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1.0 可编辑可修改 分析罗马万神庙与圣索菲亚大教堂
刘海婷
08环艺(2)班 207 沈晓娜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许多多令人叹为观止的经典建筑。经过岁月的洗礼,他们不仅成就了建筑的经典,还为人们了解历史文化提供了一本活的教科书。其中,罗马的万神庙和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就是其中令人难以忘怀的经典建筑。我们可以从它们的社会背景、建筑材料、技术水平、空间特点、装饰手法等各个方面来具体分析罗马万神庙与圣索菲亚大教堂这两大经典建筑对我们的意义。
社会背景
万神庙(Pantheon)
万神庙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圆形广场的北部,它是罗马最古老的建筑之一,也是古罗马建筑的代表作。万神庙最初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27年的罗马共和国时期,该庙由屋大维的副手阿格里巴所建,为的是纪念屋大维打败安东尼和安娄帕特拉。但是这座最初的庙宇在公元80年被大火焚毁,直到公元125年才由喜爱建筑的罗马皇帝哈德良(Hadrian)下令重建,并在新庙柱廊的山花
11
v1.0 可编辑可修改 上刻上了的字样,意即“吕奇乌斯的儿子、三度执政官玛尔库斯·阿格里巴建造此庙”。这段文字让人们误以为柱廊是阿格里巴时期遗留下来的,直到1892年人们才发现柱廊所有的砖头印记都在公元125年左右,才证实整幢建筑其实都是哈德良时期修建的。到3世纪初,又由卢丘斯?塞蒂缪斯、塞韦鲁斯和卡拉卡拉两个皇帝改建。公元655年被拜占庭皇帝康斯坦士二世抢去。罗马皈依天主教后,万神庙曾一度被关闭。公元609年,教皇博理法乔四世将它改为“圣母与诸殉道者教堂”。到了近代,它又成为意大利名人灵堂,国家圣地。
圣索菲亚大教堂 Church)
圣索菲亚大教堂建于东罗马皇帝Justinian统治时期(公元532年—— 公元537年),它是君士坦丁大帝为供奉智慧之神索菲亚而建造的。当时拜占庭帝国正处于鼎盛阶段,作为世界上十大令人向往的教堂之——圣索菲亚大教堂与蓝色清真寺隔街相望。圣索非亚教堂恢宏无比,充分体现出了卓越的建筑艺术,从而也成为了后来伊斯兰清真寺的设计模板。它作为基督教的宫廷教堂,持续了9个世纪。公元1453年6月,奥斯曼土耳其苏丹穆罕默德攻入了君士坦丁堡,终于走进了他朝思暮想的圣索非亚大教堂。他下令将教堂内所有拜占庭的壁画全部用灰浆遮盖住,所有基督教
22
v1.0 可编辑可修改 雕像也被搬出,并将大教堂改为清真寺,还在周围修建了4个高大的尖塔,这就是今天我们看到的圣索非亚大教堂的面貌。圣索菲亚大教堂现在被称为阿亚索菲亚博物馆,勿庸置疑地,它是历史长河中遗留下来的最精美的建筑物之一。
建筑材料与技术水平以及空间特点
万神庙采用了穹顶覆盖的集中式形制,重建后的万神庙是单一空间、集中式构图的建筑物的代表,它也是罗马穹顶技术的最高代表。万神庙平面式圆型的,穹顶直径达米,顶端高
度也是米。按照当时的观念,穹顶象征天宇。穹顶中央开了一个直径米的园洞,可能寓意着神的世界和人的世界的某种联系。从园洞进来柔和漫射光,照亮空阔的内部,有一种宗教的宁谧气息。穹顶的外面覆盖着一层镀金铜瓦。(公元8世纪时,教皇格里高利三世(GregoryⅢ)用铅瓦覆盖)
