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重二中 中考一轮复习学案说明文阅读专题
准确性 说明 语言 通俗易懂 生动形象
文体知识清单 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表述准确无误。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严谨、周密、科学的特点 深入浅出,帮助读者轻松理解科学知识 语言轻松活泼,幽默风趣,具有趣味性 总分式:包括“总—分、分—总、总—分—总”三种,事物说明文多用“总—分”式,其中“分”的部分常按并列方式安排 递进式:事理说明文多选用递进式结构,一层一层地剖析事理,把道说明 四种 结构 类型 理说深说透 并列式:文章各部分的内容没有主次之分,没有轻重之别,是平行式的结构。多用于空间顺序的说明文 连贯式:各层之间按照事物发展过程安排层次,前后互相承接。多用于时间顺序的说明文 技法精讲 考点一 把握说明对象(5年3考) 【教材典例】 1.这两篇短文都谈到了恐龙灭绝,但选用的材料不同,所说明的主要问题也不同。试结合课文做具体分析。[八下《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思考探究”(辨析说明对象)]
[分析]本题考查比较分析说明对象和说明角度。这两篇短文都谈到了恐龙的灭绝,但第一篇短文谈到恐龙的化石无处不有,是为了证明另一科学理论(“板块构造”理论)的正确;而在第二篇中,恐龙的灭绝成为探讨的主题。“被压扁的沙子”则成了证据。
2.课文中哪一句话最能说明苏州园林的整体特征?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具体展开说明的? [八上《苏州园林》“思考探究”(说明对象的特征)]
[分析]课文从游览者的角度来概括苏州园林的特点:“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课文主体部分先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四个主要
初三语文 6
北重二中 中考一轮复习学案说明文阅读专题
方面来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又补充说明了苏州园林每一个角落的构图美、门窗的图案美、建筑的色彩美,这些都与前面的总括句密切相关。 【常见题型】
1. [2019·包头16] 牡丹为何被誉为“花中之王”? 2.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有哪些特征? 3.请概括……的特点。 【答题思路】 1.如何找准说明对象
方法一:看题目,不少题目都表示说明对象。如《苏州园林》等,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说明目的是使读
者了解、认识这个或这类事物的特征的一类说明文,是事物说明文;还有一些如《大自然的语言》等说明对象是某个抽象事理,说明目的是使读者明白某个事理的一类说明文,是事理说明文。反之,如果要求为说明文加一个题目,也可以用说明对象作为题目。
方法二:抓首括句和中心句。说明文往往运用这种句子来突出所要说明的事物和特征。
2.怎样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
首先看标题,特别是标题中的修饰、限制成分。 其次,抓住文段中的段落和层次,从中心句中抓住关键词语加以整理。(从文中概括、提炼出事物的基
本特征,采取逐层逐段地加以归纳概括的方法)
一般情况下,文段的开头(或各段的第一句)和结尾(或各段的最后一句)往往总述了说明对象的特点。 不少文章中有集中陈述说明对象特征的语句,阅读时必须抓住它。
另外,也有在过渡的句子中对说明对象的特征进行具体概括的情况,一般用“不但……而且……”这样递
进关系的句子。 3.如何概括说明内容
细读文章,看文章整体说明了哪些内容,根据文章内容将段落分成几个部分,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进行归纳整合。归纳整合时注意抓中心句及连接词:中心句注意运用了说明方法的句子等,连接词注意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概括时注意语言的简洁流畅。
如,2019年包头第16题:牡丹为何被誉为“花中之王”?
这篇文章的说明对象就是“牡丹”,题干中“牡丹为何被誉为‘花中之王’?”其实就是要求我们概括牡丹
的特征。解答此题,要划分文章层次,抓住段落中的关键词语,牡丹的特征,第①段中有“花大色艳,香气袭人”,第②段中有“花期长,花量多,花朵丰满,被推为‘花后’”,第③段“牡丹作为观赏花木栽培”归纳出“极具观赏价
初三语文 7
北重二中 中考一轮复习学案说明文阅读专题
值”。然后从历史角度概括,牡丹历史悠久,被誉为“花中之王”当之无愧。最后从文化层面分析,第⑥段牡丹 “蕴含着丰富的精神文化底蕴,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梳理以上三方面答题即可。 考点二 概括筛选信息( 5年5考) 【教材典例】
1.文章为了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征,选取了许多例子。从课文中找出这些例子,提取关键信息,填写下面的表格。(八上《中国石拱桥》“思考探究”节选)
[分析]本题考查梳理文中提到的各座桥的主要特点。从文中找出相对应的各座桥,根据表格筛选信息即可。 2.本文题为《大自然的语言》,主要是讲物候现象,你能概括一下“物候”是什么吗? (八下《大自然的语言》“思考探究”)
[分析]本题考查提取和概括信息的能力。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作为物候学的研究对象,物候就是指动植物等随着气候变化而生长、发育、迁徙、繁殖等生命活动表现出的反应。 【常见题型】
1. [2019·包头17] 概括②~④段的说明内容。 2. [2018·包头16]通读全文,概括“网格预报”的优越性。 【答题思路】
