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及应对策略
宜城市刘猴中心学校 邓道华 李俊
进入新课改已经十多年了,我们的课堂教学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在我们乡镇一级的农村小学,那里教学的环境、教学的设施等,相对来说是比较落后的。再加上信息闭塞,师资队伍参差不齐,特别是老龄化问题,给教学改革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虽然我们的老师也在大胆地尝试,但旧的教学观念、教学思想、教学手段始终束缚着他们的手脚,也就造成了今天的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和现象。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比较多,这两年老师们都学习了2011年版的新课程标准,也在课堂上积极地倡导并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在围绕“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设计课堂教学,但大多数只是流于形势而已。作为一名文科教研员,我每学期在学校至少要听30节课,但从所听课的情况看,我认为当前小学语文教学,除了教学目标定位不准,关注教材多,关注学生较少以外,主要表现还有以下几个方面。
1、课堂教学形势化
一些教师不分青红皂白,一律分组讨论,搞“合作学习”。他们将“合作学习”当作“体现课标精神”的标签,不管需要不需要,应该不应该,合适不合适,一概用上,不仅语文课、品德课要分组讨论,而且数学课、科学课也要讨论,不仅在教学的难点、重点处要讨论,而且一些显而易见的问题也提出来让学生讨论,结果导致课堂教学表面上是全员参与,实际上则是一盘散沙。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如果问题提得过易过多,容易滋长学生随心所欲、混水摸鱼的学习倾向,使教学出现随意性和盲目性。还有的教师在一节课就安排多次讨论,嗡嗡嘤嘤的讨论声使整个教学过程显得匆忙零乱,缺乏整体性。
2、课堂提问不当,难易无度,不能把握合作的时间
在教学中,不能根据课文内容和学生实际恰当提问,而是根据自己的主观想象,不加思索地随意提问,学生张口就能喊出。要不,问题难度太大,让学生摸不着头脑,只好胡乱八扯,行不成完整的答案,延误了时间,老师只好打住,转入新的内容。如何做到恰到好处,还真的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究和摸索了。
3、课堂中过分的激励与表扬
学生都有显示自己的欲望,特别是小学生。但我们的老师在课堂中,滥用激励与表扬,不管学生说什么都是一味地表扬,管它正确与否。学生说得好,好在哪里?学生说错了错在什么地方?不管三七二十一,先给他个表扬再说。可实际上这种缺乏深层次指导的表扬,学生都听腻了,也表现了教师的虚伪,根本就起不到任何激励作用。同时这样也造成了学生在
课堂上不加思索的乱说、胡说现象。
4、未能把握略读课文的教学
许多老师只重视精读课文的教学,对略读课文的教学研究甚少,不能很好地把握它的特点。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出现两种倾向,要么与精读课文的教学没有什么区别,字、词、句、段、篇章结构,面面俱到,精雕细琢;要么轻描淡写,囫囵吞枣,一读带过,学生根本没有留下什么印象。我们知道,略读课文在人教版实验教材中占了很大的比例。以五年级为例,九、十册略读课文各14篇,占所选课文的50%。略读课文在选文中的比例这么大,体现了新课标对发展学生阅读能力的高度关注。但不少老师对略读课文的教学认识十分模糊,没能科学地用好略读课文,不是将其当作精读课文来处理,就是干脆放手让学生自学了事,这两种做法与课标精神和教材编者的初衷都是相悖的。
那么,语文课应该教怎么?语文怎么教?著名语文教育专家张庆先生在《改革语文教学要用减法思维》一文中这样阐述:“语文教学的时间是个常数,语文教师的精力也是有一定限度的。头绪越复杂,教师的精力分配便越分散。语文教学要跟着潮流走,于是每当一个新的说法提出来,教师便要兢兢业业地去钻研这些新概念,去体现这些新精神。这么一来,课堂中那些事倍功半的教学活动多了起来,那些华而不实、形式主义的东西多了起来,从而挤掉了学生对课文本身的诵读、理解、揣摩和语言文字的训练、运用。如此进行语文教学,其效率怎么能高得起来呢?”我认为语文既然作为一门以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能力为主要目标的综合性实验课程,理所当然地应该以语文知识、方法和语文技能为目标展开教学,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非本体性教学内容应该是渗透在语文知识、方法和技能的学习过程中。语文课的教学应该体现十二字:简简单单、扎扎实实、轻轻松松。
一、简简单单教语文
