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戴河海域人工鱼礁礁体结构选型及布局
1人工鱼礁的选型
人工鱼礁礁体的选型需考虑拟投礁海域生物种类的习性,以适应不同生物的需要。礁体的高度必须考虑投礁区的水深、底质及船舶的航行安全。根据以往建造人工鱼礁的经验,选择普通花岗岩石材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礁体比较合适,因为这两种鱼礁建造成本低,取材容易,且在海水中性能稳定,具有很强的耐腐蚀功能,长期放置无有害物质扩散,对海域生态环境无污染。此外,石材和混凝土构件鱼礁易被生物附着,可使水域中生物种类增多和生物量快速增长。
根据南戴河海域的功能定位(生态修复、资源养护和扩增碳汇),选择的人工鱼礁应具有多孔、多面等构造特征,以满足诱集鱼群、提供栖息场所及生物附着、藻类生长等功能需要。此外,海域水深一般为8~12m,因此,礁体不能太高。综合分析,南戴河海域人工鱼礁礁体选择ZFT-1.5B型(正方体)和XTJ-1.6型(星体)2种构件礁体和石块礁。 1.1ZFT-1.5B型(正方体)鱼礁
如图1所示,该礁体是庇护型鱼礁单体,兼顾繁育型。礁体主框架为1.5m×1.5m×1.5m钢筋混凝土结构,空方量为3.375m2。礁体的四周及顶部设有圆孔,触底面为镂空结构,不仅可诱集鱼群,而且还可以为鱼类的栖息和繁育提供庇护场所。此外,礁体顶部由于光照充分,可为附着海域已建人工鱼礁区采用的一种礁型。实践证明,该礁体在南戴河海域应用效果良好。
1.2XTJ-1.6型(星体)鱼礁
如图2所示,该礁体属于庇护型鱼礁单体,兼顾增殖型。礁体为星体结构,主尺度为1.6m×2m,空方量为4.0m3。由于该礁体附着面多且结构对称,因此可随意进行投放。 1.3石块型鱼礁
主要采用普通花岗岩石材,其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腐蚀性、不污染水域、使用期长、供应充足、价格低廉等特点。增养殖刺参时普遍采用该礁体,石块规格30~400kg。在海底建成不相连的堆状礁体,每个礁体体积为1055.5m3,高度3~6m,见图3。
2礁区布局 2.1单位礁布局 如图4所示,每座单位礁面积为0.7hm2(100m×70m),由34个正方体鱼礁(114.67空m3)、24个星体鱼礁(72空m3)和6堆石块礁(6333.3空m3)组成。单位礁规模为65199.7空m3。
2.2礁群布局
参考国内外人工鱼礁建设的先进经验和科研成果,以及人工鱼礁不同布局情况下的水槽实验数据,初步设计了整体礁区布局:功能区礁群由单位礁组成,单位礁列距150m,行距120m。该布局礁区的涡流和集饵效应最好,对周边海域水文要素的改变幅度也最为适宜。建礁规模根据南戴河海域使用面积确定投放量,见图5。 3礁体投放、定位与标志
人工投放鱼礁的地点,必须是适宜目的生物种类生活栖息的水域,具备生物繁殖生长的良好条件,自然环境比较稳定、安全,鱼礁投放后不能过早破坏、移动或埋没,而且不与其它海上作业(如石油开采、轮船航道等)相冲突。礁体投放前,由建设单位制定投放方案,并报省级海洋与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和海事部门,由海事部门核准发布航行公告。投放方案应包括投放海域、投放时间(应避开该海域重要生物资源的繁殖期)、运输路线和作业船舶等内容。必须在投放区边缘布置浮标灯,直到礁体投放完成。礁体投放时采用gps进行准确定位,同时通过水下录像和潜水观察确认鱼礁投放位置。礁体投放完毕后,应清除所有的临时设施,包括浮标灯。整理礁体投放结果(礁体的实际投放位置及编号),并绘制礁型示意图、礁体平面布局示意图,明确标注礁区四周界标。礁区建成后,在礁区边角设置渔业标志,浮标数若干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