提取文章的主要信息,要做到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解重点信息。
(1)通读全文,初步了解文章信息。这是筛选信息的前提条件。答题前,要迅速地阅读全文,逐段了解基本意思,尤其是主要段落、层次的内容。明确如下内容:这篇文章的说明对象及其主要特征是什么;文章按什么顺序说明;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主要介绍了什么。
(2)审清题意,锁定有效信息范围。初读全文后,再对照题干读文章,弄清题目的要求,锁定有效信息的具体范围,即在文中的具体位置。这样可以跳过无关的信息,准确地捕捉到所需要的有效信息。
(3)认真比较,对信息进行去伪存真。阅读文章和筛选信息阶段,对信息的理解、捕获不一定透彻、全面,因此,答题时要反复斟酌,分析比较,去伪存真,对有效信息做出准确判断。
(4)归纳整合,对信息进行重组。整合信息的原则是依据题干要求和原文信息,把原文中能够表现题意的有关词语或句子,尤其是重点词句作为整合的主要对象,因为它们是答题的主要信息,在此前提下进行整合,才能提高准确度。
整合信息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摘引语句法,就是根据题干要求,选择原文相关语句,以归纳出答案的方法。二是提炼重组法,就是将较为零散的没有明显信息提示的文字,按一定的要求概括出其中大意的方法。运用哪种方法只能根据文章特点和整合的具体要求而定。 【注意事项】
初三语文 8
北重二中 中考一轮复习学案说明文阅读专题
筛选、提炼文章信息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1)从试题出发,从整体着眼,明确筛选的目的,确定筛选的范围; (2)将筛选范围内的内容进行归纳整合,挖掘出隐含的信息;
(3)对照试题要求,对筛选的信息进行辨别确认。辨别时要找准对应点,从语义的重点、修饰限制语的范围和程度等角度去认真辨析。
第1讲 把握说明对象 概括筛选信息
针对训练
[2019·宜昌]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8分)
李可染
①中国画在世界美术中的特色是以线描和墨色为表现基础的。因此,笔墨的研究成为中国画的一个重要问题。中国画家把书法看作绘画线描的基本功,几千年来,在这方面积累了极为宝贵的经验,以至达到出神入化的程度。
②写字画线最根本的一条是力量基本要匀,不能忽轻忽重。古人名之曰“平”,这是笔法的基本规律。“如锥画沙”就是对“平”字最好的形容。只有明白了“平”的道理,然后才能在“平”的基础上求变化,这就是笔法中的提、顿、轻、重、疾、徐等变化,用笔的变化是无穷的,但无论怎样变化都要力量基本平均,所用力量不能差距太大,黄宾虹说幼时学书法,开头写“大”字只有五个“点”,就是起落笔太重、行笔太轻,力量悬殊,形成线条的空虚,书家把这叫作“系马桩”。
③唐人论画:“凡画山水,意在笔先。”是说作画先立意的重要,也包括用笔的要求。可以意到笔不到,决不可笔到意不到。画线决不能像骑自行车走下坡路似的直冲下去,也不能像溜冰似的滑了过去,这种用笔看似痛快实则流滑无力。好的用笔,要处处收得住,意到笔随。古人叫“留”,又曰“如屋漏痕”。这是笔法中极重要的一点,达到这一点很不容易,要下很大功夫。
④我在齐白石家十年,主要在于学习他笔墨上的功夫。他画大写意画,不知者以为他信笔挥洒,实则他行笔很慢。他画枝干、荷梗起笔无顿痕;行笔沉涩、力透纸背;收笔截然而止、毫无疙瘩,笔法中叫“硬断”,力平而留,到处可收。齐师笔法达到高峰,在他的画上常常题着:“白石老人一挥”。我在他身边,见他作画写字,严肃认真、沉着缓慢,心里不时冒出一句潜词:“我看老师作画从来就没有‘挥’过。”
⑤黄宾虹论笔墨,以我浅见所知是古今少有的。黄老作画,笔在纸上摩擦有声,远听如闻刮须,我曾戏问黄老师,他说行笔最忌轻浮顺滑。笔尖遇到纸的阻力沙沙作响,古已有之,所以唐人有诗云“笔落春蚕食叶声”。黄老师笔力雄健,如高山坠石,笔墨功夫达到了很高的境界。
⑥笔墨是形成中国画艺术特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画家有了笔墨功夫,意象与物象浑然一体,笔墨腴润而苍劲。笔情墨趣,光华照人。我国历代画家、书家在长期实践中为我们留下了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实
初三语文 9
北重二中 中考一轮复习学案说明文阅读专题
在值得我辈仰止,发扬光大。
1.(2分)请用文中的关键词为本文拟题。
2.(1分)与西洋画相比较,中国画的主要特色是什么?
3.(2分)中国书画家写字画线的基本笔法是什么?常见变式有哪些?
4.(3分)作者所主张的“笔墨功夫”有哪些要点?请摘录下来。
专题突破训练
把握说明对象 概括筛选信息
一、[2019·威海]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11分)
“光谱”鼻子探知人体疾病
苏格兰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的科学家们正在开发一种称为“光谱”的人造鼻子,这种神奇的鼻子借助探测人体的气味,可告诉当事人是否有病。科学家们正在探索将这种奇妙鼻子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和化妆品的质量控制上,最终让其成为一种交警测试疑似吸毒司机的有效工具。
利用病人身上的气味进行医疗诊断,早在一个世纪前就应运而生。但是苏格兰的科学家目前正在尝试的是利用先进的化学方法探测不同的气味,然后再利用计算机屏幕给予病人一种免除了忧虑的警报或者告诉他们可能患有什么样的疾病。
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化学系的教授安德鲁·米尔斯说,这些神奇的装置仍在开发阶段。目前可实用的装置还需一段时日,迄今已经取得了进展。测试气味和利用气味来医疗的想法,早在100多年前就有人尝试了,现在只不过是重新研究而已。他还说,人的疾病通常是与化学气味联系在一起的,这种气味可用来快速过滤
初三语文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