穹顶的材料有混凝土,有砖,混凝土用浮石作骨料。大概是先用砖沿球面砌几个大发券,然后才浇筑混凝土的。这些发券的作用是既可以使混凝土分段浇筑,还能防止混凝土在凝结前下滑,并避免混凝土收缩时出现裂缝。为了减轻穹顶重量,越往上越薄,下部厚米,上部米。并且在穹顶内面做五圈深深的凹格,每圈28个。
另外,墙体厚米,也是混凝土的。每浇筑1米左右,就砌1层大块的砖。墙体内沿圆周发8个大券,其中7个是壁龛,一个是大门。龛和大门也减轻了基础的负担。基础深米,底厚米。基础和墙的混凝土用凝灰岩和灰华石作骨料。
外墙面划分为3层,下层贴白大理石,上两层抹灰,第三层可能有薄壁柱作装饰。下两层是墙体,第
33
v1.0 可编辑可修改 三层包住穹顶的下部,所以穹顶没有完整地表现出来。这样设计的原因大概有三个:第一,减少穹顶的侧推力的影响;第二,把墙加高,体型比较匀称;第三,当时还没有处理饱满的穹顶的艺术经验,也没有这样的审美习惯。
万神庙门廊高大雄壮,也华丽浮艳,代表着罗马建筑的典型风格。它面阔33米,正面有长方形柱廊,柱廊宽34 米,深 米;有科林斯式石柱16 根,分三排,前排8 根,中、后排各4 根。柱身高米,底径 米,用整块埃及灰色花岗岩加工而成。柱头和柱础则是白色大理石。山花和檐头的雕像,大门扇、瓦、廊子里的天花梁和板,都是铜做的,包着金箔。直径为米的万神庙大圆顶的世界纪录,直到1960年才被在罗马所建的直径达100米的新体育馆大圆顶打破。
神庙本身正面也呈长方形,平面为圆形,内部为一由8 根巨大拱壁支柱承荷的圆顶大厅。这个古代世界最大的穹顶直径 米,正中有直径米的采
光圆眼,成为整个建筑的唯一入光口。大厅直径与高
度也均为米,四周墙壁厚达 米,外砌以巨砖,但无窗无柱。据说,万神庙是第一座注重内部装饰胜于外部造型的罗马建筑,但原有部分青铜与大理石雕刻失之于外国掠夺或移用于后建的罗马建筑,外部的瑰丽红石也已不翼而飞,失去昔日的风采。现唯神庙入口处的两扇青铜大门为至今犹存的原物,门高7米,宽而厚,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青铜门。
圣索菲亚大教堂是古代晚期建筑的一大成就,又是拜占庭式建筑的第一个杰作。它的特别之处在于平面采用了希腊式十字架的造型,在空间上,则创造
44
v1.0 可编辑可修改 了巨型的圆顶,而且在室内没有用到柱子来支撑。更仔细的说,君士坦丁大帝请来的数学工程师们发明出以拱门、扶壁、小圆顶等设计来支撑和分担穹隆重量的建筑方式,以便在窗间壁上安置又高又圆的圆顶,让人仰望天界的美好与神圣。它在建筑及礼仪方面的影响深远并普及至正教会、天主教会及穆斯林世界。大教堂最大的圆柱高19至20米,直径约米,以花岗岩所制,重逾70吨。查士丁尼一世曾下令将巴勒贝克、黎巴嫩的八个科林斯柱式拆卸及运送到君士坦丁堡建造圣索菲亚大教堂。
教堂内部的空间广阔,结构复杂。教堂正厅之上覆盖著一个最大直径达米、高米的中央圆顶,圆顶直径较万神庙的穹顶直径少了四分之一,但高度却多了四分之一。圆顶下连绵的拱廊使圆
顶看似失重,其下方的40个拱形窗户引进光线,使室内呈现色彩。由于经历过为数不少的维修,圆顶已经不是绝对圆形的底座,圆顶略呈椭圆,其直径介乎米至米之间。
圆顶由穹隅支撑,该四个三角凹面砖石结构解决了在矩形地面上竖立圆底穹顶的难题。圆顶的重量通过穹隅,由角落的四条巨型柱子支撑。穹隅不仅可以达到令人满意的美学效果,又可稳定圆顶的侧面,使圆顶的重量得以引向下方。圆顶看似就在这些柱子的四个大拱形之间浮起。
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