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线虫动物门(Nematoda)
第一节代表动物—似蚓蛔线虫(Ascaris lumbricoides)又名人蛔虫 一、习性:寄生性、吮吸性、高繁性、移行性 二、形态结构
1、体形、性别、体色、体长:圆柱形、线形、无头部,只称头端(虫体前端),顶部为 口,口的边缘具3片唇(背唇1片、具2个(唇)乳突;腹唇2片、各具1个乳突和 1个 側乳突),口腔边缘具小齿,取食为吮吸。体外表纵向可见四条线,称背线、 腹线、侧线。异体异形(雄虫末端弯勾状、体未端雄虫有泄殖孔,常见二根交合刺自 由伸缩。雌虫末端直, 腹面前1/3 处有一♀生殖孔)。 乳白色。 雄虫 10~20cm , 雌虫20~35cm。
2、体壁:仍为皮肌囊。由角质膜、上皮(合胞体)、纵肌层组成。体壁重量要占 蛔虫 总重量的74.3%。
角质膜由角质蛋白、胶原蛋白等组成,有抵抗腐蚀作用。 上皮是合胞体,分泌角质膜。(合胞体是若干细胞的细胞浆合并为一,它们的细胞 核在胞浆中多聚集成堆)。 体外所见的背线、腹线、侧线就是上皮合胞体在背、腹 与两侧向体腔突入造成的结果。蛔虫肌肉只有纵肌层,是属于斜纹肌类型,由原生 质部和收缩部组成,运动呈蛇形运动(鳗鲡样的波动anguilliform),由收缩部完 成,虫体蛇形运动力体现在各自不同的蛇形曲线上。每一个运动力均是一种合力, 方向不一。
原生质部是储藏糖原的地方。
3、体腔:属于假体腔,是原囊胚腔残余,无体腔膜(即无中胚层形成的上皮),体腔内 含体腔液,体腔液重量要占重量的2%,其内包含有电解质与各种营养物,体腔液 起着被动运输、血淋巴及(软性)骨骼等功能。 4、消化系统:
口腔 咽 肠 直肠 泄殖腔 泄殖腔孔
精巢 输精管 储精囊 射精管 交合刺
(长在交合刺囊) 口周围有结构精细的捕食性的齿(predatory teeth)
蛔虫咽与肛门分布有缩肌,可使咽与肛门很好地收缩与舒张,取食方式为吮吸。 消化系统 重量占蛔虫总重量的12.5%。肠是单层柱状上皮构成,表面向肠腔长有大量微绒毛,加快吸收寄主巳消化或半消化的营养,属于直接吸收。肛门的出现使得排遗速度加快,新旧东西不在混为一体,十分有利于营养更好、更快地吸收。从肛门还可排出尿素(Janet Moore2001)。
5呼吸系统:无系统。但在幼虫阶段行需氧呼吸,寄居小肠后行厌氧>(与低氧)呼吸。 6排泄系统:由H型细胞(属管型Venette)特化形成。排泄管位于侧线内,排泄孔开口 于体前端距口稍后的腹线上,排泄产物是尿素。
7神经系统:圆筒形、有围咽N环和发达的纵向N索,纵向N索嵌在背线、腹线内, 纵向N索内有集中的N细胞
乳突 背N索(发达)
围咽N环 侧N索(不发达) 側乳突 腹N索(发达) 尾乳突、尾感器
8生殖系统:异体异形、生殖系统也属线型(管型)、雌双线型 雄单线型。生殖系统的 重量要占蛔虫总重量的 11。2%,非常发达,填充占据体腔大部。
卵巢-输卵管-子宫 阴道—雌性生殖孔 卵巢-输卵管-子宫 虫卵分受精卵与未受精卵 受精卵卵壳坚韧,排出自然界有一定耐旱能力。 未受精卵是单独的雌虫未交配受精所产的卵 蛔虫还没有血液循环系统。 三、生活史与特点
成虫-受精卵-第一期幼虫-第二期幼虫-第三期幼虫-第四期幼虫-第五期幼虫-童虫 成虫日产卵20万、受精卵需经二周才能发育成感染性虫卵、感染性虫卵属直接发 育,为不典型的螺旋卵裂,感染性虫卵经口感染、幼虫有移行和蜕皮(5次)。第一 期幼虫-第二期幼虫在感染性虫卵内,第三与第四期幼虫在肺泡处、第五期幼虫到 达小肠,经蜕皮变成童虫,再经发育变成成虫。从吞入感染虫卵到成虫成熟只需75~ 90天、 成虫寿命1年左右 四、症状与予防、治疗
症状:影响少儿生长发育,严重时可发生肠梗阻、肠穿孔、如果钻入胆囊可引起 胆道蛔虫病,它还是胆结石的主要诱发病因
予防:定期粪检,显微镜下(三片)查粪肥中有无蛔虫卵,如有需进行药物治疗 第二节动物门特征
一、种数1.5~50万多种
二、体形:窄长虫体,多线形。又称圆虫 三、大小:长100μm~100cm。寄生在鲸体内的线虫长度>9m。
四、角质膜:坚韧、完整,因多少对生长发育有影响,所以线虫生长发育中有蜕皮现象 五、体壁:如上所述。线虫体壁常含血红蛋白。自由生活时能高度结合氧。
六、体腔:出现,属于初生体腔,只有体壁中胚层,不具体腔膜,体腔的出现为其它脏器的
发展提供了空间,腔内储有液体,起被动运输营养与废物,以及起着(软性)骨骼的作用,
3.
