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 朴
类别: 乔木 科名: 榆科
别名: 昆明朴 ;棉丝树或棉丝子(四川) 拉丁名:Celtis kunmingensis Cheng et Hong
生态习性:阳性树种。稍耐阴,耐水湿,但有一定抗旱性,喜肥沃、湿润而深厚的中性土壤,在石灰岩的缝隙中亦能生长良好。深根性,抗风力强。生长较慢。有一定的抗污染能力。 形态特征:落叶乔木;小枝无毛。
叶常为卵形、卵状椭圆形或带菱形,长4-11厘米,宽3-6厘米,基部通常偏斜,一侧近圆形,一侧楔形,先端微急渐长尖或近尾尖,边缘具明显或不明显的锯齿,无毛或仅下面基部脉腋有毛,叶柄长6-16毫米。果通常单生,近球形,直径约8毫米,熟时蓝黑色,果梗长15-22毫米,核具4肋,表面有浅网孔状凹陷。 分布于云南凤庆、易门、昆明一线以北地区和四川南部(西昌)。 本种与黑弹树 C. bungeana Bl.或四蕊朴 C. tetrandra Roxb.相近似。与前者的区别在于叶较宽长,果较大,果梗长15-22毫米,核具4条肋,表面有浅网孔状凹陷;与后者的不同在于果实成熟时蓝黑色,通常单生,果梗较细长,长15-22毫米。
园林用途:可在公园中孤植用作庭荫树,亦可列植水边或作行道树。可用于厂矿区绿化。
产地分布:产于中国云南中部和西北部、四川南部。
石 楠
科名:蔷薇科Rosaceae 石楠
属(一说为金达莱科)
别 名:石楠千年红、扇骨木。
拉丁文名:Photinia serrulata Lindl.
生态分类:木本植物>常绿乔木类
形态特征:常绿小乔木,高可达4-6m,树冠球形,干皮块状剥落。幼枝绿色或灰褐色,光滑;单叶互生,厚革质,长椭圆形至倒卵状椭脉羽状,侧脉25-30对,叶表面绿色,幼叶红色,中脉微具毛,叶柄粗壮,长2-4cm。顶生复伞房花序,花两性,花部无毛,花白色,冠径6-8mm,雄蕊20枚,内外两轮,与花瓣近等长。梨果,球形,径5-6mm,熟时红色,后变紫红,光亮,萼宿存,种皮会自裂。花期4-5月,果熟10月。 枝细长,横卧地面。叶子肉质,有光泽。开白色或米色花。叶子入药。
生长习性:喜温暖湿润的气
候,抗寒力不强,喜光也耐荫,对土壤要求不严,以肥沃湿润的砂质土壤最为适宜,萌芽力强,耐修剪,对烟尘和有毒气体有一定的抗性。
产地分布:主产长江流域及秦岭以南地区,华北地区有少量栽培,多呈灌木状,山东徂徕山国家森林公园中有高达5-6米者,生长良好。 在朝鲜北、中部的高山地带生长,在冰雪地也能开花。 繁殖培育:繁殖以播种为主,亦可用扦插、压条繁殖。
播种于11月采种,将果实堆放捣烂漂洗,取籽晾干,层积沙藏,至翌春播种,注意浇水、遮荫管理,出苗率高。扦插于梅雨季节剪取当年健壮半熟嫩枝为插穗,长10—12厘米,基部带踵,上部留2—3叶片,每叶剪去2/3,插后及时遮荫,勤浇水,保持床土湿润,极易生根。南方以石楠为绿篱,常直接插条营成。
园林用途:树冠圆整,叶片光绿,初春嫩叶紫红,春末白花点点,秋日红果累累,极富观赏价值,是著名的庭院绿化树种,抗烟尘和有毒气体,且具隔音功能。叶根可入药。南方地区常用作嫁接枇杷的砧木。
同属常见种:
1.光叶石楠 2.毛叶石楠野生。 3.红叶石楠
圆形,长9-22cm,宽3-6.5cm,先端突渐尖,基部圆或楔形,边缘疏生具腺细锯齿,叶
滇润楠
