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主题课程功能的开发和利用》
中 期 汇 报
一、课题的提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的总则部分强调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纲要》语言领域的教育“内容与要求”部分也明确指出:幼儿园应“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利用童话开展听讲故事、童话剧表演、美工制作等教育教学活动正符合《纲要》的这些精神要要求。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它以丰富的想象、拟人化、幻想、夸张、象征等手段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其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引自“百度百科“),不仅能满足孩子们的观赏兴趣,而且能培养孩子们的文学兴趣,还能培养他们的美好品德,因此受到包括幼儿在内的几乎所有孩子的推崇和欢迎。一些脍炙人口的经典童话和名篇故事,如格林童话中的《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和《灰姑娘》、普希金的《渔夫与金鱼的故事》、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科洛迪的《木偶奇遇记》以及我国的民间传说《哪吒的故事》等等优秀的作品,让孩子们陶醉不已,也让成人们百读不厌。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除了传统的文本、连环画、广播录音等形式外,童话故事已经广泛采用绘本、电视视频、碟片等多种媒体形式。这些表现形式对于以直观、具体、形象性为主要思维特征的幼儿更具有吸引力。因此,无论幼儿园还是幼儿家庭里,童话故事经常会被作为给孩子们欣赏或教育孩子们的话语题材或内容。
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常以课程形式呈现,需要根据孩子们的特点、基础和需要,挖掘和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建设富有各自特色的园本课程。基于以上对童话故事资源教育价值的认识,我园提出了《幼儿园童话主题课程功能开发和利用的研究》这一课题。旨在从众多的童话资源中收集和选择优秀又适合幼儿园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国内外童话故事,构建本园的童话主题课程,充分开发和利用这一课程的教育功能,以满足幼儿爱听、爱读、爱演、爱编、爱画童话故事的兴趣和需要,并促进幼儿相关领域方面的综合发展,从而形成我园的园本特色课程。
自2004年起,我园先后承担了市“十五”规划课题《认同差异,促进幼儿发展的实践研究》和省教学研究第七期课题《培养幼儿金三角素质的实践研究》和省“十一五”规划课题《圆融背景下幼儿适宜性教育发展的实践研究》的研究任务,在关注幼儿个体差异、塑造幼儿健康人格、探索实施幼儿适宜性教育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研究,这为我们进行新的课题研究奠定了良好的研究基础。本课题的研究将进一步推动我园对以往的实践认识进行深层次的梳理,对于有效挖掘园内外教育资源、协调诸教育因素之间的关系、建设特色课程,促进幼儿的诸方面的综合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二、课题的界定:
主题课程 幼儿园主题课程又称“核心课程”,是以儿童生活中的主题为轴心设计的课程。主题式课程与学科或领域课程的最大区别在于:主题的展开并不遵循学科的线索,它具有多层次的综合功能,追求的是教育内容的整合。(引自“百度文库”)
童话主题课程 指以童话故事为主题内容的课程。这一课程的呈现形式在于教师对幼儿身心特点、认知规律和发展需要的正确把握,并能发挥各自的教育智慧去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和创造。童话主题课程可涉及幼儿教育的任一或多个领域,因此一个适宜的童话故事及其载体(如相关的文本、图画、录音、视频、音乐等)具有广泛的开发和利用价值。 三、课题的目标:
