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繁本、简本,简本是繁本的删节本。 《西游记》主要内容和原型精神
从功能属性上解释,胡适主张“滑稽”“玩世主义”说;鲁迅主张“游戏说” 《西游记》作为神话题材小说,主要功效是通过奇幻色彩故事给人快意的娱乐和幽默的感悟。 原型精神——桀骜不驯的个性自由精神和以造福人类为目的的不畏艰险的追求探索精神。 孙悟空种种桀骜不驯性格的出现,取决于佛教禅宗“呵佛骂祖”的狂禅现象。 《西游记》的艺术精神
最鲜明的特点是在奇幻思维基础上的幽默诙谐。 基本笔法:奇笔和戏笔的圆熟运用、水乳交融。
奇笔是主要旋律,戏笔是巧妙的伴奏与和声。构成小说奇幻诙谐的美学风格。 奇诡变幻的神话世界:
1. 吸收佛道为营造净土世界的夸张手法和虚幻意识,将神话世界描绘推向极致。 2. 借鉴道教深陷谱系和佛教神像的外貌特征、神奇本领,创造大批神魔形象。 3. 神话环境和神魔形象为编制故事服务。 集动物性、神性、人性于一身的人物形象 寓庄于谐的讽刺艺术。 巧妙曲折的结构艺术: 1. 单线发展的线形结构。
2. 孙悟空为中心展开情节,贯穿始终。
3. 总格局由大闹天宫和西天取经两部分组成。形成“串”字形结构。 轻松幽默的语言风格。
第六章 《金瓶梅》 最早刻本《金瓶梅词话》,“词话本”。《张竹坡批判金瓶梅》,“散说本” 作者:兰陵笑笑生
《金瓶梅》的主要内容和社会意义:
书名系由书中三个主要女性: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的名字合成。
从《水浒传》中“武松杀嫂”嫁接而来。明代中叶以后社会现实生活的写照。 社会意义:
1. 从西门庆形象看金钱的巨大能量。展示广阔社会生活画面。反映金钱对政治的腐蚀作用,
是明代后期“好货”“好色”社会思潮的反映。
2. 女性世界的社会悲剧: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最大的追求就是得到丈夫的宠爱。潘金
莲和李瓶儿的争斗尤为尖锐。
3. 世态炎凉的丑剧:以西门庆一家的兴衰荣辱为线索,到西门庆人亡势孤,世情冷酷立即
显现。
《金瓶梅》对中国小说发展的贡献和艺术成就 题材的转变及其意义: 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
代表中国古代小说的四种类型:历史演义小说、英雄传奇小说、神魔小说、世情小说 《三国演义》是讲史小说的发展;《水浒传》是说铁骑儿的发展;《西游记》是说经小说的发展;《金瓶梅》是小说家小说的发展。
描绘生活琐事,全书浸透“俗”的色彩。标志中国小说的描写对象开始走向市人,没有《金瓶梅》就没有《红楼梦》。
审美取向的趣味变异:审美触角伸向了人世间丑恶的一面。全书上下几乎没有正面人物。
31
从类型化人物到性格化人物:打破单一性格色彩的“扁平人物”,出现“圆形人物”。
网状结构的高度成熟:圆心是家庭,西门庆一家兴衰构成纵的主轴。西门庆和金、瓶、梅的命运是横的轴线。形成圆形网状结构。
口语化的市井语言:代表白话小说语言的发展。
第七章 明代其他长篇小说与理论批评 繁荣原因:
1. 统治者高压政策是造成明初百年间小说沉寂局面的根本原因。 2. 社会对商品经济看法的变化。
3. 小说生产能力的因素。印刷手打制约小说发行量。 小说分类:
《三国演义》——以《列国志传》为代表的历史演义小说。 《水浒传》——以《杨家府演义》为代表的英雄传奇小说。
以《西游记》为代表的神魔小说。以《金瓶梅》为代表的世情小说。 起步初期:历史演义小说《英烈传》《唐书志传》《全汉志传》《南北两宋志传》《列国志传》 第二阶段鼎盛时期:神魔小说成为主流,《封神演义》《西洋记》《钟馗全传》。才子佳人小说、《醒世姻缘传》等家庭小说。
历史演义小说:讲史,对历史的普及作用。
《列国志传》及其改作是历史演义小说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 《西汉通俗演义》《隋史遗文》
列国故事最早来来源于宋元讲史话本《七国春秋平话》《秦并六国平话》 余邵鱼编定《列国志传》,故事上起武王伐纣,下迄秦并六国。 冯梦龙将此书改编为《新列国志》,加上评语,成为后世通行的《东周列国志》 英雄传奇小说:反映民族斗争为题材,说铁骑儿
