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2020届九年级下学期语文初中毕业生学业综合测试(一模)试卷D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
1. (2分)给空缺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获悉王同学入围“诗词大会”决赛,校长发去信息:“我谨代表学校及全体师生向你表示祝贺,望继续努力,再创住绩!”王同学回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 “谢谢校长、老师和同学们!‘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我定加倍努力,不负众望。” B . “谢谢校长、老师和同学们!我定加倍努力,不负众望,力争‘更上一层楼’。” C . “谢谢校长及全体师生!我定加倍努力,不负众望,相信“长风破浪会有时。” D . “谢谢校长及全体师生!九万里风鹏正举,我定加倍努力,不负众望。” 2. (2分)下列句子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有人认为央视“开心辞典”栏目将国学娱乐化,有利于更多人研究和了解国学。(把“研究和了解”改为“了解和研究”)
B . 一个人能取得卓越的成就,并不在于他就读的学校是重点还是普通,而在于他是否具备成功的特质。(在“一个人能”后面加“否”)
C . 网购之所以让那么多网友着迷的重要原因,是因为他们下单后输入账号密码时基本没有感觉到是在花钱。(删去“因为”)
D . 通过加强校园周边道路交通安全的管理,使学生的人身安全得到了保障。(删去“使”)
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
3. (5分)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山水之乐,________。(欧阳修《醉翁亭记》)
(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__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
第 1 页 共 11 页
(3)《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从视觉听觉两方面表现激烈战斗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秋容如拭。(秋瑾《满江红》) (5)把李商隐的《无题》补充完整。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三、 字词书写 (共1题;共4分)
4. (4分)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外祖母也终于觉察了,并且说我应当不高兴,他们太dài màn________,是待客的礼数里从来所没有的。 ②每每想起小时候在村里上灯学,要挑了灯笼走去挑了灯笼走回的事,便深深感到chàng wǎng________。 ③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tàn wéi guān zhǐ________。 ④当它jiǎ rán ér zhǐ________的时候,世界出奇地寂静,以至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
四、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0分)
5. (10分)学校举行“悦读文化周”系列活动,请你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红楼梦》第四十回中,刘姥姥二进贾府,受到款待,家席上,“凤姐手里本着西洋布手巾,裹着一把乌木二镶银箸,按席摆下”,“单拿了一双老年四楞象牙镶金的筷子给刘姥姥”。同学们发现“筷子”的称呼有变化,于是做了一番探究,以下是同学们的两个发现:
一是称呼的变迁。“筷子”最早称为“箸”,因“笔”与“住”、“蛀”同音,江浙皖一带的船民担心船被停住、被蛀,于是反其意称“箸”为“快儿”。又因为大多数“快儿”是用竹子所做,于是在“快”字上加了竹字头,成为“筷子”。
二是筷子的形状、构成、长度很有文化内涵。筷子一头圆,象征天,一头方,象征地,对应天圆地方——这是古人对世界基本原则的理解。手持筷子时,拇指食指在上,无名指小指在下,中指在中间,是为“天地人”三才之象——这是古人对人和世界的关系理解。中国人遊守太极和阴阳的理念,认为万事万物都由两个对立面组成,阴阳结合成对出现,意味着完美的结果。所以,有人开玩笑说,在餐厅里呼唤服务生“拿一双筷子吧”,那肯定是中国人;如果说“拿两根筷子吧”,那一定是外国人。筷子的标准长度是“七寸六分”,寓意为①________________这是古人对生活的朴素理解,也是生活的智慧。
第 2 页 共 11 页
(1)在横线处填上你的理解。
(2)“箸”和“筷”都属于哪种造字法?( ) A . 会意 B . 象形 C . 指事 D . 形声
(3)对“箸”到“筷”的称呼变化,你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
