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说我只能讲这个思维能理解的层面,要我去讲市场怎么推,说实话臣妾做不到。用户越多公司的市值越高,用户一但下来了就说明出现问题了,所以我们要对用户有敬畏心。
海底捞赚不赚钱?他真的是卖火锅吗?他卖的是服务。为什么说他们的服务好,有的人说是他们的工资高,你可以试一试也给服务员高工资看一下服务有没有海底捞那么好。所以工资高是假象,背后一定是海底捞的企业文化、企业价值观。
小米的创始人雷军,小米这几年发展好不好,上千万的用户是真的用户还是假的用户?你觉得在几千万粉丝的基础上在推出十万元的手机会不会有人买?会有人买的,小米没有这么做,为什么没这么做,小米的初心是:坚持做感动人心价格厚道的产品,这是他的核心价值观。
企业要做大以文化、实力 、愿景、价值观为核心。
未来文化部是要传达企业文化的,企业文化的传承不是去讲文化、讲传统文化,是如何去建起文化,文化是传承与交流,
为什么说互联网很虚、实体很实。互联网是一些看不到、摸不着的东西而实体是实实在在看的见、摸的着的东西
只有用户是最真实的 用户会介绍用户,不管发生任何情况用户最实在,小米在前五年做到中国市场销量前列,消费者花费最少的钱买到配置最好的手机,15年后小米销量出现一定的下滑,面对这种情况雷军回归初心,回到性价比(因为这几年跑的太快了,总想着什么都要第一、第一,一开始的时候只是想把产品做好、把粉丝做好,自然而然的就会有结果。因果、因果,种什么因结什么果,到后面发展的很快,没考虑市场反应。小米好像不做成行业第一就是有问题,就是被自己这块的认知打败,后面就慢慢回到初心,到第七年后调整后销量就上去。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这段话我们拆成三句话。用之于民,先舍后得、只有舍才有得,比如微信研发时需要时间、人员、资金、场地等,刚开始花这么多重金有没有得到成果(没有),市场上同等性能的手机卖四五千的、小米只要一千多,一开始小米手机是亏钱的,请问他有没有用之于民。用之于民后,他是不是就可以做用户了。他是一个输出价值的过程,然后通过各种体验、使用它的产品,来找到对他输出价值认可的这部分,来筛选出他的忠实用户,你说一亿个人都来体验你能保证一亿个人都是他的用户,不认同小米的会不会来买小米,不认同的人不会买的、有的人会认可苹果说明他们不是小米这类的用户,,我们只把时间用在我们的用户上,当然提示是你的产品要有用户。
互联网公司从理论上讲产品是它的基础,跟商城一样的,你不用去担心的性能、他的品质等,品质是最基础的东西。
取之于民:用户会给我们带来收益。前提是你把价值花在用户身上,用户就会回馈我们。我们如何把产品的体验做的更好,去迭代、去提升产品的服务,比如小米的MIUI系统内部有一个叫橙色星期五,每周五会发布,每个人都可以在上面去体验MIUI体统的产品,这些更新的产品在最底下都有一个用户反馈、用户会对手机、性能等给出一些实质性的建议,而公司后台技术人员会做出相应的调整来服务于用户,技术人员是服务于用户而不是单纯的做技术开发,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所以技术人员每天跟用户在聊,每天去看用户的反馈的内容。我们试想下以这种方式生产出来的产品,而且这个产品设计的理念有你的想法,你会不会特别的期待这个新产品。当你期待每个周五的时候,你的建议被千亿级的企业给采纳了,你买了新产品的时候会不会告诉身边的人说:这个应用是你提的建议,这就是满足用户的参与感。
技术都是用户服务,所以我们可以反观下为何这些企业都能够做强做大,她一定是做对了用户。 京东在前面一直是亏钱的,为什么一直在亏钱不是因为她没有盈利能力。其实京东的盈利能力是超强的,成百上千亿的交易额,你们觉得会没有利润吗?为什么在2014年上市前会亏损,企业营业亏损,不代表它没有营业能力。透过现象看到的还是现象。京东赚到的钱,假如给刘强东奖励40亿,这在财务上属于收入还是支出?是不是支出?是。利润=收入-成本(支出)。京东亏损90亿,第一个这40亿给刘强东的奖励报在支出?第二个公司赚了100亿,给刘强东奖励40亿,利润还剩60亿。京东还重金投资了一个项目,物流。物流的团队规模大不大?举例,业务方面去了100亿。总共支出多少钱?140亿。在财报上,是赚钱还是亏钱的?亏钱的。这么多年下来,京东把钱花在做物流、做仓储,会不会请好的配送人员?
