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应如何培养职业能力
专 业 通信技术 学生姓名 xxxxxx 学 号 201105110200 指导教师 张媛
摘要: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倒闭、转业、兼并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受其影响,职业的
供给数量、市场价格也在不断变化。另外,因择业者的才能、素质水平存在着差异,以及求职预期与现实社会的矛盾,择业者要想得到一份满意、适合自己的职业变得越来越困难。因此,建议更多的“我”能不断调整自己的求职预期与职业定位,提高自己在职业社会中的生存与发展能力。
关键词:职业能力,培养,方法。
职业能力是指人顺利完成职业活动所必需的并影响职业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它要在职业活动中形成和发展,并在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同时又是从事某种职业的前提。职业能力是职业素质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未来就业的重要主观因素。在当前的时期,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加强对大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不仅仅能缓和当前的社会压力,实现和谐就业,而且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以及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都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大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要通过(1)树立人生志向,明确奋斗目标 (2) 优化知识结构,强化专业知识 (3)充实基本技能,掌握专业技能与一技之长 (4) 勇于积极实践与创新等方式来培养自己的职业能力。
一 职业能力的作用
职业能力对一个人的未来职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一定的职业能力是胜任某种职业岗位的必要条件,也是个人的发展和创造的基础。没有能力或能力低下,就难以达到工作岗位的要求,不能胜任。个体的职业能力越强,各种能力越是综合发展,就越能促进人在职业活动中的创造和发展,就越能取得较好的工作绩效和业绩,越能给个人带来职业成就感。
可见职业能力对大学生有着重要意义,我们应该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当然,要培养职业能力,我们必须首先明白何谓职业能力。
二 职业能力的意义
职业能力是指人顺利完成职业活动所必需的并影响职业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它包含有三层含义:
一是为了胜任一种具体职业而必须要具备的能力,表现为任职资格;二是指在步入职场之后表现的职业素质; 三是开始职业生涯之后具备的职业生涯管理能力。
每个职业都是需要一定的和特殊的能力才能胜任的,如教师要有专业授课能力,总经理要有协调管理能力,这个具体可以在每个职业(岗位)的任职资格中
了解到。
职业素质是人的道德、态度、意志等层面的内在素质,还包括在职场上的工作思维、方式,职场规则、常识等,就是怎样做人、做事的能力。
职业生涯管理能力表现为内省能力、自我管理能力、职业选择与抉择能力、获取与分析信息、整合与利用资源、了解与分析职业环境、处于个人生命周期与职业发展周期冲突的能力、规划职业与转换职业的能力等,是对自己职业生涯发展负责的表现。
要注意的是,并不是人的能力就是职业能力,能力包括职业能力,只有对职业发展有影响的工人能力才可以成为职业能力,所以,大学生在分析自己时,就要将能力和职业联系起来思考一下了。因为会发生你拼命塑造的能力并不能转换为职业能力的事情,比如你努力地联系打篮球,但是如果你从事的工作与肢体协调发挥能力并不怎么相关的话,那么这个能力就不是职业能力,对于你个人日后职业发展是起不到帮助作用的。
目前大学生的情况是:学业能力不足,表现为专业不专;商业能力虚无,根本就不懂企业那一套(并不是只有在创业时才要了解企业,只要你在企业中工作你就要了解企业);职业能力不高,还要加强做人做事的修炼。
如果说职业兴趣或许能决定一个人的择业方向,以及在该方面所乐于付出努力的程度,那么职业能力则能说明一个人在既定的职业方面是否能够胜任,也能说明一个人在该职业中取得成功的可能性。
种能力组合,就能很好地胜任这种职业工作。因此,只有认清自己的职业能力倾向,我们才能找到最能发挥个人能力倾向的职业活动领域,以便更好的工作。
每个人对自己的能力倾向总有一定的了解。每个父母、老师、职业咨询工作者对自己的子女、学生和来访者的能力倾向,经过一定时间的接触和观察,都会有一定的了解。但是,这种了解带有很大的主观性。由于种种性格因素和环境因素而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现象很普遍。有的人对自己的某一方面自视过高,有的人又对自己的某一方面妄自菲薄。在对子女、学生、来访者的评价中,又很容易存在“情人眼中出西施”、“母不嫌子丑”、以貌取人等现象。更重要的是,这种主观评价往往缺乏一个比较客观的参照系,没有广泛的比较就无法准确地鉴别。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家庭、不同单位之间在能力倾向上差异很大。与周围人相比较很出色的,在更大范围的比较中可能平平;有时,与周围人相比较平平的,在更大范围的比较中可能还不错。
此外,我们也要培养自己的职业能力:
第一,树立人生志向,明确奋斗目标
由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一些低级、庸俗的文化意识和错误的社会思潮大量涌入,“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人的本质是自私的”、“一 切向钱看”、“为个人主义正名”等等形形色色的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资产阶级价值观,往往给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带来错误的影响,同时绝大多数家长对孩子在学业上有极高的期望,但对孩子的道德品行要求却不甚重视。这一切都严重影响了大学生人生志向和奋斗目标的确立。