液压高达0.28~37.6kv/m。
七、有了完整的消化道。肛门已出现。口腔内有的种类常长有齿与口针,口针能伸缩,易刺
破植物利于侵入组织。还出现咽腺,食物能进行湿润、掺合少量消化酶,食物未进肠前,会得到初步加工。己属于细胞外消化。
八、排泄系统:因无焰细胞与鞭毛。故属独特的原肾系统。排泄管靠渗透吸收代谢废物(尿 素),再经排泄孔排出体外。
排泄系统分为腺型与、管型与混合型。
腺型:多自由生活的种类。由1个原肾细胞(如线型线虫Linhomeus)或2个原肾细胞组成(如小杆线虫 Rhabdias)。
管型:多寄生生活。由一个原肾细胞演变成H型管(如蛔虫)。 混合型:即有管型又有腺型的特点。原肾细胞又叫亚腹腺。(如广州管圆线虫Angiostrongylus cantonensis)。
九、生殖系统:绝大多数为异体异形、雄小雌大。极少数为雌雄同体如某些小杆线虫 生殖系统线型结构
多进行交配,精子为变形虫状(有鞭毛不能抵抗压力)。产受精卵;有的种类没有发现 雄虫或有雄虫,但雌虫不进行交配,所产的卵照样能发育为成虫,这种繁殖方法称之 为孤雌生殖(如异皮线虫 Heterodera 但人蛔虫等除外)。个体发育经幼虫阶段,而且 有蜕皮现象。寄生的虫体在宿主间有移移行(转移)。无出芽与再生。 十、神经系统:结构型式与体型一致即圆筒形。具体内容蛔虫可代表。
十一、分布:有自由生活(淡、海水、土壤)和寄生生活,寄生包括动物、植物与人类。甚至于食醋内都有醋线虫存在。分布广泛的原因在于角质膜和体液压的存在(JanetMoore2001)。线虫在自然界数量极大,一种寄生在苹果内的线虫,其数量可高达9万条。在自然界尤其是土壤内的线虫是有名的清道夫(Bachsbaum1938)。
线虫动物门特征:线形。体壁具角质膜与侧线。具假体腔。排泄系统腺型(线型线虫)或管型。生殖系统线形。神经系统呈圆筒形。多雌雄异体 异形。具N期幼虫要蜕皮。 进步性
出现了体腔
有了完整的消化道,属于细胞外消化。 绝大多数为异体异形 原始性
体壁仍属于皮肌囊
没有具体的呼吸、循环、骨骼系统 特殊性
有特殊的纵肌层 独特的管型、腺型原肾排泄系统。组成系统的细胞数实在太少,靠渗透吸收排泄代谢废物。 生殖系统为线型结构
神经系统结构型式与体型是一致的即圆筒形。
本门要点:线形,体表有角质膜,有特殊的纵肌层,开始出现初生体腔,开始出 现完整消化系统,排泄系统特殊,没有焰细胞,生殖系统线型,是典型 的体壁构成管内还有一系列管样结构的动物。 第三节分类与最常见与最重要种类 一、无尾感器纲(Aphasmida):
1特征:多自由生活、少数为寄生、无尾感器、排泄器官退化或无、交合刺一根 2最常见与最重要种类
人旋毛线虫(Trichinella spiralis):人畜共患。雌虫与雄虫大小分别为3~ 4×0.06与1.5×0.05mm,成虫前部细小,,成虫寄生十二指肠等,行卵胎 生,雌虫一生可产1500~2000条幼虫,幼虫需移行到达同寄主的
肌肉内定居,最终形成囊胞, 幼虫存活数十年。完成生活史需更换寄主。幼 虫进入寄主消化道后,2天就达性成熟。症状是肌肉疼,严重可引起心肌坏 死并危及生命。 二、尾感器纲(phasmida):
1特征:多寄生生活、有尾感器官、排泄器官管型、交合刺一对 2最常见与最重要种类:
(1) 蛲虫(Enterobius vermicularis):细小白线状、前端具颈翼膜、尾端有尾 翼膜、咽球状,多寄生直肠内、影响婴幼儿-青少年的生长。