配货速度会不会更快?。它的用户对京东的粘性越来越强,用户的粘性越来越强,用户就会越来越扎实,大家同意吗?大家会去宣传,用户会去吸引更多的用户进来,这时候的收益更高了。有收益再去投入,这是利润背后大家看不到的另外一面。海澜之家是做什么的?(卖衣服的)错了,所以你看到的未必是真的。这个世界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昨天我们讲了用户可以给企业带来市值,会产生衍生品,会有其他利润,企业的价值就会越来越高。用户到底有什么价值,为什么用户能给企业带来价值。用户的衍生品收益能不能标准的一、二、三给它提炼出来。如果这些我们都给他提炼出来,那么每一个企业用互联网思维构建的商业模式都必然吻合这些。我们现在只知道用户有价值,到底有什么价值。我们知道用户的价值很大,但是说不出一个所以然来。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下,用户有哪些价值?
各位用户和客户一样吗?用户和客户的区别在哪?我们从两个维度来探讨解析。第一个维度,叫现象区别。大部分停留在现象层面,我们要通过原理看本质。现象区别是:客户关心的是价格,举例:杨总开了个装修建材的店,有一款产品卖3000元,利润是1000元,大家是他的朋友,给朋友打个折友情价,打个8折,卖2400,只赚几百块,够意思的吧。现在孙总也开了一家建材店,同样的一款产品,孙总卖1500。如果你们知道这么好的关系,价格差这么多,你们作何感想?对于杨总来说,他有没有运营的成本?所以杨总他这样有错吗?当我们知道完以后,在大家还没买之前,会选择哪一家?周总的。现实里是不是这样的。对客户来说他们只关心价格。哪里便宜去哪里买?一家是靠这个赚钱的,一家是靠这个做用户的,不是来赚钱的。你怎么跟他竞争。一旦高频次的消费者出来,价格差距比较大的话,请问会去哪里买?前期可能还会支持一下朋友。到后面呢?会不会跟杨总讲,最近没什么需要,消费次数减少。客户关系的现象区别总结,今天你是商家,我给你钱,我就是你的客户。今天你们是互联网的商家,你免费提供产品给我用,我就是你的用户。本质区别在于哪里?客户关心的是价格,有没忠诚度。而今天的用户有忠诚度。举例:微信,我花100元,让你把微信卸载从此以后不再使用,大家同意吗?1000元呢?一万呢。10万呢?(同意)100万呢?(同意)为什么平时想着赚钱,当我说100,1000,10000元的时候大家会无动于衷?为什么会犹豫。我说出1万元的时候没人,10万的时候只有1个人。100万才有很多人举手?为什么会在某一个价格出现的时候,会有人选择接受?什么原因?我给你100元你不愿意卸载,也就意味着微信给大家带来的价值或收益一定是超过100元。这个价值不是钱的层面。平时微信上聊天有没带来价值?看资讯、订阅公众号能不能用微信?订火车票、打个车、购物,在微信钱包里面有一个九宫格,包括生活方便,交水电费,充话费,都能给你带来价值。核心在于产品方提供的价值超过我给你们的价值,只要微信的价值低于我给大家的那笔钱,大家就会接受。如果微信带来的价值超过我给大家的价值,就不会接受。所以这是本质区别。本质区别,粘性,忠诚度。这到底有什么价值?