明代英雄传奇小说主要集中:说唐、说岳、说杨三大系列上 说唐:《大唐秦王词话》《隋唐两朝志传》《唐书志传》,以李世民为中心 说岳:熊大木《大宋中兴通俗演义》《岳武穆精忠传》,历史上第一步以岳飞故事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英雄传奇小说成就较高、影响较大的:杨家将故事《北宋志传》《杨家府演义》
神魔小说:说经故事
罗贯中《三遂平妖传》开启长篇神魔小说的先河 分类:
由宗教故事演化而来的:《西游记》及其续书,《西游补》最令人称道,《天女散花》。 与《西游记》相关的神魔小说《四游记》,《东游记》又名《上洞八仙传》;《北游记》又名《北方真武玄天上帝志传》;《南游记》又名《华光天王传》。 由讲史故事分化而来:《封神演义》《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
由民间传说故事演化而来:朱明世《牛郎织女传》杨尔曾《韩湘子全传》 代表作品《封神演义》:武王伐纣的历史事件为题材。
明代小说批评的繁荣与金圣叹
刘辰翁点评《世说新语》——标志古代小说批评的正式起步 明代小说理论批评的繁荣和高潮是在明代后期。 最突出——金圣叹关于《水浒传》的点评。
32
明代小说理论批评涉及的问题:
1. 小说的文学地位。冯梦龙第一次为小说的正当地位大声疾呼。 2. 小说的艺术虚构问题:幻设语
3. 人物性格的刻画塑造问题:同而不同 4. 小说语言的通俗性
金圣叹:小说理论代表明清两代小说理论的最高成就 将《离骚》《庄子》《史记》杜甫诗《水浒传》《西厢记》合称为——六才子书 金圣叹的小说理论:体现社会政治思想和小说思想,敌视犯上作乱的梁山起义。 对梁山起义抱有深切同情,认为是官逼民反。 突出贡献:
把人物性格塑造置于中心地位,认为人物应具有典型个性特征和普遍性。 对与小说结构艺术的论述:把《水浒传》看做完整艺术体
第八章 明代拟话本小说
小说家的话本是拟话本小说的先驱,现代意义上短篇小说的滥觞。 现存洪楩《清平山堂话本》是最早的话本专集。 拟话本小说体制及特点:
体制:题目、篇首、入话、头回、正话、篇尾
特点:目的是向社会普通读者提供的阅读的书面文学 拟话本小说最高成就——冯梦龙《三言》凌濛初《二拍》 冯梦龙《三言》 《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共120篇。 文学思想:
1. 落实李贽“童心说”,尚真主情。
2. 将通俗文学的归宿概括为“适俗”思想。主张将社会教化内容用通俗易懂形式表现。 3. 肯定通俗文学价值,以文学干预生活。 市民生活的生动画面:
1. 对重农抑商传统的反动:展示经商活动的好处和艰辛,纠正无商不奸的偏见。 2. 以个性自由为基础的爱情观念:肯定男女情欲的正当性和合理性。贯彻“真情说”。将
爱情上升到人格互相尊重的高度。 3. 市民眼中的社会黑暗面 雅俗共赏的艺术追求:
情节安排:偶然、巧合艺术手法,细节、小道具的运用,伏笔、悬念的设置。
人物塑造成功:放在矛盾冲突中,个性化语言、动作,细腻心理描写,白描手法,对比、映衬、烘托、情景交融等手段。语言上雅俗共赏。
凌濛初《二拍》 《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78篇 社会内容:
经商题材的时代特色:反映经济学原理:《转运汉巧遇洞庭红》《叠居奇程客得助》 爱情题材的新突破:进步妇女观和婚恋观,男女平等,贞节观念的突破:《同窗友认假作真》《张溜儿熟布迷魂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 超前的社会批判精神
33
创作个性及对拟话本小说体制发展的贡献: 《三言》是话本向拟话本过渡的产物
《二拍》绝大部分由凌濛初独创,标志拟话本小说在体制上定型:
头回在思想与正文取得统一。结束以往多用套语的程式化窠臼,自创诗词韵语。
第九章 明代戏剧
主要剧种:杂剧、传奇
元代杂剧:结构自由。曲调兼用南曲。对唱、轮唱、合唱。 明代传奇与杂剧的区别:
