根据燃放鞭炮会产生污染物来分析. 【解答】解:(1)氢气燃烧只生成水,不会对环境造成任何污染,而天然气、酒精、汽油、煤炭等物质燃烧时能生成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对环境不利的物质;核能使用不当会造成核污染;故填:氢气;

(2)因为石墨烯是由碳原子构成的碳单质,所以它具有碳单质的化学性质,从而可以得出石墨烯所具有的化学性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具有可燃性、还原性等.故答案: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3)燃放鞭炮会产生可吸入颗粒物,增加了空气中PM2.5的含量,故填:增多.

15.按如表提供的信息,完成下列填空:

(1)H+核外电子数为 0 ;

(2)写出一条第三周期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同一周期的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从左至右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大等 ; (3)第7号元素与第12号元素的原子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Mg3N2 ; (4)X、Y、Z、W元素表示4种物质,它们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物质X和Y在高温和催化剂条件下反应生成Z和W两种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C+4NH32N2+3CH4 .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分析】(1)根据氢离子的形成来分析;

(2)根据同一周期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可从周期数与电子层数的关系、最外层电子数的变化进行分析解答.

(3)确定元素种类,然后根据化学式的写法来分析; (4)根据微观反应示意图的意义来分析. 【解答】解:(1)氢原子的核外只有一个电子,失去后形成氢离子;故填:0;

(2)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同一周期的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从左至右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大(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同一周期的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从左至右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大等.

(3)7号是氮元素,常显﹣3价,12号是镁元素,常显+2价,二者组成的化合物是氮化镁,其化学式为Mg3N2;故答案为:Mg3N2;

(4)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碳和氨气在高温和催化剂条件下反应生成氮气和甲烷;故答案为:3C+4NH3

2N2+3CH4.

16.如图所示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 甲=乙>丙 ;

(2)t1℃时,50g水中加入30g的甲物质充分溶解后,可得到 60 g溶液;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序号) ②④ . ①t1℃时,甲、丙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②t3℃时,向100g20%甲的溶液中加100g水,充分搅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 ③t2℃时,升高丙溶液的温度,一定有晶体析出

④t3℃时,用等质量的甲、乙、丙分别配制成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所需溶剂的质量为甲<乙<丙.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溶质的质量分数.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解答】解:(1)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甲=乙>丙;

(2)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20g,所以50g水中加入30g的甲物质充分溶解后,可得到60g溶液;

(3)①t1℃时,甲、丙两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故错误;

②t3℃时,向100g20%甲的溶液中加100g水,充分搅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00%=10%,故正确;

湖北省十堰市2016学年中考化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

【分析】存放于烧杯中质量变大且变质,即发生化学反应使自身质量增加,在空气中烧碱与生石灰会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水反应时自己变质,利用这些知识解决此题.【解答】解:放置时间较长时①浓盐酸会挥发出氯化氢气体使自身质量减小,②浓硫酸会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自身变稀但不会发生化学变化,③烧碱会潮解并与二氧化碳反应,自④生石灰会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生成氢氧化钙自身质量变大,身质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93jn17oq5i9kfa2517te4mn0g1mmhw00joz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