总有一部分用户会成为我的客户。举例:QQ有8亿用户量,QQ是免费的,除了QQ是免费的,其他产品是收费的:有会员,红砖,Q币等等。我们以会员这个产品为例,会员一个月10元,按百分一的转化率来算,800万人一个月10元*800万人=8000万。一年12个月,一年收益9.6亿。所以总有一部分用户会成为我的客户,这是衍生品利润。所有都是主营入口那个产品把用户整合进来后,衍生出来的产品。我们所说的微利也好暴利产品也好,都是衍生出来得产品。再举例:小米现在有3亿的用户。小米一开始是做手机的吗?不是的。小米刚开始做的是miui系统。MIUI系统做着做着用户做到了6000万。除了苹果手机以外,所有的手机都是安卓系统。小米的MIUI系统可以让所有的安卓系统刷成它的系统,让用户去体验的时候,更符合中国的体验。现在有了6000万用户,有人提出,雷总,我们做一款自己的手机吧。其实雷军一开始想做手机?他的厉害之处在于,他想做手机,他有没说?让用户提出了,这叫用户的需求。用户提出了以后,小米满足大家。你们觉得好不好?(好)现在有百分之一的人想买小米的手机,百分之一就是有60万人。所以小米手机一推出来,十分钟之内卖完。如果按百分之10呢?就有600万人。好。来对比一下。如果按传统的那些方式,如果去开一家手机店或手机代理如果你想卖出60万部手机,难度大不大?(大)对于小米来说呢?十分钟不到,60万部手机卖光。钱先收,再发货。这样做生意简不简单?好不好?(好)这个收益高不高?如果觉得这个收益高的话,可能还不如下一阶段的百分之一。
第二个,总有一部分用户会成为我客户的客户。今天泰木谷的商城上面,有没有人投广告?为什么会
有人投广告?泰木谷有巨大会员量,商家认为这700万个会员有可能看到他们的广告有可能会成为他的客户,所以就愿意投广告。所以总有一部分用户会成为我客户的客户,这里投的广告是我平台的客户。大家都是平台的用户,大家看了广告,有没可能消费?成为广告商的用户?所以第一个客户是广告商,第二个客户是有在投广告那里消费的会员。现在中国最大的媒体是谁。以前是央视,央视的传播量大,当互联网来了以后,腾讯成为了最大的传媒公司。腾讯QQ有8亿的用户,各位之前用PC端登QQ的时候,会不会经常出现一个小弹窗广告?大家知道一天弹窗五次收费多少钱?据我一个朋友了解,一天弹窗五次,收费500万。为什么能收500万?QQ8亿用户一天五次,覆盖多少人次40亿人次。请问央视有吗?如果你有好的项目,腾讯8亿用户里有没你需要的群体?通过大数据能不能筛选出来你适合什么样的群里?包括微信朋友,有发车子的广告,房子的广告。有些人会收到车子的广告,为什么你没有?(因为可能你有看车的习惯)这是后台数据能分析出来。你想干嘛可以智能推荐。互联网行业经常说的,羊毛出在狗身上猪来买单。所以平台方的初心重不重要?(重要)是为用户的利益保驾护航。思考下,相比而言,第一类的收益跟第二类的收益,哪个更轻松?所以广告收益是互联网行业里最最最常见的收益方式。包括百度的竞价买卖,也是广告收益,叫竞价买卖。还有91助手,同类的产品要上线91助手的分发平台也是一样。泰木谷开屏的时候有没广告?请问这两个收益高不高?随便两个都很高,抖音现在广告收益是非常的高的。第三个收益,这两个收益都不如第三个。大家想不想知道?