本课题是探索童话主题课程的教育目标、方法、手段、途径的研究;以及童话主题课程与可持续性发展的相互关系。 四、课题实施主要框架
在总课题框架下,划分以下三个子课题: 子课题一:幼儿园童话主题课程的建设研究
以《纲要》总则和五大领域教育目标、内容与要求、指导要点为依据,探索童话主题课程的系列目标和各年龄段目标;搭建起童话主题课程的基本框架,建构园本幼儿童话主题课程内容体系;通过图书、网络等多种渠道收集相应的童话主题课程资源,充实课程内容。
子课题二:幼儿园童话主题课程功能的开发研究
依据各年龄段童话主题课程的内容,充分尊重和了解幼儿的兴趣需求,强调生活性和思想性,选择适宜的童话故事;认识不同的童话故事的教育功能,确定合适的活动内容并编写相应的童话活动教材。
子课题三:幼儿园童话主题课程的实施研究
在充分了解童话故事教育功能的基础上,依据童话故事和活动的内容,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身心特点和认识规律,设计不同形式的活动方案并开展相应的活动;在活动后及时验证性反思对有关童话故事教育功能的开发的正确程度和利用的有效性,供课程建设和开发调整参考。
五、课题实施的具体措施
(一)开发童话主题课程的功能是课题研究的首要前提
童话中蕴涵着丰富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在欣赏童话的过程中,幼儿能够认识物体的性质、特点和关系,获得初步的自然知识,还可以通过童话剧对童话中人物的模仿刻画上,逐渐了解、掌握社会生活中各种人物的行为准则。幼儿的许多知识是从童话中获得的,例如他们从童话中认识了自然界的特点,知道了森林中的各种动物以及他们的生活习性,知道了植物怎样发芽、开花、结果,知道了季节的交替和风云的变化,知道了许多民族的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他们也从童话中认识了社会生活中最简单的人际关系,能够初步分辨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在幼儿园的语言、科学、社会、健康、艺术等各门学科的教学中,教师都可以结合童话故事编排出童话剧来表现教学内容。
1、多视角认识童话的教育功能。英国学者和作家J.R.R.托尔金在论述童话时认为真正的童话故事应具备四要素:幻想、恢复、逃避、慰藉。其中的慰藉就是故事要提供圆满的结局,要使儿童获得心理解脱,建立自信。托尔金认为,童话最重要的功能就是提供圆满的结局。而童话故事最好的结局是一种突如其来的幸福“转变”,比如复活或者摆脱了邪恶力量而获救的欣喜时刻。无论奇遇多么怪诞或可怕,当“转变”出现时,孩子们甚至会屏住呼吸,心潮激动,含泪欲哭。童话的作用就在于,听童话故事的儿童能够从想象中的深切的绝望中恢复过来.从想象中的巨大危险中逃避出来,而最重要的是获得心理安慰。这就是为什么童话的结局总是幸福美满的原因。托尔金认为,所有完整的童话故事必须有幸
福的结局,具有幸福“转变”的故事才是童话故事的真正形式,是童话故事的最重要功能。
2、多维度挖掘课程生长点。当把一个个童话串联起来以幼儿的多维度视角去思考时,我们可以发现更多的课程生长点,诸如多元的文化背景、丰富的内容情节,童真的表达方式、不同的教育功能等。如在形象和内容方面,有的孩子喜欢小动物形象的,有的喜欢王子公主类型的,有的喜欢机智人物故事一类的,还有的则喜欢赞扬英雄类的故事;在欣赏和表达方式方面,有的孩子喜欢倾听,有的喜欢阅读、有的喜欢扮演。我们充分尊重不同幼儿发展需要的差异性,注重从多个视角去挖掘这些课程的生长点,以此生成教育主题,例如经典神魔类《西游记》、幽默情趣类《老鼠嫁女》、神话故事类《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动物世界系列《鸡蛋哥哥》、《小青虫的梦》等等,将不同类型的童话故事融入课程,通过教学活动、区域活动、环境创设等多个途径进行融合架构,从而充分发挥了不同童话文化背景在幼儿学习与发展过程中的教育价值,实现了不同文化的相融交汇。
(二)建构童话剧课程体系是课题研究的必要途径
童话故事是儿童文学的重要体裁,我园在以童话剧为内核的主题课程研究中,将课程理念定位于“圆融”为背景、“适宜性”为理念、“童话”为载体、“可持续性”为目标指向,在主题教育中以“故事欣赏理解——课程实施——剧本演出”为线索,将童话剧的编演与领域活动、区域游戏、日常生活有机结合,有效落实差异性关怀并促进每个幼儿的适宜性发展。