科属:Lauraceae 樟科 润楠属
乔木,高达30米,胸径达80厘米。枝条圆柱形,具纵向条纹,幼时绿色,老时灰褐色,无毛。叶互生,疏离,倒卵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间或椭圆形,长(5)7—9(12)厘米,宽(2)3.5—4(5)厘米,先端短渐尖,尖头钝,基部楔形或宽楔形,两侧有时不对称,革质,上面绿色或黄绿色,光亮,下面淡绿或粉绿色,干时常带浅棕色,两面完全无毛,边缘软骨质而背卷,中脉在上面下部略凹陷上部近于平坦,下面明显凸起,侧脉每边约7—9条,有时分叉,弧曲,近叶缘处消失且网结,两面凸起,横脉及小脉网状,两面明显构成蜂窠状小窝穴;叶柄长1—1.75厘米,腹面具槽,背面圆形,无毛。圆锥花序
由1—3花聚伞花序组成,有时圆锥
花序上部或全部的聚伞花序仅具1花,后种情况花序呈假总状花序,花序长(2)3.5—7(9)厘米,多数,生于短枝下部,总梗长(1)1.5—3(3.5)厘米,与各级序轴及花梗无毛;苞片及小苞片早落,苞片宽卵形或近圆形,长5—8毫米,外层苞片较小,外面密被锈色柔毛,内面近无毛,小苞片线形,长达4毫米,宽仅0.3毫米,外面被锈色柔毛,内面无毛。花淡绿、黄绿或黄至白色,长4—5毫米,花梗长4—10毫米;花被外面无毛,内面被柔毛,筒倒锥形,长约1毫米,花被片6,长圆形,先端急尖,近等大,外轮稍短,长3.5—4毫米,内轮长4—4.5毫米,宽均不及2毫米;能育雄蕊9,花丝无毛,基部被柔毛,第一、二轮雄蕊与外轮花被片近等长,花丝无腺体,花药卵状长圆形,长1.3毫米,先端钝,第三轮雄蕊稍长,花丝基部有2个具柄的圆状肾形腺体,腺体柄长达花丝长之半,退化雄蕊连柄长1.8毫米,先端卵状正三角形,柄基部被柔毛;子房卵球形,长1.5毫米,无毛,花柱丝状,与子房近等长,柱头小,头状。果卵球形,长达1.4厘米,宽1厘米,先端具小尖头,熟时黑蓝色,具白粉,无毛;宿存花被片不增大,反折;果梗不增粗,顶端粗约1.2毫米。花期4—5月,果期6—10月。
分布及生境:产中部、西部至西北部;生于山地的常绿阔叶林中,海拔1650—2000米。四川西南部也有。
植物的用途及功能:木材供建筑、家具用材。叶和果可提芳香油。树皮粉可作各种熏香和蚊香的调合剂。
红花木莲
拉丁名 Manglietia insignis (Wall.) Bl. 中文科名 木兰科 保护级别 3
分布: 湖南、贵州、广东、、广西云南、四川(米易)、西藏(墨脱)
现状: 渐危种。分布区域虽然较广,但分布零星,数量较少,由于不断采伐利用,有灭绝的危险。 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高达30米,胸径40-60厘米;树皮灰色,平滑;小枝灰褐色,有明显的托叶环状纹和皮孔,幼枝被锈色或黄褐色柔毛,后变无毛。叶革质,倒披针形或长圆状椭圆形,长10-26厘米,宽3
