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文明论概略有感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文明论概略有感

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

海南大学自然辩证法课程考核

读书报告

标题:读《文明论概略》有感 姓名:昝京池 学号:

学院:外国语学院 专业班级:15级英语笔译

二0一六年三月 马克思主义学院制

读《文明论概略》有感

昝京池

(海南大学15级英语笔译 1)

摘要:人生必于忧患备尝之余,才能体会到杜老“眼枯见骨”的哀痛。日本为鱼肉的年代,在内忧外患的环境里,福泽以一己毕生精力传播自由平等之说,开启民智,争取日本民族独立富强,可歌可泣。本文通过创作背景、作者所运用的哲学思想以及作者对儒家思想的看法这三个方面,全面探讨了我所理解的《文明论概略》一书。我认为,此书不仅为当时封建腐朽的日本带去了一丝生机,也对全人类的发展和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是不可多得的经典之作。

关键词:民智;道德;西方文明;哲学方法;儒家思想

说起民智开化,我们并不陌生,从古至今,我国多少仁人志士都或多或少探讨或是践行过这个话题。随着我国国门的被迫开放以及封建社会形态的瓦解,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盲目排斥外国思想制度是不可行的,落后的制度必须被正视,想要真正强国富

民,一定要学习西方文明的优点。林则徐被称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紧随其后的还有魏源,接着是资本主义在中国的萌芽,以及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等等……这些领导者和启蒙运动的重点其实都在于开化民智。正如书中作者所提到的那样,文明与智慧是不可分割的。那么作为中国的邻国,日本这个民族面对腐朽制度所做出的反应又是如何的在这本《文明论概略》中,作者用平实无华的语言、通俗易懂的例子和逻辑严密的论证在一定程度上给我了启示。

一 创作背景

作者福泽谕吉是日本近代着名的思想启蒙家和教育家,一生立着无数。他将毕生精力全部投于着述和教育事业,志在传播西方资本主义文明来以此来启蒙国民。他的着作对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因而他本人也被誉为“明治时期教育的伟大功臣”。

《文明论概略》一书写于1875年,通过对日本文明、中国文明和西方文明的比较,判定了西方文明为最先进的文明,因此鼓励国民向西方学习,奋起直追,迎头赶上。我们再对比一下中国的1875年,此时,还是光绪皇帝执政时期,资本主义也开始了萌芽。总体上来看,中国还是在封建统治的束缚之下,经济文化政治等各方面都相对落后。而中国人民意识到这种危机的人却很少,大部分中国人,仍旧沉醉在小国寡民自给自足的经济之下,做着天朝上国的美梦。无论有学识的人再如何呼吁,他们都不想做出改变,清政府更是妄自尊大,不重视西洋文明,这样看来,后来的灭亡也是在情理之中了。而我们知道,日本着名的明治维新也是发生在这个时期的,这说明虽然明治政府当时的统治也有可能遭遇了瓶颈,但是他们正确地结合了本国文明和西洋文明各自的优点,做出了有利于国家和人民的改革,帮助国家渡过了难关。暂且不说中国日本两国关系历来的优劣,光从这一点看来,也有需要我们认可的地方。

我认为这本书虽然已经发表了100多年,但是其对世界的探索和对日本的剖析,对我们研究中国历史,还是很有参考价值的。我们可以从书中窥视他的学习方法,学习他观察问题的角度,并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分析他提出的治国要领[1]。

虽然福泽谕吉认为西洋文明高于日本文明,但是他并不认为西洋文明已经尽善尽美了。相反,他认为西洋文明依旧缺点甚多,并不完美,只是在当时相对完整罢了。至于千万年后,人们再回首当时的西洋文明,也一定会觉得略为野蛮。这说明作者并没有一味地将西洋文明看得至高无上,而是用历史发展的眼光看待一切问题。这就自然而然地引出了我在本书中发现的第二点值得学习的地方,就是作者叙述的方式与辩证法的结合。

二 书中的辩证法观点

《文明论概略》一书中,作者列举了许多实例来论证自己的观点,但是每一个例子的阐述都十分全面,从不偏废一方或是感性用事,这是我最佩服作者的地方。我在阅读过程中也随手搜集了作者的辩证观点,如有不全面的地方,还请谅解。

首先,作者在开头说的这段话就具有辩证的思维。他说:“轻重、长短、是非、善恶等词,是由相对的思想产生的。没有轻就不会有重,没有善就不会有恶。因此,所谓轻就是说比重者轻,所谓善就是说比恶者善,如果不互相对比,就不能谈论轻、重、善、恶的问题。这样经过互相对比之后确定下来的重或善,就叫做议论的标准。”[2]他没有一开始就称赞西洋文明的优点,而是先说明了优劣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也就是说,我们在看待一个事物的好坏时,一定要用比较的方法,不能单纯地定义它是好还是坏,而是要全方位地进行对比之后才能确立其优劣。

而后作者又定义了文明的内涵,他也是从两个方面定义的。文明被他分成两个方面,即外在的事物和内在的精神。外在的文明易取,内在的文明难求。谋求一国的文

明,应该先攻其难而后取其易,随着攻取难者的程度,仔细估量其深浅,然后适当地采取易者以适应其深浅的程度。假如把次序颠倒过来,在未得到难者之前先取其易,不但不起作用,往往反而有害[2]。这个观点其实也是告诉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认识到一切事物的变化都是从量变开始的。然后在众多量变条件之中,我们要学会抓住最主要的条件,以此来解决最根本的问题。在这个时候,千万不能本末倒置,否则不但不能学习到文明的进步,反而戕害了本国。

从本书的第四章开始,作者大幅度地讨论了智与德,包括其定义、区别、联系和发展。在这几章中,作者依旧大量运用了辩证的思维方式。作者认为,国家的兴衰,并不是两三个人的能力所能决定的,它与整个国民的智德相关。因此,天下的形势,不可以只就一事一物加以臆断。必须广泛地观察事物的动态并考察全部的情况,然后彼此加以比较(这里回归了主题),否则是不能了解真实情况的。在这里,作者将道德和智慧视为一体,无论是两者其中的任何一个,都需要从大的环境下来考察。但是,在谈论到推动文明进步的时候作者又表明,道德和智慧又是有区别的。道德并不是通过有形的事物所传授的,我们平时虽然被教导如何去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但是对于道德这个词的判定,还是看我们自己内心的想法如何。不能说看到别人尊老爱幼,我也尊老爱幼,我就是一个有道德的人,这要看我内心是否真的承认尊老爱幼是一种有道德的表现。而智慧与道德不同,智慧是可以传授、继承和发展的,牛顿与苹果的不解之缘,使他发现了万有引力,但这只是人类科学史上的一个小的进步;在电力没有被发明之前,我们还是认为蒸汽是世界上最高级的能源,而我们这种认识,都是随着智慧的发展不断被改变和深化的。所以作者认为,在智慧的领域里,绝不会因一旦豁然开悟,就能像浩然之气那样发挥其巨大的功用[2]。在我看来,它更像是一种积累的过程。在这里,我认为作者把道德和智慧看作成了与经济基础和上层技术类似的一种东西。道德是一切的根本,社会上

92t0u50rnr92i2p9mey92mdyx4233001c7y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