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A??qt???外力所做的功为
S?(3n?13)(n?4)2?kdS?2 (14)
A???U?A?2(3n?13)(n?4)2?kd (15)
2.设金属薄板插入到电容器a后,a的左极板所带电荷量为q?,金属薄板左侧带电荷量为?q?,右侧带电荷量为(q??Q),a的右极板带电荷量为?(q??Q),与a并联的电容器左右两极板带电荷量分别为q??和?q??.由于电容器a和与其并联的电容器两极板电压相同,所以有
q??C?q?S4?kx?(q??Q)S4?k(2d?x)2d?xd (16)
由(2)式和上式得 q??q???3q??Q (17)
上式表示电容器a左极板和与其并联的电容器左极板所带电荷量的总和,也是虚线大方框中无限网络的等效电容Ct2所带电荷量(即与电池正极连接的电容器的极板上电荷量之和).
整个电容网络两端的电压等于电池的电动势,即
q??q??ct2?(n?1)q??q??2C?q??C?? (18)
将(2)、(5)和(17)式代入(18)式得电容器a左极板带电荷量 q??
评分标准:
本题21分. 第1问13分,(2)式1分,(5)式2分,(6)、(7)、(10)、(11)、(12)式各1分,(13)式2分,(14)式1分,(15)式2分.
第2问8分,(16)、(17)、(18)、(19)式各2分.
五、 参考解答:
如图1所示,当长直金属杆在ab位置以速度v水平向右滑动到时,因切割磁力线,在金属杆中产生由b指向a的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为
??BLv (1) 式中L为金属杆在ab位置时与大圆环两接触点间的长
度,由几何关系有 L?2R12S?(3n?13)2?kd?(n?5)(2d?x)(3n?13)dQ (19)
a c l1 I1 l2 I I2 ?R???1??2R1 (2) ?100?2在金属杆由ab位置滑动到cd位置过程中,金属杆与大圆环接触的两点之间的长度L可视为不变,近似为2R1.将(2)式代入(1)式得,在金属杆由ab滑动到cd过程中感应电动势大小始终为
11
b 图 1 d
??2BR1v (3) 以I、I1和I2分别表示金属杆、杆左和右圆弧中的电流,方向如图1所示,以Uab表示a、b两端的电压,由欧姆定律有
Uab?I1l1r (4) Uab?I2l2r (5) 式中,l1和l2分别为金属杆左、右圆弧的弧长.根据提示,l1和l2中的电流在圆心处产生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分别为 B1?km B2?kmI1l1R12 (6) (7)
I2l2R12B1方向竖直向上,B2方向竖直向下.
由(4)、(5)、(6)和(7)式可知整个大圆环电流在圆心处产生的磁感应强度为 B0?B2?B1?0 (8) 无论长直金属杆滑动到大圆环上何处,上述结论都成立,于是在圆心处只有金属杆的电流I所产生磁场.
在金属杆由ab滑动到cd的过程中,金属杆都处在圆心附近,故金属杆可近似视为无限长直导线,由提示,金属杆在ab位置时,杆中电流产生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B3?km2IR1100 (9)
方向竖直向下.对应图1的等效电路如图2,杆中的电流 I?R??R左R右R左?R右 (10)
Ra I1 左 I Rab b ε I2 R右 其中R为金属杆与大圆环两接触点间这段金属杆的电阻,R左和R右分别为金属杆左右两侧圆弧的电阻,由于长直金属杆非常靠近圆心,故
Rab?2R1r,1 B3?左R=右R??R r (11) 1图 2 利用(3)、(9)、(10)和(11)式可得
800kmvBR1(4r1??r0) (12)
由于小圆环半径R2??R1,小圆环圆面上各点的磁场可近似视为均匀的,且都等于长直
金属杆在圆心处产生的磁场. 当金属杆位于ab处时,穿过小圆环圆面的磁感应通量为 ?ab??R2B 3 (13) 2当长直金属杆滑到cd位置时,杆中电流产生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仍由(13)式表示,但方向相反,故穿过小圆环圆面的磁感应通量为
(?B)3 (14) ?cd??R22在长直金属杆以速度v从ab移动到cd的时间间隔?t内,穿过小圆环圆面的磁感应通
量的改变为
2?2?RB2 3 (15) ????cd??a?b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可得,在小圆环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大小为
12
?i?????t?2?R2B3?tR2B3r0?t2 (16)
在长直金属杆从ab移动cd过程中,在小圆环导线中产生的感应电流为 Ii??i2?R2r0? (17)
于是,利用(12)和(17)式,在时间间隔?t内通过小环导线横截面的电荷量为 Q?Ii?t?
