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致公众以及击键动力学领域专家学者的公开信 - 图文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致公众以及击键动力学领域专家学者的公开信

致公众以及击键动力学领域专家学者的说了些什么呢?和小编一起阅读吧! 各位朋友: 你们好!

我叫戴焘强,今年18岁,是一名浙江籍高三学生。

现在是2016年6月7日8点整,我正坐在书桌前开始撰写这封信。 此时此刻,全国各地的高三学子正带着或喜或悲或激动或绝望的心情走进考场,他们是今天的主角,无论结局如何,我想这都是一份荣耀。 首先祝我的同学们好运,可以考上理想的大学。

至于我,我是一个被命运遗忘的人。至少现在,没有人在校外等我。 我没有参加今年高考,原因很简单,我的考试成绩不足以使我进入一个满意的大学。

所以我干脆放弃了这次机会,来这里把事情讲讲清楚,关于这些年来我的经历。我不指望所有人都能够理解,只是希望某些我身边的人看完之后不要再为难我。我从来就不是一个好学生,这一点,毋庸置疑。

我不知道我是怎么爱上网络的,大概是从小学五年级第一次接触电脑开始吧,后来,那个永恒的Windows XP,就一直刻在了我的心里。时不时的,它就会在我的脑子中冒出来,把我引到各种黑网吧。

几年后,我上初中,每次电脑课,我都是第一个冲到机房的。那个时候,虽然家里还没有买电脑,但我已经是一名职业白帽子,受雇于某家网络安全公司旗下的非营利性极客团队。

这期间发生了很多事,暂且不表,我至今也想不通他们为什么会看中我。不过,我的网费总算是有着落了,光这一点,就值得当时的我为他们做事。 那时,我还没有写日记的习惯,所以诸多细节已经淡忘。不过我唯一能够确定的是,他们自始至终也没有涉足灰色产业、没有作恶,这一点令我万分倾佩,明明有如此之大的实力。要知道,在当时的大环境下,做到这一点是非常难得的。

我的队长常说:能力越大,责任便越大。我们始终需要肩负起、身为新时代好青年的责任。每当这时,总有一帮人会跟着附和。

我当时并没有精通某项技术,只是略作培训以后,在其中扮演起了一个引路人的角色。说实话,工作十分无聊,就是收集信息、寻找能人异士,把全世界所有优秀的、正义的有志青年,都招募到我们团队。 然后共同,为集体的目标而奋斗。

虽然我的工作没有什么挑战性,但当时青涩的我,还是认真地干了一年。我虽然没有能力向他们那样,做一名网络世界的侠客。但至少我可以做好自己的事情,不是吗?

起初的我真的什么也不懂,像只无头苍蝇一样找不到方向,但是我的队长经常鼓励我:别着急,慢慢来,你总会有所收获。后来,我又得遇前任组长指点,然后初窥门径,继而深陷其中、不可自拔。那段时间,我的业务能力有了一个质的飞跃,从无到有,从有到多,短短几个月时间,我管理的小组成员已经遍布全球。不过与此同时,我的精神状况也随之变得越来越差,当我意识到自己频繁地面对空气说话的时候,我知道应该就此罢手了。

那天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比特币的价格正水涨船高。当我做完最后一笔,从所扮演的角色中抽身而退的时候,我拿到了第四季度的酬金:20比特币,折合人民币约95000元(按当时成交价计算)。

这笔钱,我知道肯定又是队长自掏腰包的。因为我们作为一个非盈利性团队,仅靠帮助企业挖掘修复漏洞,不可能有这么高的收入。

我的家庭并不富裕,这笔钱对当时的我来说是一笔非常非常可观的收入(现在依然如此)。正当我感概队长有钱任性并对未来无限憧憬之时,我做了这辈子最后悔的一件事:将其全部存入了某交易平台的Hot wallet,静候升值。 一周后,该网站宣称遭受黑客攻击,所有其名下托管的比特币全部丢失。此时,比特币的交易价格突破了900美元。

