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的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幼小衔接,是幼儿园教育的终结阶段,是小学教育的开始阶段,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幼小衔接是建立在整个幼儿阶段的正确发展基础上,有着自身的意义与价值,是帮助幼儿较好地适应小 小学生的转变,很快适应小学生活,是幼小衔接的关键所在。随着时代变迁,教育改革不断发展,幼小衔接不再是传统意义上参观几所小学那么简单。人们更注重科学化的幼小衔接方法,愿意让孩子在快乐的学习和生活中度过人生中的第一的转折点。
但是时至今日,幼小衔接仍然是一个没有很好解决的问题,孩子不能很好适应小学生活学习的现象有增无减。到了小学后,出现经常生病、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握笔姿势错误率高、生活不能自理、学习成绩跟不上等现象,造成一些孩子的心理压力过大,甚至厌学的现象。因此幼小衔接问题处理得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孩子进入小学后的学习,更加影响孩子的一生,可见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这个问题,并寻求更好的解决办法。 为何研究
由于各幼儿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方法及手段各不相同,还有些幼儿教师的教育“小学化”等;个别村小幼儿教育管理放任自流,与一年级教育教学大大脱节。不仅幼儿园与小学各方面衔接不好,而且造成孩子上小学后出现了更多的问题。如:重复的教学内容,不能激发学习热情;学生听课不认真,逐渐养成了学习不专心、不认真思考等不良习惯,妨碍进一步学好功课。有些幼儿教师对小学教学不很了解,所教的知识和技能不够规范,使幼儿养成了不正确的习惯,如书写汉字的笔顺错误、写字姿势不当等,入小学后费时费力去矫正??小学教师按常规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在教参规定的时间里根本完不成教学任
务,更不用说教学效果了??这些都学校要提高幼儿园和小学教育教学效率和效益不可回避的问题。学校管理者、幼小教师都感到十分困惑!
我校一年级语文老师最关注有效教学,积极把幼儿园语言教育教学与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教育教学进行衔接探讨。在校本幼小衔接探究实践过程中发觉:抓住幼小衔接学习内容,运用不同阶段不同学科的不同教育教学方式方法,让每个儿童主动地参与到丰富多彩的课堂学习活动中,完成学习目标;让每个儿童掌握更适用的学习方法,让每个儿童的学习能力得到更实在的训练,让每个儿童的学习兴趣和习惯得到相应的培养和提高,提高幼小学科课堂教学效率和效益。这个问题的确很大又很难!
对此,我们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提出了《小学语文引桥工程之幼小衔接的研究》的研究课题,再次展开深入调研、实践研究总结。 二、研究的意义
学龄前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学习,是他们接受正规的小学教育的标志性阶段,是幼儿人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是他们学业生涯的开始,幼儿的学业生涯能走多远,质量如何,最为关键的是如何使幼儿进入小学后顺利适应新的环境(物质、心理、周围的人)、新的学习方式等。因此做好幼小衔接是幼儿园的重要使命,是帮助幼儿顺利渡过幼儿园到小学转折点的关键期,就好比为火箭发射加助推剂一样至关重要。有效解决幼小衔接问题,小学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幼儿园积极配合,与幼儿教师沟通交流更加适合儿童的教学方法。才能把学生这个社会的动力火箭运送的更远。
加强幼儿园小学课程的相互衔接。幼儿园与小学语文课程衔接必须充分关注两个学习阶段的差异,体现“五化”课程衔接理念,即课程目标小步子化、课程内容生活化、课程组织统整化、课程实施活动化、课程评价多元化。很多家长确往担心孩子的入小学之前的知识储备不足,提前让孩子背古诗,让孩子参加名目繁多的学习班,这种过激的方法并不可取。很多幼儿园是,尽管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大班工作的重要内容,但是重视与执行存在落差,教师的理念和行为上存在落差不自觉地把知识、技能作为幼小衔接的内容,这种片面的幼小衔接同样需要改进。幼小衔接仍然是一个没有很好解决的问题,孩子不能很好适应小学生活学习
的现象有增无减。 三、问题原因与分析:
在这次研究中,我们了解到幼小衔接的理念虽然被人们熟知,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家长们非常担心自己的孩子从起跑线上就输了,于是从幼儿园阶段就开始给孩子补习各种科目,并且如何有效开展小学语文幼小衔接,家长们没有有效的方法来帮助学生,造成了幼儿园与小学阶段的衔接不被重视。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的要求,为幼儿开展小学知识的教育,造成了孩子们对所学知识的厌倦情绪,导致幼小衔接不能顺利进行,学校一年级老师面对繁重的教学工作,对孩子的幼小衔接也是草草了事,在这些情况的综合影响下,做好幼小衔接仍是一项艰巨二漫长的工作。