(2)钩虫分十二指肠钩口线虫(Ancylostoma duodenale)和美洲钩口线虫
(Necator americanus):前者口囊内腹侧有钩齿二对(或钩齿一对,每钩齿上 又有齿2个)、背侧齿板一对;后者口囊内有腹侧、背侧各有半月形齿板一 对(腹侧>背侧),虫体寄生小肠内,以血为食,严重影响身体健康使人贫血、 便血、肠溃疡,甚至死亡,成虫寿命3~17年。 (3)广州管圆线虫(Angiostrongylus cantonensis):体长雌虫2.5~3.3cm,雄虫2~2.4cm,体色具红、白相间的螺旋纹,雄虫有交合伞和交合刺,交合刺呈棕色具横纹。 生活史是:
成虫—虫卵—第1期幼虫(咽长=体长1/2,尾背侧具凹陷。有生殖原基)~第2期幼虫(具1层外鞘)~第3期幼虫(具2层外鞘。生殖原基清晰可见)~第4期幼虫(原肾细胞即亚腹腺位咽肠交接处。可见交合刺)~第5期幼虫(小交合伞出现)-童虫—成虫
淡水与陆生螺、淡水虾、蛞蝓是中间宿主,个别鱼、蟾蜍、青蛙、真涡虫也可是中间宿主,家鼠是终末宿主,人也是终末宿主,但大都不能完成生活史。
成虫寄生在终末宿主的肺部血管内,虫卵被产血液中,虫卵孵化出第1期幼虫后,沿气管移行至咽,经吞咽到消化道,随粪便排出体外。第1期幼虫在自然潮湿环境下有3周存活力,它主动钻入或被动被螺等食入,在螺等血液、肌肉、脏器等处,经7~14天蜕皮(不脱鞘)2次,成为第3期幼虫,第3期幼虫也可钻出螺外,进入水中,如果感染螺被鼠食入,或饮了被污染的水后,第3期幼虫在鼠胃脱鞘,经肠壁血管、淋巴管,到达肝、心、肺,直到脑部或眼部,在此11~15后蜕皮2次,第5期幼虫再移行到达肺,再经发育童虫、成虫后定居于此。
感染福寿螺内可见幼虫3000~6000条。雌成虫日产虫卵1.5万粒。成虫寿命不详。我国1978年才见1个人可疑病例。2006年6月24日北京暴发“广州管圆线虫病”,截止9月30日已有160人感染,住院治疗91人,其中较重症25人。它已被北京市宣布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致病力与症状
人因食入生或半生螺而患病,虽然人体内,虫体绝大多数不能完成生活史,但第3期幼虫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后,因虫体钻行引起的组织损伤,可在脑内形成隧道,可在隧道内发现脑组织碎片,在隧壁边缘发现有嗜酸细胞。除脑脊液升高外,幼虫的代谢物可使人产生炎性反应(死虫周围有大量的嗜酸细胞等聚集,形成肉芽肿),如虫体在血管内还会形成血栓。这一切使人出现急性脑膜炎反应,剧烈头痛、恶心、呕吐、低烧,颈强,少数出现面瘫、嗜睡、麻木、烧灼感,更为严重是瘫痪、嗜睡、昏迷至死亡。 诊断
酶标免疫吸附试验效果最好。 治疗与予防
阿苯哒唑治疗有良好效果。予防不吃生或半生螺、不吃生菜、不喝生水。 (广州管圆线虫(Angiostrongylus cantonensis):体长雌虫2.5~3.3cm,雄虫2~2.4cm,体色具红、白相间的螺旋纹,雄虫有交合伞和交合刺,交合刺呈棕色具横纹。生活史是: 终末宿主是家鼠、人。大都不能在人体内完成生活史。
中间宿主是(第1期幼虫~第3期幼虫)淡水与陆生螺、淡水虾、蛞蝓。个别鱼、蟾蜍、青蛙、真涡虫也可。。感染螺被鼠食入,第3期幼虫~第5期幼虫在鼠或人移行到达肺,终发育为成虫。