语文课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课。不要硬给语文课加码,加重任务,拔高要求,也不要脱离学生实际,求全、求多。不要把教学环节设计得过于复杂,也不要使教学方法花样翻新,更不要让课件充斥课堂,喧宾夺主。简单的语文教学是有底气的语文教学,绝不是看似什么都训练了而其实什么都没有落实的语文。当前,有些课,容量太大,节奏太快,课件太多。教师连珠炮式地讲话。手忙脚乱地演示,学生急匆匆地对答,扫描式地观看,没有咀嚼回味的时间,知识如浮光掠影,训练似蜻蜓点水。这样的教学,知识怎能得到内化?技能怎能得到提高?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我们要化繁为简,消枝去叶,突出主干,凸显主体,理清主线。所以要念好“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书(写字)”“十字真经”,紧抠“知识、能力、方法、习惯”“八字要诀”,强调“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方法、基本应用”四项要求。把复杂的内容变得简单明了,使冗长拖沓的教学过程变得便捷,使复杂多样的教学方法变得简单易行。一堂课,目标要集中,任务要单一,要求要明确,训练要落实。而且要重视“精讲多练”,精讲,教师讲精华,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多练是相对精
讲而言,就是让学生多读、多写,自主参与言语实践。当前语文教学中有脱离文本,过度发挥的现象,因此要强调,对话主要是和文本的对话,要深入钻研教材,疑问主要从文本中来,答案主要到文本中去找,不要脱离文本,紧抠词语,有时要咬文嚼字。
二、扎扎实实教语文
语文学科是基础工具性学科,母语是民族之魂,国家之根,智慧之泉,创新之源。从小打好学习母语的基础,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至关重要。就小学语文教学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要奠基固本,要求切实,训练扎实,效果落实。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虚化现象比较普遍,热热闹闹走过场,认认真真搞形式,语言训练不到位、不落实。难认的字不多念几遍,难写的字不多写几次,该解释的词不解释,该辨析的词不辨析,该品味的句子不反复品味,该归纳的段意不归纳,至于最基本的句子,篇章知识,标点符号知识更是一溜而过。要认真研究教学过程,这既是学生思维、想象的过程,也是能力培养的过程,是教学的“三维目标”统一的过程。过程由各个环节组成,随着教学进程,要环环相扣,步步为营,有错误要及时矫正,有遗漏要随时填补,发现生成性的课程资源,要随机应变,充分开掘利用。不要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仍按“预设”,一成不变,这样的教法是不可取的。实,不是僵硬死板,应实中求活,活中求变,变中求新,使语文教师永远充满生机活力。
三、轻轻松松教语文
就语文教学而言,要求太高,任务太多,挤得满满的,填得死死的,作业多多的,哪有多少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这样的教学师生都感到负担很重。就一堂课而言,不是铺天盖地,倾盆大雨,教师气喘吁吁地牵着学生走,学生匆匆忙忙地跟着教师跑。我认为,为了轻轻松松、开开心心地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钻研文本,坚持和文本对话,善于从文本中词与词、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关系和联系中去发现文本中的空白,从文本的字里行间去揣摩作者的未尽之言、未了之情,从作者写出来的文字中去发掘未写出来的文外之意,弦外之音。教师要善于打开学生的思路并梳理学生解决疑难的思路,引导学生以开放的心态,完成从一种思路到另一种思路的转换;学生阅读文本,是重新创造意义的过程,因此要鼓励探讨多元结论。
轻轻松松学语文,并非降低要求,放松训练,而是营造氛围,研究策略,讲求方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空中,愉快地学习,聪明地学习,轻松地学习,高效率地学习。自己品尝到智力活动的快乐,体验到学习成功后的喜悦。我们都知道,特级教师于永正上的课,带给学生的虽然风格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轻轻松松地学且学有所得,于老师执教的古诗《草》,让低年级的学生轻松愉快地习得了草随季节变化的过程。和蔼可亲的笑脸,会变的角色,绝妙的简笔画,鲜艳的色彩搭配,这都得益于于老师练就的厚实的基本功。于老师不仅有演员的素养,诗人的气质,还具有画家娴熟的绘画技巧和创造力。学生的轻松里暗含着教师的多少心血和辛勤。
我们语文老师要记住我们的语文课是给学生上的,所以这课你该花时间的地方还是要舍得花时间。如果我们的语文课真正是为学生所想的话,就肯定要让学生学有所得,一堂课只要让学生某些方面有所长进,就足够了,千万不要期待一堂课把所有的东西都教给学生,这样我们的语文课就能干净一点,语文课目标就能简单一点,从而让学生更轻松一点,更有效一点。
“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让学生自己会学”。新课改下的教学不是依葫芦画瓢式的简单模仿,而是深刻领悟,灵活运用的过程。需要的不仅是外在形式的表现,更重要的是对教育内涵的理解,形神兼备,课堂教学才能真正活起来。为实现这个目标,我们要加强对45岁以上的老教师的培训工作,使他们真正更新教育理念,把握新的课程标准,具有改革的勇气和魄力,具有足够的教育智慧和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农村教育真正健康地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