五、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0分)
6. (8分)阅读理解。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________) ②人恒过(________)
③出则无敌国外患者(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第 3 页 共 11 页
A . 作者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因此要增长才干,必须先经受艰苦磨炼。 B . 本文在论述造就人才这个问题时,强调了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两个方面的作用。 C . 文章在阐述的思路上,先说国家再说个人,这样使文章论述层次显得很清楚。 D . 本文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7. (1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凡草木之生石上者,必须微土以附其根。如石韦、石斛之类,虽不待土,然去其本处,辄槁死。惟石菖蒲并石取之,濯去泥土,渍以清水,置盆中,可数十年不枯。虽不甚茂,而节叶坚瘦,根须连络,苍然于几案间,久而益可喜也。其轻身延年之功,既非昌阳①之所能及。至于忍寒苦,安澹泊,与清泉白石为伍,不待泥土而生者,亦岂昌阳之所能仿佛哉?余游慈湖山中,得数本,以石盆养之,置舟中。间以文石,石英,璀璨芬郁,意甚爱焉。顾恐陆行不能致也,乃以遗九江道士胡洞微,使善视之。余复过此,将问其安否。
(节选自苏轼《石菖蒲赞》一文)
【注】①昌阳,《名医别录》认为昌阳和菖蒲是两种不同的植物。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字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 濯去泥土 濯清涟而不妖(《爱莲说》) B . 乃以遗九江道士胡洞微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 C . 既非昌阳之所能及 及郡下(《桃花源记》)
D . 置盆中 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2)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项是( ) 例:以石盆养之
A . 两狼之并驱如故(《狼》) B . 已而之细柳军(《周亚夫军细柳》) C .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答谢中书书》) D . 公与之乘(《曹刿论战》)
第 4 页 共 11 页
(3)用“/”标出下面句子中的一处朗读停顿。 余 游 慈 湖 山 中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苍然于几案间
(5)请简要概括石菖蒲的特点,并揣摩作者对石菖蒲的情感。
六、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9分)
8. (9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品读经典,聆听高处的声音 白龙
①站在不同高度的书籍上,人们看到的风景各异;从低处的一叶障目到高处的霞光万丈,阅读的厚度,决定了人生格局与眼界心胸。如果把人类文明比做一座山峰,那么雄踞高山之巅的,就是历经世代淘洗而筛选出的经典文本。
②阅读经典,如同聆听山巅之城的智者们穿越时空的遥远回响。经典作品代表着人类精神的复杂性,标志着我们共同的先辈曾经抵达过的精神高度和思想深度。它对人心的理解和体恤,犹如一双越过时空的温暖臂膀,环住一个个困在冰冷湖面的灵魂。它以锐利的穿透力,让那些只知和现实讨价还价的人们,懂得什么叫对这个世界爱得深沉、情之激越,什么叫思想的力道和思考的痛感。
③然而,在纷纭万状的信息社会,进入经典文本所构成的精神世界是困难的,也是奢侈的。那似乎是一个和我们厕身其间的世界相平行的空间,独立、缥缈而易碎,一个电话或者微信的侵扰,就能迅速把我们拉回现实。古人说,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而现在,对于奔波忙碌的现代人来说,仅仅闭门恐怕是不够的,只有在静谧无声的夜晚,待一天的工作结束,关上手机,才能翻开泛黄的书页,小心翼翼地捕捉来自遥远时空的细弱声响。那个高处的世界并不许诺我们具体的好处,但入得其门,自然会感受宗庙之美、百官之富,产生一种“只有高贵纯洁心灵能够感受的欢愉”。
④正如登山需要阶梯,进入经典作品的世界同样需要拾阶而上。有时,理解经典作品的主题是困难的,需要借助思想的阶梯。理解经典作品中的主题,一般历千载而不变,充满泛着古老铜绿的端庄大词,重如千钧、庄严肃穆。诸如民族和命运、历史与兴衰等等。有时,通过一部经典去理解另一部经典,方能参透义理之精妙,醉心于云蒸霞蔚的经典意象,比如国学上“以传注经”的传统就是如此。有时,理解经典也需要人生的准备。正如陈年老茶需要
第 5 页 共 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