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从史出
科举制——文官考试机制的起源
史料 乡会试考官、房考、监临、知责举、监试、提调之子孙及亲族,例应回避。雍乾间,或另试,或题由钦命,另简大臣校阅。乾隆九年停其例,并受卷、弥封、誊录、对读等官子弟、戚族亦一体回避。
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
——钱穆《国史新论》
结论 考试选拔组织严密,以制度建设防范特权舞弊,选拔范围广泛。体现了此制度公平的趋势,扩大了人才来源,平民有了入仕平台,凸显标准客观、方式公平、范围广泛,趋向公平的特点。 2.史由证来
分析史料,论证科举制对社会阶层变动的影响。
史料 科举制冲破了九品中正制造成的“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封闭局面,使出身寒微的知识分子也有可能通过努力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获得从政机会。另一方面,使统治集团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缓和了社会矛盾,对社会和政治产生了相当的稳定作用。
——摘编自倪峻、姚立建《科举制的历史作用》
提示:从积极、消极两大方面进行论证。
论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打破了九品中正制形成的士族门阀垄断仕途的阶层固化局面,使出身贫寒的知识分子获得从政机会,改变社会地位。但占社会多数的劳动者仍改变不了原有的社会地位。
6
考点二 魏晋至隋唐时期经济重心的南移
唐代手工业的空间分布
说明 手工业主要分布于北方政治中心及黄河、京杭大运河沿岸。表明政治中心、人口分布、水陆交通、经济繁荣程度等影响手工业分布。
1.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过程
(1)原因:北方战乱频仍,南方相对安定;北民南迁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并带来了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南方统治者为发展自身实力,重视发展经济;南方优越的生产条件和自然环境提供了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 (2)过程
①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迅速发展,南北经济趋于平衡,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 ②唐朝时期:安史之乱以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③南宋时期:全国的经济重心已经由北方转移到南方。 2.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1)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推动了南方沿海城市的迅速发展,海上交通有了很大的改善,促进了海上贸易的发展。
(2)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人口南迁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经济重心由北向南的转移,而经济重心的南移又反过来促使了北方人民进一步南迁。南方人口迅速膨胀,导致我国南部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增长。
(3)对文化教育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也使许多文人学者随之南迁,客观上促进了南方地区文化教育的发展。
(4)对民族关系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促进了各民族的融合。北方人民的南迁,使少数民族和汉族有了更深更广泛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了民族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发展。
(5)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导致南方某些地区过度开发,如放火烧荒、围湖造田等,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环境,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7
1.论从史出
汉唐时期地方政治中心的变化与经济重心南移
史料 下表是东汉后期和唐朝前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县城数量表(单位:座)
时间 区域 黄河流域 长江流域
结论 东汉后期,县城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数量较少;唐朝前期与东汉后期相比,黄河流域县城数量减少,长江流域数量增加,表明经济重心的南移。 2.获取材料信息
从材料中找出唐后期与前期在市的设置上有何调整?
材料 唐前期规定“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后期则规定:“中县户满三千以上,置市令一人、史二人,其不满三千户以上者,并不得置市官。若要路须置,旧来交易繁者,听依三千户法置”。
主要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唐朝前期不准设市,后期必须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可见随着经济的发展,市的建置制度有所调整。
东汉后期 765 342 唐朝前期 669 611
1.“上品无寒门”的九品中正制
(两晋)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沈者哉!——《隋唐五代史论集》
发现问题 九品中正制使选拔人才的权力操纵在地方豪强地主势力手中,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命题角度 九品中正制的特征及弊端;两晋时期选官制度及评价。 2.海外人士对科举制的认识视角
我不赞同科举制度是落后的这种观点,我认为它是进步的,只是到了清朝末年,大家都把它与清政府联系在一起,因为清政府是腐败的,所以与之有关的东西都要废除。现在我们可以看到,在科举考试被废除后,考试制度还是得到了继承,如孙中山时期的考试院,实际上是把科举制度现代化了。以科举为主的考试制度实际上是非常有意义的。——[美]本杰明·艾尔曼
8
发现问题 材料作者从现代考试制度的视角评价科举制,代表了海外学者的一些观点。 命题角度 科举制与现代考试制度的历史联系;科举制与社会公平正义;科举制的“机会均等”原则与西方“自由、平等”思想的契合。 3.汉唐的灌溉水利事业
汉代灌溉区分布示意图
唐朝灌溉工程数量简表
地区 时间 工程类别 灌溉
发现问题 从汉到唐灌溉水利事业的发展,反映出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
命题角度 汉唐水利事业的发展与经济重心的南移;南北方的社会环境与汉唐的农业经济。
中唐以前 98 中唐以后 29 中唐以前 23 中唐以后 938 长江以北 长江以南
全国卷5年考题统计
时间 2017 2015
题号 全国Ⅱ,25,26 全国Ⅰ,40 时间 2016 2014 题号 全国Ⅱ,24,25,41 全国Ⅲ,26 全国Ⅰ,25 9
1.命题点:官修史书修撰中的思想专制意识
(2017·课标全国Ⅱ,25)《史记》《汉书》均为私家撰著。魏晋以后,朝廷任用史官负责修撰本朝或前朝历史,甚至由宰相主持,皇帝亲自参与,这反映出官修史书( ) A.记载的真实性 C.修撰的政治性 答案 C
解析 史书修撰由私撰到官修甚至皇帝亲自参与,体现了封建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和意识引导的政治目的,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C项正确。史书的编写受编写者的才识和自身观念等影响往往带有主观性,官修的史书在史书中必然会体现统治者的意志,这都决定了其不可能完全真实、公正和客观,故A、B、D三项不准确,排除。 2.命题点:唯物史观——经济重心南移对文化的影响
(2017·课标全国Ⅱ,26)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据此可知,唐中期( ) A.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 B.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 C.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 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 答案 C
解析 南方人喝茶习俗在北方从“被嘲笑”到“‘道俗’皆饮”,体现了南方饮茶文化对北方的影响,这说明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在逐渐上升,故C项正确。材料中无法体现唐朝中期南茶才开始北运,故A项错误;喝茶习俗不能等同于饮食习惯,故B项错误;仅由材料无法得出南北方经济水平发展情况,故排除D项。 3.命题点: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
(2016·课标全国Ⅱ,24)下图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这三种字体反映了( )
B.评价历史的公正性 D.解释历史的客观性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