一10厘米,先端渐尖或尾状渐尖,基部楔形,全缘,稍反卷,上面绿色,无毛,下面苍绿色,中脉具柔毛,侧脉12-24对;叶柄长2-5厘米;托叶痕为叶柄长的1/3至1/4。花清香,单生枝顶;花被片9一12,外轮3片倒卵状长圆形,长约7厘米,黄绿色,腹面带红色,中内轮淡红或黄白色,倒卵状匙形,长5-7厘米;雄蕊长1一1.8厘米,花丝与药隔近等长;雌蕊群圆柱形,子房无毛,花梗长1.5一2厘米。聚合果卵状长圆形,长5一10厘米,直径3-4厘米;蓇葖成熟时深紫红色,外面有瘤状凸起,顶端有短椽;种子有肉质红色外种皮,内种皮黑色,骨质,有光泽。 特性: 分布区属中亚热带,向南可伸至南亚热带和北热带,气候温凉湿润,雨量充沛,日照较少,云雾多,湿度大,年平均温约13℃,年降水量1500毫米以上,土壤为黄壤或黄棕壤,pH值4.5—6.0;大多零星混杂在常绿阔叶林或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中。在云南常与鹿角栲Castanopsis lamontii Hance、亮叶含笑Michelia fulgens Dandy.、木莲Manglietia fordiana Oliv.、木瓜红Rehderodendron macrocarpum Hu、瑞丽山龙眼Helicia shweliensis W.W.Smith.等混生成林。一般春末换叶,结实有大小年,种子靠鸟类传播。果实成熟后,蓇葖沿背缝开裂,种子成熟时悬挂于白色丝状珠柄上,招引鸟类啄食。花期5-6月,果期8-9月。
栽培要点:于9月份蓇葖微开裂时即宜采收聚合果,置室内通风处阴干,俟蓇葖开裂筛出种子,除去红色外种皮,洗净凉干,防止发霉,以免影响活力。用层积法贮存至早春播种。经1-2个月可发芽出苗,宜架搭荫棚。当年苗高达20-30厘米即可出圃定植。造林地选山谷山腰阴坡湿润地为宜。
栾 树
学名Koelreuteria paniculata Laxm 科属:无患子科 栾树属 形态:落叶乔木。高达15m;树冠近圆球形。树皮灰褐色,细纵裂;小枝稍有圆棱,无顶芽,皮孔明显。奇数羽状复叶。小花金黄色。蒴果三角状卵形,成熟时桔红色或红褐色。花期6-7月,果期9月。落叶乔木,高达20m,树冠近圆球形,树皮灰褐色,细纵裂;小枝稍有棱,无顶芽,皮孔明显,奇数羽状复叶,有时部分小叶深裂而为不完全的二回羽状复叶,长达40cm,小叶7-15cm,卵形或长卵形,边缘具锯齿或裂片,背面沿脉有短柔毛。顶生大型圆锥花序,花
小金黄色。蒴果三角状卵形,顶端尖,红褐色或桔红色。花期6-7月,果期9-10月。 产地及习性:原产于我国北部及中部。日本、朝鲜 也有分布。栾树是一种喜光,稍耐半荫的植物;耐寒;耐干旱和瘠薄,喜欢生长于石灰质土壤中。喜光,耐半阴,耐寒,耐干旱、瘠薄。适应性强,喜生于石灰质土壤,耐盐渍及短期水涝。深根性,萌蘖力强,生长速度中等,幼树生长较慢,以后渐快,有较强抗烟尘能力。 繁殖:以播种繁殖为主,分蘖或根插亦可,秋季果熟时采收,及时晾晒去壳。因种皮坚硬不易透水,如不经处理第2年春播常不发芽,故秋季去壳播种,可用湿沙层积处理后春播。一般采用垄播,垅距60-70cm,因种子出苗率低,故用种量大,播种量30-40kg/亩。分蘖、根插亦可 应用:树形端正,枝叶茂密而秀丽,是很好的庭荫树和行道树种;春季嫩叶多为红色,而入秋叶变黄色,是理想的观赏树木。同时栾树也是很好的水土保持及荒山造林树种.
栽培管理 栾树栽培管理较为简单,移
植时适当剪短主根及粗侧根,这样可以促进多发须根,容易成活。
适生范围 全国多有分布,而以华北较为常见,多分布在海拔1500m以下的低山及平原,最高可达海拔260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