为此,当代大学生必需摒除错误的思想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志向,并明确自己应该为之奋斗的究竟是什么。
第二,优化知识结构,强化专业知识
要想通过优化知识结构,强化专业知识来获得专业能力,有必要对专业知识的含义和专业能力有一定的了解。专业知识是指在特定行业、环境、工作、活动等特定条件下,履行岗位职责,完成工作任务所必须的知识,与所从事的职业密切相关,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适用范围,包括专业理论,专业技术等方面的知识。专业能力是职业能力中的核心内容,随着职业的日益分化,细化,无论从事何种工作,都必须具备过硬的专业能力,否则就无法履行自身的岗位职责。一个人的
专业能力越强,在职业活动中所发挥的作用就越显著。专业知识是职业能力,尤其是专业能力形成的基础,那么大学生应通过怎样的途径和方法来优化知识结构,强化专业知识呢?
首先是要努力学习专业课程。虽然目前在就业时已经淡化了专业的概念,并且在现实中也有很多毕业生从事着与自己的专业不甚相关的职业,但这并不意味着就可以不学习或不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正相反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在就业中仍占有重要的地位。第一,专业成绩的好坏仍是专业型用人单位选择的重要标准,第二,当期社会需求的是复合型的人才,毕业生在专业能力的基础上拥有合理的知识结构无疑会在就业市场中赢得更多的就业机会。
其次要加强自己的理论研究能力。学海无涯,专业理论的学习绝不能停留在课程学习的层面上,纸上谈兵远不能满足飞速发展的社会对毕业生专业理论的要求。职业能力需要在工作和学习中得到体现和提高,只有在校期间对于理论知识的集中学习的基础上,我们才可以继续学习工作中要求更高的专业知识。
最后还可以通过社会培训和参见社会实践来培养专业能力。
总之,努力优化知识结构,强化专业知识,提高专业能力对于增强自身竞争力和个人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三,充实基本技能,掌握专业技能与一技之长
只有拥有充实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我们才能博得用人单位的青睐,在将来的工作中游刃有余,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要想掌握一技之长,就必须进行专业实践,因为专业实践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和有机组成部分,学生通过专业实践,能够较好地将所学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检阅、修正和巩固已有的专业知识和理论体系,训练和提高专业技能,并强化专业思维和职业伦理修养。专业实践活动除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基本能力之外,对职业能力的培养集中表现为自我学习和发展、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组织和协调,以及判断与决策能力的培养这样的实践活动,很好地训练了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判断和决策能力。通过专业实践,我们将能够充实自我基本技能,掌握专业技能与一技之长。
第四,勇于积极实践与创新
南宋诗人陆游有一传世名句“纸上得来总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可见实践对于培养一个人的能力的重要性。对于大学生来说,社会实践就是青年学生按照学校培养目标的要求,利用节假日等课余时间参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活动。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培养一个人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社会实践活动能够积累社会经验,提高基本能力。它还能够加强实际应用能力,提高专业技能。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能够促进学生的专业理论学习与实践更紧密的结合,更系统的了解领域的知识结构,巩固和拓宽所学的专业知识,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提高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创业能力,是之对本专业建立感性认识。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主要有三种形式。
首先,也是最主要的就是参与社团活动,学生社团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是高校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学生社团,是学生丰富校园生活,培养兴趣爱好,参与实践活动,扩大求知领域,增加交友范围,丰富内存新世界的重要方式。其次,通过勤工助学参与社会实践,它不仅能够获取劳动所得,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接触社会,也为将来就业打下了基础,因此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实践方式。最后就是毕业实习。毕业实习是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最后一次实习作业,是一门必不可少的必修课。通过毕业实习,大学生可以了解行业、单位的业务内容和工作方法,向有经验的工作人员学习先进的工作经验。
此外,创新是挺进新时代的一张通行证,是一个民族甚至国家赖以生存的灵魂,是成为高新人才所应具备的素质。因此创新的重要性决不容我们忽视。因此我们要学会创新,敢于创新,让我们在创新思维的引导下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