第三个收益:总有一部分的用户会成为我用户的客户。举例:大家都用过淘宝吧?淘宝上有买家用户和卖家用户。是不是都是淘宝的用户?你们之间会不会产生交易,卖家希不希望交易更加安全?(希望)如果从买家那边买到质量有问题的,希不希望有个第三方平台出面做个保障?再这样的需求下,出现了一个第三方平台。是不是买家成为了卖家的客户?你们都是淘宝的用户,是不是总有一部分用户会成为我客户的客户?(是)总有一部分用户指的是你们,会成为我卖家的客户。马云的支付宝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可能是生长出来的,我们要做生长型企业。一定是你做好了某个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出现了需求,满足用户的需求,这就是平台再给用户创造价值。价值越高,价值越多,想到用户所想,用户对你的忠诚度就高。所以互联网思维也好价值思维也好,这只是一个称呼,今天商业最核心的是做用户。支付宝有多少用户家?(4亿用户)我们再来算一笔账。有没在余额宝存钱的?余额宝有没有放1000元?各位一人存1000,是小钱吧?(是)一人1000,假设支付宝是我的。在支付宝有4000亿,请问这钱是我的吗?是不是躺在我账上?利息是不是我的?利息是最低的收益。这些钱可不可以投其他项目?去做蚂蚁金服,通过大数据分析,做花呗、借呗,用钱生钱,这个钱有0成本。银行收储户的钱要不要成本?蚂蚁金服放贷成本3毛,银行放贷成本300元。有人会说4000亿还会花出去。请问这钱花到哪里去?商家的钱是不是还是在支付宝上的。商家会不会马上提现?所以4000亿基本停留在支付宝账上。所以为什么那么多平台要去拿支付牌照,这个钱是非我所有唯我所用的。美团在前几年的时候买了个支付牌照,美团上买东西,支付的时候,第一个是美团支付,其次微信支付,最后是支付宝。为什么美团要去做支付?
现在回顾一下,第一个收益:总有一些用户会成为我的客户,这个是衍生品收益;那第二个收益是:总有一个用户会成为我客户的客户,这属于广告收益,非常常见的一种收益方式;第三个收益:总有一部分用户会成为我用户的客户,这属于金融收益,这才是真正的互联网企业。所以我一会给大家看一下国美的金融板块,国美是做金融的,国美不是在卖电器。所有的互联网平台只要是用互联网思维在经营的必然金融化。因为有用户必然会有交易、有交易必然要有保障,那么一定会有第三方支付的。所以京东为什么做京东金融,小米也有自己的金融,你去看所有平台都有自己的金融产品,这叫必然金融化。
我问一下大家,企业怕不怕银行?因为企业需要钱的时候找银行贷款他未必能给你,如果你需要资金银行又不给你放款那怎么办?所以说企业怕不怕银行?(怕。)好,银行怕不怕马云?(怕。)为什么怕马云呢?因为在前几年,马云推出了支付宝,更过分的是又推出了一个余额宝。余额宝的年化收益是远超于银行那边给的利息对不对?所以在推出了半年的时间里,就有三千多亿的资金直接打到了余额宝的账户去。而这里面有百分之八十的钱两千四百亿左右是原本要存储到银行里的。你说银行气不气?(气。)所以银行怕不怕马云?(怕。)那么请问,我们是不是马云背后的用户?(是。)我们是不是在用支付宝用余额宝?(是。)那么请问银行到底是怕马云还是怕我们呢?(怕我们。)因为我们本来就是在银行那边存钱,因为
顾客是上帝对吧?我们这样讲:得用户者得天下,得民心者得天下,所以有没有感受到用户的力量。所以我们讲了这么多大家有没有感受到用户的价值,做用户有价值,价值大,既然价值这么大我们当下要不要用心的去经营用户。
那先让他下载,然后注册,注册完了后关注怎么使用,使用后可能会有一些小问题,然后我们为他提供服务,我们接下来如果实现全员客服的话,技术部是客服,营销部是客服,文化部是客服,所有部门全是客服。没有别的,只有一个,就是客服,然后同时,又是全员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