评分标准:
本题25分. (3)式3分,(4)、(5)式各1分, (8)、(10)式各3分,(12)式3分, (15)式4分,(16)、(17)式各2分,(18)式3分. 六、
参考解答:
设重新关闭阀门后容器A中气体的摩尔数为n1,B中气体的摩尔数为n2,则气体总摩尔数为
n?n1?n2 (1)
把两容器中的气体作为整体考虑,设重新关闭阀门后容器A中气体温度为T1?,B中气体温度为T2,重新关闭阀门之后与打开阀门之前气体内能的变化可表示为
?U?n1C?T1??T1??n2C?T2?T1? (2)
由于容器是刚性绝热的,按热力学第一定律有
?U?0 (3)
R2B3r0?800kmvBR2R1r0(4r1??r0) (18)
令V1表示容器A的体积, 初始时A中气体的压强为p1,关闭阀门后A中气体压强为?p1,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可知
n?p1V1RT1 (4)
n1?(?p1)V1RT1? (5)
由以上各式可解得
T2??1???T1T1?
T1???T1由于进入容器B中的气体与仍留在容器A中的气体之间没有热量交换,因而在阀门打开到重新关闭的过程中留在容器A中的那部分气体经历了一个绝热过程,设这部分气体初始时体积为V10(压强为p1时),则有
13
C?RC?Rp1V10C?(?p1)V1C (6)
利用状态方程可得
p1V10T1(?p1)V1T1? ? (7)
由(1)至(7)式得,阀门重新关闭后容器B中气体质量与气体总质量之比
RCn2n?2??C?R??C?RR (8)
2????C?R
评分标准:
本题15分. (1)式1分,(2)式3分,(3)式2分,(4)、(5)式各1分,(6)式3分,(7)式1分,(8)式3分.
七、
答案与评分标准:
1. 19.2 (4分,填19.0至19.4的,都给4分)
10.2 (4分,填10.0至10.4的,都给4分)
2. 20.3 (4分,填20.1至20.5的,都给4分) 4.2 (4分,填4.0至4.4的,都给4分) 八、
参考解答:
在相对于正离子静止的参考系S中,导线中的正离子不动,导电电子以速度v0向下匀速运动;在相对于导电电子静止的参考系S?中,导线中导电电子不动,正离子以速度v0向上匀速运动.下面分四步进行分析.
第一步,在参考系S?中,考虑导线2对导线1中正离子施加电场力的大小和方向.若S系中一些正离子所占据的长度为l,则在S?系中这些正离子所
?,由相对论中的长度收缩公式有 占据的长度变为l???l1? l?v0c22 (1)
设在参考系S和S?中,每单位长度导线中正离子电荷量分别为?和???,由于离子的电荷量与惯性参考系的选取无关,故
?l????l (2) ??由(1)和(2)式得
14
?????1?vc202 (3)
设在S系中一些导电电子所占据的长度为l,在S?系中这些导电电子所占据的长度为l??,则由相对论中的长度收缩公式有
?1? l?l?v0c22 (4)
同理,由于电子电荷量的值与惯性参考系的选取无关,便有 ??????1?vc202 (5)
式中,??和???分别为在参考系S和S?中单位长度导线中导电电子的电荷量.
在参照系S?中,导线2单位长度带的电荷量为 ????????????1?vc202?(??)1?v0c22??1?vc202v0c22 (6)
它在导线1处产生的电场强度的大小为 E??2ke??a?22ke?v0ca1?2202 (7)
vc电场强度方向水平向左.导线1中电荷量为q的正离子受到的电场力的大小为 fe ???qE??2keq?v0ca1?22202 (8)
vc电场力方向水平向左.
第二步,在参考系S?中,考虑导线2对导线1中正离子施加磁场力的大小和方向.在参考系S?中,以速度v0向上运动的正离子形成的电流为
I?????v0??v01?vc202 (9)
导线2中的电流I?在导线1处产生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B??2kmI?a?2km?v0a1?vc202 (10)
磁感应强度方向垂直纸面向外.导线1中电荷量为q的正离子所受到的磁场力的大小为
15
fm? ??qv0B??2kmq?v0a1?vc2022 (11)
方向水平向右,与正离子所受到的电场力的方向相反.
第三步,在参考系S中,考虑导线2对导线1中正离子施加电场力和磁场力的大小和方向.由题设条件,导线2所带的正电荷与负电荷的和为零,即
??(??)?0 (12) 因而,导线2对导线1中正离子施加电场力为零
fe??0 (13) 注意到在S系中,导线1中正离子不动
v1+?0 (14) 导线2对导线1中正离子施加磁场力为零
fm??qv1+B?0 (15) 式中,B是在S系中导线2的电流在导线1处产生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于是,在S系中,导线2对导线1中正离子施加电场力和磁场力的合力为零.
第四步,已说明在S系中导线2对导线1中正离子施加电场力和磁场力的合力为零,如果导线1中正离子还受到其他力的作用,所有其它力的合力必为零 (因为正离子静止).在S?系中,导线2对导线1中正离子施加的电场力和磁场力的合力的大小为
???fe?? (16) f??fm因为相对S?系,上述可能存在的其它力的合力仍应为零,而正离子仍处在勻速运动状态,所以(16)式应等于零,故
???fe?? (17) fm
由(8)、(11)和(17)式得
评分标准:
本题18分. (1)至(18)式各1分.
kekm?c2 (18)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