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我把你追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通过学习这首诗,联系相关资料,领会延安精神,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 3、了解全诗结构,理解诗中的重点词语、句子的含义。思考自己读书的目的。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学习这首诗,联系相关资料,领会延安精神,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 2、了解全诗结构,理解诗中的重点词语、句子的含义。思考自己读书的目的。
思考自己读书的目的。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听一个小故事。同学们,听小故事时,要注意里面的主要人物是谁?他做了什么?(播放周恩来立志小故事)。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开火车读,检查生字 3、指名读课文 4、 教师范读 5、 学生再读全诗。 6、自由朗读,体会感情。 三、深入研读
1、小组合作交流,理解诗句内容。
教师点拨: “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 “老牛破车”代表过去落后的生产条件,效率很低,速度很慢。
“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代表延安精神。
“毫不犹豫丢掉了”与“不能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意思是说我们非常坚决地丢掉了贫穷和落后,却不能丢掉伟大的延安精神。 2、揭示课题,感悟中心。
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来理解、感悟这首诗所抒发的追寻延安的迫切心情。 (1)诗的第二小节中所讲到的几个地方分别代表了当年延安的哪些精神?
(2)第三小节中“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指什么?第四小节中“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又指什么?
(3)你怎样理解“追寻延安”?
3、在学生理解了诗的内容、感悟到全诗思想感情的基础上,采用指读、组内互读、班内朗读比赛等形式,在读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与诗人的感情产生共鸣,受到感染。 本课是一首诗,诗的第一、二两节写对延安精神的追寻,第三、四两节写实现现代化需要延安精神,第五、六两节写追寻延安精神的重要意义。该诗表达了作者对延安精神的赞扬和对人们在现代化建设中继续发扬延安精神的希望。
总结课文
本文主要写了少年时代的周恩来在修身课上表明了自己的志向: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原因是他耳闻了伯父说的“中华不振”,又目睹了中国人在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受到外国人的欺凌而无处说理的事情,从而体会到了“中华不振”的分量之重,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理想。
板书设计
延安,我把你追寻
延河 信念 追寻 枣园
南泥湾 杨家岭
温暖 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