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一历史期末模拟一
一、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1.“孔雀飞去回忆悠长,玉龙雪山,闪耀着银光,秀丽丽江,人在路上。”被誉为“彩云之南”的云南不仅有着优美的风景,怡人的气候,更有悠久的历史,这里曾生活着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河姆渡居民 2、有个初中的学生误入了时光的隧道,到达了河姆渡地区,看到这样一个原始农耕的场景,河姆渡原始居民在收割粟,他们用骨耜翻地,赶着牛在犁地,通过都江堰引入黄河的水灌溉。回到现代后把见到的场景告诉了大家,大家都说这是假的,因为有口处错误,口处是? A.2处 B.3处 C.4处 D.5处
3.2011年3月,中国历史博物馆将馆藏青铜国宝“司母戊鼎”正式更名为“后母戊鼎”。该鼎建造的时代以及它内部的文字应该是 4、《孟子》中记载:“天子适诸侯日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日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这主要反映了
A.西周初年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 B.西周初年诸侯势力逐渐增强 C.诸侯有对周王朝觐述职的义务 D.西周晚期周王势力日益衰微
5、考古学者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镬、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据材料可以推测
A.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 B.成套铁农具有利于农业的精耕细作 C.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 D.铁制农具最早开始出现在战国时期
6.“欲天下之治安(安定),莫若众(多)建诸侯而少其力(使其弱小),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无)邪(反叛)心。”下列与这一思想最相似的是 A.郡县制 B.分封制 C.刺史制度 D.推恩令
7.战国时期,诸子各派外出游说、讲学时,随身携带的各种著作和典籍往往要用车为搬运,很不方便。后来促使这一现象发生根本变化的发明是
A.造纸术 B.火药 C.印刷术 D.指南针
8.蒲松龄的名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中涉及到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分别发生在哪两个历史时期 A.春秋和战国 B.秦末和春秋末 C.战国和三国 D.秦初和汉初
9、史书记载:“每岁插秧毕,蜀人奉香烛,祀李王,络绎不绝。”材料中蜀人祭祀的人是
A.李斯 B.诸葛亮 C.李冰 D.李世民 10、右侧图中的西域都护府的设置标志着这 一地区何时开始隶属于中央政府的管辖? A.前119年 B.前60年 C.60年 D.76年
11.某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准备去实地探访古代“丝绸之路”,他们不应该去的省是 A.四川 B.陕西 C.甘肃 D.新疆
12、央视直播的西汉大司马张安世家族墓M1号墓发掘取得重要成果。张安世是汉武帝时的
重臣。下列事件中,张安世不可能经历的是( ) A.同董仲舒讨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问题 B.为司马迁撰写《史记》提供素材
C.用“蔡侯纸”上书汉武帝痛斥王国问题的危害 D.陪同汉武帝送别张骞出使西域 13.在谈到秦朝郡县制时,柳宗元说:“令海内之势,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从制”,“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柳宗元的观点是
A.郡县制推动了秦的统一 B.郡县制强化了君主专制 C.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D.郡县制有利于民族融合
14、俗语“家家观世音,人人阿弥陀”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佛教在中国民间的盛行。请问佛教传人我国是在
A.秦朝时期 B.西汉时期 C.魏晋时期 D.隋唐时期
15、小明同学为某单元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示意图,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该单元的主题是
A.中华文明的起源中学历史教学园地版 B.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C.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D.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16、“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这是一句有关三国人物的诗。此处“老臣”应该是指
A.刘备 B.关羽 C.曹操 D.诸葛亮 17、下列关于诸子百家思想的阐述中,属于儒家思想主张的是
A.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 B.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C.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
D.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18、西晋时,洛阳贵族官僚争用胡床、方凳等西北各族的家具。对这一现象解读最准确的是
A.洛阳贵族官僚盲目攀比 B.洛阳贵族官僚生活简朴
C.汉族的习俗影响了内迁各族 D.内迁各族的文化习俗影响了汉族
二、判断题 (每题2分,正确的写T,错误的写F,共10分)
19、春秋晚期的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仁政”的学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20、汉朝开通的“海上丝绸之路”,向西最远可抵达阿拉伯半岛南端和斯里兰卡。
21、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张角领导的黄巾大起义是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起义。
22、司马迁是西汉著名史学家,所著的《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的史事。
23、公元200年,曹操与孙刘联军在赤壁决战,这场战役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
三、材料题 (大题共3小题,其中24题12分,25题14分,26题14分,共
40分)
24、 (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战国策·秦策》 请回答:
(1)图1中①②处对应填写的制度和人物分别是什么?(2分)
(2)图2反映的是一种什么制度?(1分)图2中A、B代表的等级身份分别是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这种制度在西周早期起到了怎样的作用?(2分)
(3)材料二中的“商君”是谁?(1分)“教民耕战”的具体措施有哪些?(4分)
25、(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历史学家翦伯赞认为:在我看来,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我说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不是因为他是一个王朝的创立者,而是因为他不自觉地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充当了中国新兴地主阶级开辟道路的先锋,在中国历史上,消灭了封建领主制,开创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的历史时代。 ——《翦伯赞历史论文选集》
材料二 秦为乱政虐刑以残贼天下,数十年矣。北有长城之役,南有五岭之戍,外内骚动,百姓罢敝……财匮力尽,民不聊生。
——司马迁《史记·张耳陈馀列传》
材料三 以下是某校初一学生小明对秦始皇做的评价: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帝王,功大于过。他统一了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混战的局面,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他还建立起了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被后世所沿用,影响深远。但是他实行暴政,最终导致了秦朝的灭亡。
(1) 从材料一看,翦伯赞是怎样评价秦始皇的,其主要依据是什么? (4分)
(2) 依据材料二,指出司马迁又是怎样评价秦始皇的? (2分) 并结合书本知识指出秦始皇的乱政在思想上有何具体体现? (2分)
(3) 材料一、二只摘取了翦伯赞和司马迁对秦始皇某个方面的评价。与材料一、二相比,材料三在评价人物的方法上有何特点?(2分)
(4)请依据材料三的评价方法试着从出使目的与达成的效果两个方面对张骞出使两域作出全面评价。(4分)
26.(14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材料二 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叶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郭沫若《十批判书》
材料三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异)方,指意不同”,人君就无法维持统一。“诸不在六艺(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董仲舒
(1)图中人物是谁?(2分)材料一体现了他怎样的思想主张?(2分)为使更多的人都享受教育的机会,孔子提出怎样的教育举措或主张?(2分)
(2)战国时期的孟子发展了儒家思想,他提出了哪些思想主张?(2分)
(3)材料二、三分别反映了儒家思想发展过程中经历的哪些事件?(4分)
(4)结合实际,请谈谈儒家思想对当今社会的发展有什么作用。(2分)
四、探究题(14分)
27、(14分)读下面《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流动示意图》,探究回答相关问题。
(1)西晋以后,内迁的哪两个少数民族先后统一了北方黄河流域?(4分)
(2)中原汉族大量迁往江南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他们迁移为江南经济的发展创造了哪些有利条件?(4分)
(3)上图反映的人口大迁移,对我国古代民族关系产生了什么积极作用?(2分)
(4)历史上,为征伐南方,统一全国,在江淮流域先后发生了哪两次失败的著名战役?(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