我因此直接损失了112680元人民币(按当时汇率计算),这一突如其来的状况使我不知所措。

后来我了解到,此次事件的起因是因为其VPS提供商的服务器的超级管理密码泄露。由于资金断流,在此之后我不得不寻找其他可以赚钱的机会,以抵消我从事极客活动所产生的各种债务,那时我已经深陷其中。要知道,无偿帮助别人挖掘漏洞,是需要付出代价的。

不久以后,我所在的团队也终于因为经济压力宣布解散,因为许多企业没有在期限内支付我们承诺的报酬。财产清偿后,我得到了10比特币补偿金。加上成员们的帮助,终于偿还结清了所有债务。

我还记得那天,我问他:为什么我们要做这种总是被人误解、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他没有回答。

此后,我退出江湖,他们也销声匿迹,我的职业生涯就到此为止。 俗话说春梦了无痕,年少轻狂也不见得没有一点代价。那些年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幡然醒悟之时,发现回头不晚,这恐怕是我懵懂的青春期里最大的幸运。此后,2013年,我顺利考入高中,然后过着和普通学生一样的生活。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我进入高中已有一年。

这一年间,我体验了寄宿生活,结实了许多朋友,分享了珍藏的电影,吹过了各种牛B。我从不善言谈到满嘴跑火车,渐渐的淡忘了过去发生的一切,好像真的就融入了这个集体。

我的日子过得很充实,只是常常面对黑板发呆。我不明白自己想要什么、在干什么,只能写写小说排解我内心的苦闷,在每一次晚自习上。

高一下学期结束以后,我知道应该做出点改变了。而后,我利用暑假的时间自学了HTML,XML,CSS,JavaScript,PHP等Web编程语言,由于之前接触过并且掌握Java、Python等相关语言,我的学 习进展很快。

返校之后,我立即产生了辍学的念头,并且变得一发不可收拾。独立开发一个网站,是我一直以来的心愿。

看着课堂上画出来的精美的交互稿,我常常感到十分满足,仿佛在不经意间看到了未来。

于是我请假,然后在家里反省了一周。经过父母的苦苦劝说,最终我又回到了学校。

这次我租住在校外,一边开发网站,一边学校读书。用我爸的话来说:两头兼顾。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高二下学期,期间我保持了相对不错的学习成绩。但是网站方面却迟迟没有进展。随着各种新奇想法的涌入,网站结构变得愈发复杂,整体布局也已经远远超出最初的设想,庞大的架构仅凭我一人之力难以完成,繁重的开发工作也总是让我精疲力竭。

到了高三暑假,我对Web技术的研究接连取得若干重大突破,并且证实之前大胆的设想可以被实现。但我知道,这还远远不够。对于某些企业来说,新奇的点子、独到的创意,就像是长在路边的野花,而他们则是过往的游人,或者采花贼。

于是我减少学习和休息时间,以开发网站为主要任务。开学之后,我便全身心的投入到网站的开发工作中,白天课间脑子里想的都是各种各样的点子。

放学之后,下午7点到凌晨3点是我设计UI、敲代码的时间,长此以往,难免缺少睡眠,于是我逐渐养成了在课堂上保持坐姿睡觉的坏习惯。

这种生活又持续了一个学期,谈不上舒服,可我总是乐此不疲,终于也在不知不觉中彻底荒废了学业。新年过后,正月十六,我意识到一个严重的问题。

此时距离高考还有100多天,我似乎走到了人生的岔路口,陷入一个两难的境地:要么专心读书,备战高考;要么放弃学业,专攻网站。

有人说,网站你可以等到大学再搞,但是高考却只有一次。的确,这话非常有道理。思想体悟和人生阶段的不契合可能是我最大的不幸,也许是有幸,谁知道呢?我选择了后者,因为我觉得人生当中最有活力最有创造力的时候就是当下,我不想把我最美好的青春浪费在我不喜欢的事情上,趁着年轻还有理想,我为什么不去试一试呢?