(1)形成“童话”主题时关注差异性和层次性,坚持多元融合和切合兴趣 要体现适宜性教育的思想,童话剧课程的主题就必须关注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不同群体幼儿的兴趣所在,以多元融合的方式去挖掘和生成。
1、 分层次选择课程内容。
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认知基础和理解能力、不同孩子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的积累程度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此每个孩子对不同童话的喜好、理解又都是深浅不一的。我们就抓住幼儿对某类或某个童话的兴趣,兼顾到童话内容、意蕴对幼儿的适宜程度,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筛选,并鼓励教师根据本班幼儿的兴趣点加以生成,使童话剧课程的内容更切合幼儿的认知实际。
①适宜地选择童话剧剧本:经过前期的准备,结合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幼儿发展的实际状况,选择了幼儿较为熟悉和喜欢的童话剧更能引起幼儿参与的兴趣。以《拔萝卜》为例:这个故事最早是由俄罗斯的阿尔克谢·托尔斯泰所写,是一个很幽默的民间童话,很适合五岁以下或者刚刚开始学习阅读的幼
儿。 ②动态地改编童话剧剧本:《拔萝卜》这个故事深受幼儿喜爱,有助于主题课程地开展与实施。我们的童话剧表演是整班上台,人人有角色,个个有表演。考虑到班级40多个幼儿都要参与表演,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整体间也存在不同的个体差异,所以,在角色的制定、塑造和分配上我们斟酌、思考,在剧本的编写过程中,将其作为重点要素来考虑,加入了许多新的元素。例如:角色的数量根据班级幼儿人数进行增加如:变“大萝卜”为一群可爱的“萝卜”,老爷爷、老婆婆、小姑娘、小狗、小猫、小老鼠由原先的一个变为三个;新增角色有:太阳、风、云、雨、雷、闪电等。同时,我们并没有封闭地将整个剧本编完,有些环节我们力求在课程分享中,开放式的让幼儿发挥想象,引导幼儿通过看一看、听一听、说一说、演一演中去思考、去尝试、去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从幼儿的观点和立场出发来创编情节,以鼓励肯定的态度适宜性的
采纳他们的想法,让课程实施的过程成为幼儿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唤醒和激发的过程,这也更好地帮助幼儿融入故事,为接下来的表演做好铺垫,最大效度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2.全方位建构课程框架
童话是以幻想为主要特色,以拟人、夸张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法的适合儿童欣赏和接受的叙事文学样式。我们根据幼儿喜欢模仿的特点,特别是幼在观赏了童话剧表演后更是希望成为其中的人物,为了满足幼儿的需要,设置了为期2——3周的童话剧主题活动。建构了课程的内容架构,建立的目标体系,以《拔萝卜》为例
(1)主题目标:①能认真倾听故事,理解故事的基础上尝试分组表演故事内容,激发对表演的热情。 ②能动手设计和制作童话剧所需头饰、道具等,增强班级童话世界的氛围。③积极参与童话剧的排练活动,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合作完成童话剧的演出。
(2)课程网络图:
(2)创设童话剧课程环境时关注年龄差异,体现尊重和理解
创设童话剧的课程环境有其不同于其它环境的特殊要求,尤其是它应服务于演出和能渲染剧情内容。实践中,我们着重注意两个方面:
①遵循幼儿年龄特点,让环境辅助表演。不同年龄的幼儿,参与创设环境的方式应该灵活多变。小班的幼儿可以创设童话情境的表演环境,便于唤起孩子对剧情的记忆,他们就能在环境的启示中进行表演了;而中大班更多地应该创设自主操作性强、动手动脑的区域环境,以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
②发挥物化视觉效应,让孩子展露擅长。在童话剧课程实施中,我们积极发挥班级外墙和走廊环境的视觉感化功能,让每个孩子在童话剧课程中的习作、想法在环境中都有各自的“一席之地”,使他们都能沉浸在童话剧课程带来的美好氛围中,并享受着自我设计的乐趣。