从调查问卷的反馈情况来看:家长也开始重视幼小衔接这个热点焦点问题,他们也希望和幼儿园老师合作交流,共同商讨幼小衔接的最优方案,使幼儿平稳进入小学,而且学生的素质还有明显的提高。最让老师和家长困惑和难解决的问题是自制力差,不会倾听他人讲话,学习主动性不强;对于是否要提前学习拼音、识字这个问题,大部分家长认为可以学习一些拼读和简单识字,以“少写多认多听”为原则,还要注意发音的正确,更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孩子从幼儿园走到小学,幼儿期的自由、活泼、散漫的自发学习环境转换为分科学习、有专业、受纪律支配的学习环境,环境的陌生造成了孩子心理上的烦躁不安,使孩子情绪易受波动。我们是不是应该降低期望值,允许孩子出错。其实孩子上小学了,还是孩子,所以,当孩子的行为表面看来有点破坏性时,我们是不是不急于批评或制止,而是应耐心地观察和倾听,真诚地询问和了解,使孩子心理上有安全感,增强孩子适应生活和学习的能力。
为了更好地衔接,除了家长的指导外,幼儿园的教师和小学教师还要相互深入了解双方教育的任务和特点,尤其是双方教育对象的心理发展水平和特点,经常组织幼儿园教师到小学听课,邀请小学老师来幼儿园参观,现场指导、听课等,了解小学对学生的要求及小学的一些情况,定时或不定时的召开小学教师和幼儿园教师的交流会,并能制定出详实、具体、有效的可行性计划,多方位准备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重点培养幼儿的独立性、课堂常规、学习习惯和兴趣、是当务之及的事,让幼儿在自理能力、时间概念、任务意识、责任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础,减少初上小学时手忙脚乱的现象,逐渐学会管理自己,才会有进入小学后有条不紊的生活。
针对本次问卷和许多小学老师提出的小学语文识字量增多,幼儿阅读能力较弱的问题,我觉得在幼儿园可以针对幼儿的特点培养幼儿前阅读的能力,培养幼儿在生活中识字的兴趣以及阅读的兴趣,并遵循“多认少写”的原则,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要做好幼小衔接工作,需要幼儿园、小学老师、家长达成教育的共识,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在下阶段我们将根据我们调查反馈的情况讨论制定各项内容研究的方向,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我们的有效衔接工作一定会上一个新的台阶。
四、问题的存在的方面
(一)重视“智”忽视“质”
在体、智、德、美四育中, 重视“智”的衔接, 忽视体、德、美的衔接, 特别是忽视社会适应能力的衔接。在智育中, 重视知识, 特别语文知识的衔接, 忽视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的衔接和生活经验的积累,这样不仅不利于儿童的学习而且会使儿童学习的积极性大打折扣,造成事倍功半的效果。
经过几十年的科学研究表明:5-7岁是孩子一个关键年龄阶段。教导孩子了解学习,认识学习,喜欢学习,自主学习,需要的是家长和老师智慧的启迪。在小学中,老师往往一味的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因为现在大多数的小学老师的工资或是业绩是与所带班级的成绩所挂钩的,所以说大多数教师会将重点放在孩子的学习结果上,而忽视了孩子在其他方面的培养。
(二)形式上的衔接
不管是小学还是幼儿园在衔接方面多是在外部的环境和条件的改变(如桌椅摆放形式, 课时数量、课节时间、午睡时间、游戏时间的增减) 上下功夫, 而
这些改变的真正目的(如培养儿童的适应力、意志力、自制力、注意的持久性、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等) 往往被忽略。
小学低年级课堂中的教具的摆放,学生课桌的安排逐渐的在跟幼儿园接轨,但是这些方面仅仅的表现在了形势上,而对于孩子们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中存在的心理问题,适应情况等关注的还并不算太多,并且我注意到,教师对那些比较活泼比较外向的同学关注较多,一些班级的重要职务也都交给他们去做,而对于那些平时不爱讲话,性格内向,不善于表现自己的同学,老师对他们的关注较少。
(三)突击衔接
一些幼儿园在儿童将要入学的前半年才做衔接工作, 带幼儿去参观小学, 请小学生回园介绍等。这些做法是必要的, 但远远不够。很多在儿童3、4 岁刚入园时就应加以培养的自理能力、交往能力、规则意识、完成简单任务的能力和正确的姿势、良好的习惯等都在最后时期进行强化训练,这使儿童对小学和未来的学习产生畏惧和为难情绪。
衔接是急不得的,在刚进入小学,孩子们会感到不适应,这是正常的,
每个人到了一个新环境总会感到不适应。所以说,在孩子们进入小学以前就要尽量让孩子们爱上学习。其实让孩子们喜欢学习有一个很简单办法,就是让孩子们喜欢上老师。喜欢学习和喜欢老师,就好像是人的手心和手背,是不可分割的。喜欢学习的孩子往往都是喜欢老师的,因为从老师那里得到了很多的知识;又因为喜欢老师,就不想让老师失望,所以一定会努力学习。
老师心目中有好学生,差学生,同样,学生心目中,老师也有个等级排列的顺序,有最喜欢的老师,有比较喜欢的老师,还有没什么感觉的老师,这都是很正常的。如果学生不喜欢老师,学生会有意无意的不好好学习这门课;他们崇拜老师,把老师当做保护神,对老师的每一句话都言听计从。而老师可能也喜欢这样的学生,但老师仍然会严格要求这些学生,所以当他们出现不良行为之后,老师也会批评他们。老师应该利用好自己的这个特殊关系,把握好与学生之间的尺度,让学生善于主动与自己交流,一块促进学生的学习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