所以,开学之后我并未回去上课,而是独居校外,专心研究网站和相关技术。我不敢回家,因为这一切只有我的父母大概知道。我不晓得应该怎么跟其他人解释,我也不想解释,更怕看到他们责难的目光。

然而时间不等人,你看,这一天来的是如此之快,明明在记忆中是那么久。

此时窗外艳阳高照,想必已是正午,我还没有吃饭,因为心有不甘。况且方便面真的不好吃,无论什么牌子。

又想起刚才早晨的时候了,我透过显示器看到了公路上警车开道的车队,心里真是百味杂陈呐!恐怕人生的第一阶段已经走到最后了,我想,但是太阳好像才刚刚升起。

我不是非常在乎别人的看法,但是此时此刻,寒窗苦读十二年,我想我必须给自己和家人一个交代。

不能用学习成绩证明自己,那我只好想想另寻出路。

也许创业对我来说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就像外面传言的那样。但是作为农民的孩子,家里没钱,创业哪有那么简单呢?

我不可能再去冒险从事极客活动,毕竟前车之鉴,我的职业生涯曾给我带来过相当沉重的经济压力以及心理上的负担。更何况,极客、黑客、骇客,皆是一念之间,一旦没有忍住诱惑,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法网恢恢,疏而不漏。结局注定会非常悲惨。

好在也不是没有办法。大概一年之前,我了解到天使投资,懂得了普通人也有机会创业。特别是在互联网领域,创业初期拿到天使投资并非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

于是我一直在默默盘算着,产品,团队,市场,壁垒……

一年下来,虽然网站还没能完成,但心中已经确立了完整的框架,拥有一个还算看得过去的DEMO。除了网站,期间也有很多意外收获,其中更是凭借以往的技术积累发明了几项我认为足以轰动业界的技术。

几周前,我将其中一项关于“利用用户的击键特征进行身份认证识别”的技术申请了发明专利,我认为此举意义重大,该发明将有望替代目前业内主流的`技术方案,即采用口令(密码)作为用户身份凭证的安全机制。

首先,截止2016年6月7日11时30分,我尚未看到任何相关类似文献,如有雷同,实属巧合。

然而,对于击键特征的研究早已有之,近年来业内也有了许多的突破。但是,就好像雾里看花,翻遍这两年的相关文献,也始终没有找到我想要的东西。事实上,这也是今天我写这封公开信的主要目的:向业内人士阐明我的观点,并公开发明专利的部分内容。根据我的技术方案来看,使用击键特征充当身份凭证将是简单可行的,在提升用户体验的同时,也有着不弱于口令机制的安全性。

以下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

大言不惭的说,目前所有的击键动力学研究,可能从根本方向上就是错误的。这种错误导致了在击键动力学问世后的三十多年间,鲜有成熟的商业应用实例。

请原谅我将是否商用作为击键动力学研究方向上是否正误的评判标准,但是在我看来某项技术研究了几十年(1977-2016)还停留在实验室阶段,这样的事实已经充分说明了一些问题。

击键动力学研究的具体进展这里不再赘述,各位肯定比我更加清楚。我想说的是,根据我所掌握的资料来看,你们的研究好像陷入了某种误区。 我认为,单纯依靠改进算法来推进击键特征的大规模应用是行不通的,通过非侵入式的手段来被动采集用户的击键特征然后进行分析配对的身份认证方法并不可取。

理由如下(斜体字体摘自发明专利):

1.击键特征作为一种行为特征,难以量化,而且在实际应用中,这种行为特征表现的并不十分稳定,容易受到用户自身(如心理状态)和各种外界因素(如输入设备)的干扰,这意味着算法本身必定存在冗余。

2.大多数针对识别算法的研究都依赖于实验室苛刻的环境条件下采集的样本,实用效果未知,缺乏实际意义。

致公众以及击键动力学领域专家学者的公开信 - 图文 

致公众以及击键动力学领域专家学者的公开信致公众以及击键动力学领域专家学者的说了些什么呢?和小编一起阅读吧!各位朋友:你们好!我叫戴焘强,今年18岁,是一名浙江籍高三学生。现在是2016年6月7日8点整,我正坐在书桌前开始撰写这封信。此时此刻,全国各地的高三学子正带着或喜或悲或激动或绝望的心情走进考场,他们是今天的主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930gt3orev3gyk618jsm0fvam2gyzr007fi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