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统觉论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启示
在中国,很多的英语学习者花了大量的时间学单词、背单词,但是大部分人还是在抱怨自己的词汇学习陷入了一个记了又忘、忘了又记的怪圈。总的来说,他们的词汇学习存在两个问题:第一、无序乱背;第二、死记硬背。笔者想通过本文,让广大英语师生时刻牢记两点:第一、不是所有词汇都同等重要;第二、词汇统觉团的有效构建可以大大减少我们的词汇记忆工作。 18世纪,著名的德国教育学家、哲学家兼心理学家赫尔巴特(J.F.Herbart)接受了莱布尼兹关于灵魂单子具有活动特性的观点,吸收了当时力学中关于引力和斥力的概念,进一步揭示了观念相互作用的规律,还提出了“意识阈”和“统觉团”的概念。他认为,意识阈下的观念,只有那些与意识统一相调和的观念才可能不遇阻力而升入阈限之上。进入意识的观念,便可引起统觉。一个观念的统觉不仅使这个观念成为意识的,且使它被意识观念的整体所同化。该整体就被称为统觉团。
在统觉团的基础上,赫尔巴特及其学派的追随者提出了许多至今还在学校教育中起着深远影响的教学原理。例如,强调学生在过去经验中形成的统觉团在吸引有关新概念中的作用,也就是当代认知心理学家强调的原有图式的作用。再例如,根据统觉理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只传授知识,而应该刺激和唤醒学生的统觉过程,即激活学生认知结构中的原有相关知识。
赫尔巴特还在他统觉论指导下,提出了教学过程的阶段论。他把教学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即四段教学法:1.明了――给学生明确的讲授新知识;2.联想――新知识与旧知识建立起联系;3.系统――做出概括和总结;4.方法――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习题解答、书面写作等)。四段教学法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流行于欧美,20世纪初传入中国,对全世界中小学的教学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那么赫尔巴特的心理学思想对外语词汇教学有什么重大启发呢?笔者认为,其实意识阈告诉了我们教什么,而统觉团则教会了我们怎么教。
一、意识阈对英语词汇教学内容的启示
根据意识阈的观点,任何时候占意识中心的观念只允许以它自己可以和谐相处的观念出现在意识上,而将与它不和谐的观念抑制下去。意识阈简单说来就是一道界线,一个观念若要从一个完全被抑制的状态进入一个现实观念的状态必须跨越的一道界线。
因此在外语教学中,外语教师应该选择哪些词汇才能顺利通过学生意识阈进入统觉团呢?其实,关于哪些单词要教,哪些单词不教的问题,人们已经做了很多深入细致的研究。根据意识阈的观点,笔者认为,一定要教学生感兴趣的实用的单词。因为只有这样的词汇才能与占学生意识中心的观念和谐相处,才能融入学生的统觉团,才能被学生注意、加工、识记、并在日后的生活学习
中将其复制传播。
学生要掌握一个单词,主要应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单词的意义、形式和用法。一个词的意义主要包括字面义、比喻义、引申义三个方面;其形式主要是指发音、拼写、屈折变化和派生词;其用法则包括词的搭配、相关文体学、俚语、谚语等等。 对于一个新词,教师可以着重从这三个方面出发,考虑它怎样才能够跨入学生的意识阈,并以此为突破口进行教学和系统化巩固。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识记单词,而且能把这些生词融入他们的词汇统觉团。可以说老师从学生的意识阈出发,认真备单词、备学生、系统的帮助学生构建词汇统觉团,对学生词汇学习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统觉团对英语词汇教学过程的启示
笔者对赫尔巴特教学过程的四个阶段进行改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发展了外语词汇教学过程的四个阶段,即外语词汇的四段教学法: (一)预备阶段
热身运动。给出图片、音乐等等相关材料,唤起学生的原有相关意识,并吸引学生的注意; (二)呈现阶段
教师清晰明确的给学生呈现新词汇。这些词最好在语境中呈现出来,比如文章或例句; (三)建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