元杂剧以一本四折为通例,明杂剧规模不大。明传奇规模自由庞大。杂剧一折用一套曲子,传奇可以“借宫犯调”。元杂剧是一人主唱,传奇则是多种演唱方式,自由灵活。
四大声腔:海盐腔、余姚腔、弋阳腔、昆山腔 影响较大的是:弋阳腔、昆山腔 弋阳腔:流行民间,被称为“俗唱”。 昆山腔:流行上层社会,流丽悠远。 梁辰鱼《浣纱记》采用昆山腔。
明代戏剧的基本特征:数量众多。题材多样。审美风格的雅化。 明代戏剧的分期及特点:
前期:浓重的道德伦理色彩和神仙道化倾向。 中期:传奇取代杂剧,现实意义增强。 后期:戏剧繁荣。传奇主导地位。
明代杂剧 初期
宁献王朱权和周宪王朱有燉直接参与杂剧写作,成为明初杂剧艺术的代表。 朱权《太和正音谱》,列出北曲曲谱,现存最早的北杂剧曲谱。 朱有燉《香囊怨》、《豹子和尚》《仗义疏财》水浒戏。 中期
王九思《中山狼院本》
康海《中山狼》——标志明代中期杂剧起色复苏的开始 明中叶最负盛名的杂剧作家——徐渭
《南词叙录》研究宋元南戏和明代传奇的重要著作。 杂剧合集《四声猿》:《渔阳弄》《雌木兰》《女状元》《玉禅师》 《四声猿》最杰出剧本——《狂鼓史渔阳三弄》 曹操羞辱祢衡,祢衡击鼓骂曹。又叫《阴骂曹》 《四声猿》:将传奇体制运用于杂剧之中。徐渭是第一个大量写短剧的作家。《女状元》首开以南曲写杂剧的先例,南杂剧从此大兴——标志明代杂剧转折发展的关键。
模仿《四声猿》体制之作:汪道昆《大雅堂四种》叶宪祖《四艳记》洪昇《四婵娟》桂馥《后四声猿》《张韬》续四声猿。 后期
徐复祚《昭君出塞》《文姬入塞》《义犬记》。孟称舜《人面桃花》 王衡《猴山集》《记游稿》《郁轮袍》《真傀儡》 南北曲杂剧:叶宪祖《骂座记》《易水寒》《四艳记》
34
吕天成《曲品》——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戏曲批评专著
王骥德《曲律》——我国第一部全面论述南北曲源流、宫调等理论著作。
明代传奇 前期
丘睿《五伦全备忠孝记》。邵灿《五伦香囊记》——被徐渭批评为“以时文为南曲” 中期
传奇转变的标志——三大传奇的出现
三大传奇:李开先《宝剑记》王世贞《鸣凤记》梁辰鱼《浣纱记》 李开先《宝剑记》:林冲被逼上梁山的故事。 王世贞《鸣凤记》:权奸严嵩与十位忠义之士斗争的故事——古代戏曲第一部描写新诗重大政治事件的时事剧。 梁辰鱼《浣纱记》:原名《吴越春秋》,讲范蠡邪珠勾践灭吴的故事。杂剧《红线女》 后期
沈璟《南词全谱》
核心理论:场上之曲的强调,注意到戏曲的舞台特殊性。
汤显祖:强调曲意,主张意趣神色。反对吴江派的“宁协律而不工”。
双方焦点:吴江派强调舞台性而临川派强调文学性——文学史上著名的“汤沈之争” 沈璟代表作《义侠记》
吴江派传奇创作成就较高的:沈自晋、袁于令、卜世臣 汤显祖临川派作家:吴炳、孟称舜、阮大铖
注重文采、才情,不受形式格律的约束,作品都是爱情婚姻剧。 孟称舜《娇红记》,在《西厢记》《牡丹亭》之后,把爱情剧推向新高度,为《红楼梦》之前杰出的爱情悲剧。
明末其他作家:高濂《玉簪记》、周朝俊《红梅记》、孙钟龄《东郭记》
第十章 汤显祖 《紫箫记》《紫钗记》《牡丹亭还魂记》《南柯梦记》《邯郸梦记》 《紫箫记》是《紫钗记》的前身。 临川四梦(玉茗堂四梦):《紫钗记》《牡丹亭还魂记》《南柯梦记》《邯郸梦记》 奠定汤显祖作为中国古代戏曲大家地位的《牡丹亭》 共55出。主要人物:柳梦梅、杜丽娘 传杜太守事:话本小说《杜丽娘记》
主题:突出人性解放,反映情与理的冲突。反抗封建门第观念、争取自主婚姻。
社会意义:明确提出用个性色彩“情”去抵制和战胜为统治阶级意志服务的所谓“天理”。从与理学思想对立的角度设计主旨。男女之间的正常性欲作为爱情产生的源泉和动力。反封建礼教、宣扬个性解放、主张爱情自由。 主题思想:理之所必无,情之所必有。
《牡丹亭还魂记》与《西厢记》中莺莺对张生是由情到欲截然不同,是王学左派尊重人的生存权利,认为“百姓日用即是道”的激进思想的阐释。
杜丽娘:大家闺秀,受严格封建教育和管束。在后花园游览中,萌发对幸福人生的憧憬和对理想异性的渴望。为爱情而死,也愿为爱情再生。她的叛逆性格与杜宝、陈最良的卫道士形象形成鲜明对比。
柳梦梅:对恋人无条件接受。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