(3)童话剧课程实施时关注到个体差异,彰显自主。
童话剧课程的实施最终要落实于各种方式的演出中,但我园的童话剧课程实施并不局限于表演,而强调与课程的紧密联系,让每个孩子从角色选择到排演到演出,都自主参与其中,充分展露孩子的自主表达与创造。
①剧本设计以幼儿为本。我们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对童话故事的理解,重新审视并编排适合孩子们表演的童话剧剧本内容,并注重遵循以下原则:一是不同角色的“戏份”均衡些,避免角色之间的表演内容差异过大;二是语句力求童趣些,避免语言的成人味,尽量将经典的童话语言往孩子生活中的惯用语言处靠,以方便孩子的理解和表达;三是场景相对固定些,避免频繁变换场景给孩子们的表演带来困难。我们根据小班孩子理解能力有限,又易接受拟人化的小动物形象的特点,就设计以小动物为角色形象和故事情节简短一些的童话;而中大班孩子则喜欢情节比较曲折,人物个性较鲜明,故事性更强的童话,我们在选择童话剧本时,就多采用一些情感色彩比较浓厚、情节内容比较丰富、适合他们进行角色表演的故事。这样的剧本内容收到了孩子们的欢迎。
②角色分配自由选择。当剧本产生后,角色的恰当分配是一个体现尊重幼儿自主选择的重要环节。教师会将剧本中的角色罗列出来,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张贴在班级公共栏内,通过协商、竞争、推选等方式,每个幼儿都可以选择到自己喜欢的或乐于扮演的角色。例如《小红帽》剧中,有小红帽、大灰狼、外婆、猎人、森林里的小动物等角色。孩子在选择角色时,会出现多个“小红帽”,班内就开
展PK赛,大家把演得最好的“小红帽”选出来。在自由选择和班级“海选”的过程中,教师根据孩子的不同个性、喜好也要给于适时的引导和关怀,以真正促进个体的适宜性发展。
③表演场地激发创想。虽然幼儿的表演是稚拙的,但他们的表演又富有创造性发挥,因此在场地的提供和场景的布置时就要考虑到这样的适宜性。如为了方便孩子们的童话剧表演,我们充分利用班级的小舞台让孩子们来自由表演,由此班级里小舞台的设计就需更加灵活了,可暂时更换布置、可流动、可多设,以满足孩子的表演热情和多场次演出的需要。
④演出遵循原生态。当一个童话剧在班级小舞台逐渐表演成熟后,孩子们就需要走出班级去“演出”了,为此我们为孩子们提供了班级间交流演出和全园“公演”的机会,孩子们的童话剧节目并不是一个个精品,每个都非常原生态,简单的道具、口语化的对白、朴素的情节,表演者一副自娱自乐的陶醉样,但是我们看到是童真童趣,这是孩子们成果的展现、自信的锤炼、班级团队的凝聚。
一个童话剧课程的成型过程即是一种与幼儿的年龄特点、个体特点、文化背景相适应的教育过程,一个有助于孩子们可持续性发展的教育过程。我们可以在无数多的地方去关注孩子的差异性,并顺应这种天性,使孩子在活动中获得充分的伸展和实现最适宜于自己的发展。
(三)创造性的实施童话剧课程发挥了幼儿的最大潜能 在童话剧课程的基础上我们开设了剧社活动,主要以班级为单位,以童话剧表演为主,孩子们可以在排练和表演童话剧的同时锻炼自己的沟通交往能力、表演表现能力、艺术创造能力等多种能力,同时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很多快乐。
以主题的形式开展剧社活动,将表演游戏与课程有效融合,在集体教学中安排适当的表演活动,为幼儿提供学习表演技能的机会并体验多元化的表演形式。
1、集体教学中的剧社活动
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和幼儿一起选择某些角色、某些语句、某个段落进行表演。我们就以童话剧《小红帽》作为表演蓝本,进行以下表演游戏的设计。 角色扮演游戏 角色: 游戏介绍: 1.利用现有的服装、道具,幼儿将自己装扮成故事中的某个角色。 2.其他幼儿为装扮最像的幼儿贴星。 3.获最多星的幼儿评为“最佳装扮奖”。 我是小红帽 我是大灰狼 我是外婆 我是猎人 我是狼外婆 游戏目标:掌握角色的外形特征,能正确选择适合的服装道具进行装扮。 角色模仿游戏 游戏介绍: 1.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运用肢体动作进行表演。 2.幼儿连续模仿三个角色,表演中只能有肢体表动作而不能有任何语言。例如:小红帽—狼—猎人。 3.其他幼儿对该幼儿模仿的是哪三个角色进行判断,如果模仿的角色能够被其他幼儿全部猜出来,该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