感染福寿螺内可见幼虫3000~6000条。雌成虫日产虫卵1.5万粒。我国1978年才见1个人可疑病例。2006年北京暴发流行广州管圆线虫病,有160人感染。已被北京市宣布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致病力与症状
人因食入生或半生螺而患病,幼虫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后,虫体钻行引起组织损伤,脑内形成隧道,幼虫代谢物使人产生炎性反应,如虫体在血管内还会形成血栓。这一切使人出现急性脑膜炎性反应~剧烈头痛、呕吐、低烧,严重瘫痪、嗜睡、昏迷至死亡。 诊断:酶标免疫吸附试验效果最好。
治疗与予防:阿苯哒唑有良好效果。予防不吃生或半生螺、生菜、生水。)
(4)班氏丝虫(Wuchereia bancrofti):体细长,雌7.5cm雄4cm,咽前部肌肉状、咽后部腺体状,寄生淋巴系统,靠按蚊、库蚊传播,可引起人得象皮病。 生活史是:
成虫—虫卵—微丝蚴—感染型(幼虫)微丝蚴-童虫—成虫 蚊是中间宿主,人是终末宿主,成虫寿命17~40年。
(5)甘薯茎线虫:体小<1mm,口腔内有刺针,♂交合刺一长一短,寄生甘薯、马
铃薯、花生、荞麦、豌豆、车前草、蒲公英等植株体内,在甘薯等植株体内 繁殖、产虫卵、孵化幼虫,幼虫要蜕皮9次才能长成成虫,甘薯线虫抗逆性 很强,在2~35℃均能存活,25~30℃最适宜,>7℃就能产虫卵—孵化幼虫, -15℃与35℃不死。在土壤内可存活 5年以上,残存在土壤内的各种甘薯线 虫虫态均是侵害新植株的虫源,传播靠水来完成,,此病害可使甘薯大量减产 (甘薯内部呈褐色糠心状、无法食用),甚至于无收,防治要采取清除杂草不 要与马铃薯、花生、荞麦、豌豆等植株轮作(需5年以上为宜)。 土壤药剂熏蒸或51~54℃温水浸种等办法加以防治。 (6)小麦线虫(Anguina tritici):虫体微小长3~4mm,雌虫弯曲状,可产2000粒。
(侵入新寄主继续发育) 生活史是:成虫—虫卵—幼虫—休眠幼虫—童虫—成虫
(子房变虫瘿 、虫瘿内幼虫寿命10年以上) (新虫瘿形成) 小麦可严重减产。
寄生虫对寄生生活的适应性表现在何处 一、形态结构变化:
体多小、扁或细长,利于寄生在狭窄的空间或地方 二、许多结构退化或消失:
头部、眼点、耳突、触角、触手、杆状体、纤毛、体色、包括消化系统退化(如 华肝蛭)或消失(如绦虫)
三、新增了许多结构:
顶复合器、 体棘、小齿、钩齿、(切)板、吸盘、吸沟、锚、交合伞、交合刺、刺针等的出现,使寄生宿主时取食宿主营养,更加牢靠,更加容易。交合伞与抱雌沟保证广州管圆线虫、日本血吸虫♀与♂交配更加稳定,不因血流而冲散。
四、生理上变化:
寄生虫取食方法具多元性(如疟原虫可吞噬、渗透还可胞饮;华肝蛭可食红白 血球又可食胆管分泌物,还能靠活性皮层的微绒毛加大、加快吸收所处环境 中的营养)。
寄生虫因对象类型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消化酶,如甘薯线虫会分泌大量纤维 素酶、淀粉酶。而钩虫会大量分泌蛋白酶、乙酰胆碱酯酶(麻醉局部肠壁) 及抗凝素(非酶性多肽,防止血液凝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