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教师劳动的创造性
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因材施教。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千差万别的,教师必须灵活地针对每个学生的特 点,对他们提出
不同的要求,釆用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
(2) 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更新。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还要尝试新的教学方法,进 行教学方法的变
换或改革。
(3) 教师需要教育机智。教育机智是指教师能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意外的情况,迅 速而正确地做出
判断,随机应变地采取及时、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
1. 教师劳动的连续性
连续性是指时间的连续性。教师要不断了解学生的过去与现状,预测学生的发展与
教育综合知识系统讲义(上册) 未来,检验教育教学效果,获取教育教学反馈信息,准备新一轮的教育教学活动。
2. 教师劳动的广延性
广延性是指空间的广延性。教师没有严格界定的劳动场所,课堂内外、学校内外都 可能成为教师劳动的空间。
(三) 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
1. 教师劳动的长期性
长期性是指人才培养的周期比较长,教育的影响具有迟效性。
2. 教师劳动的间接性
教师的劳动并没有直接服务于社会,或直接贡献于人类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 (四) 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
1. 教师劳动的主体性
主体性是指教师自身可以成为活生生的教育因素和具有影响力的榜样。
2. 教师劳动的示范性
示范性是指教师的言行举止,如人品、才能、治学态度等都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对象。 (五) 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
虽然教师的劳动主要是以个体劳动的形式进行的,但同时教师的劳动成果又是集体 劳动和多方面影响的结果。
五、教师威信
(-)教师威信概述
1. 教师威信的概念
教师威信是指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教师威信实质上反映了一种良好的 师生关系,是教师成功地扮演教育者角色、顺利地完成教育使命的重要条件。
2, 教师威信的分类
教师威信有两种:一*种是权力威信;另一种是信服威信。权力威信是教师根据教育法 律法规、学校规章制度、教育传统及社会心理优势建立起来的威信。信服威信是由于教 师良好的思想品德、教学能力、教学态度与民主作风,使学生自愿接受、内心佩服而树 立起来的威信。
(二)建立教师威信的途径
1. 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
良好的道德品质是教师获得威信的基本条件。
2. 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
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是教师获得威信所必需的心理品质。
3. 注重良好仪表、风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教师良好的仪表、风度和行为习惯对威信的获得也有重要影响。
4. 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
教师应高度重视与学生的第一次见面,力争在第一堂课从各方面给学生留下好印象, 从而奠定“心理定势”,形成初步威信。
5. 做学生的朋友与知己
教师除了扮演权威者角色,还应当扮演朋友和知己的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鼓励者、 促进者,使学生觉得教师是真诚的、可信赖的。
六、教师的专业素养
(一) 道德素养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有以下四个方面的要求。
1. 对待事业——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要做到:①依法执教,严谨治教;②爱岗敬业,廉洁从教。
2. 对待学生——热爱学生
热爱学生是教师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的具体表现。热爱学生,教师必须做到:①全面 关心学生;②尊重和信任学生;③严格要求学生;④理解和宽容学生;⑤解放和放飞学生。
3. 对待集体——具有团结协作精神
教师应该具备团结协作精神,必须做到:①相互支持,相互配合;②严于律己,宽以 待人;③弘扬正气,摒弃陋习。
4. 对待自己一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教师劳动具有示范性特点,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做到:①高度自觉,自我监控;② 身教重于言教。 (二) 知识素养
1. 政治理论修养
教师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观点 统领教育教学,学会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发现问 题,认识并解决问题。 教育综合知识系统讲义(上册)
2. 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
(1) 掌握该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 )掌握该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学科体系。
(3) 了解该学科的发展脉络。
(4) 了解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3. 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
教师要具备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的原因:①各门学科的知识都不是孤立的,科学技 术呈现综合化的趋势;②当代学生兴趣广泛,求知欲强;③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增多,问 题意识增强;④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
教师应具有人文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和生活知识。
4. 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教育学、心理学及各学科教材教法是教师首先要掌握的最为基本的教育科学知识。 此外,教师还要掌握教育管理方面的知识。
(三)能力素养
1. 语言表达能力 (1) (2) (3) (4)
准确、简练,具有科学性。 清晰、流畅,具有逻辑性。 生动、形象,具有启发性。 语言和肢体语言的巧妙结合。
2. 教育教学能力 (1)
教师要善于制订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编写教案,组织教材,以加强教育教学工 作的预见性、有
序性。
(2) (3)
合。
教师要善于组织课堂教学,以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和教学任务的完成。
教师要善于组织学校、家庭及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力量,使各方面相互配合,进 行教育资源的整
3. 组织管理能力
(1) 教师要有确定合理目标和计划的能力。 (2) 教师要有引导学生的能力。 4.
自我调控和自我反思能力(较高的教育机智)
教师在教学中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情况,这要求教师能运用教育机智来解决问题。同时,也要求教师具备自我反思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素养。
此外,教师还应该具备教育科研能力、学习能力、观察学生的能力、创新能力以及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
(四) 职业心理素养
一个优秀的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 高尚的师德
师德是履行教育工作的社会职能所应遵循的道德原则和规范,是调整教师工作职权 与职责关系的思想武器,是为人师表的行为准则。高尚的师德应包括热爱学生、教书育 人、为人师表和团结协作等内容。
2. 愉悅的情感
教师既要有轻快的心境、昂扬的精神、幽默的态度、豁达开朗的心胸,也要有控制 自己情感的意志,能把消极情感消除在课堂之外,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和气氛。
3. 良好的人际关系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教师完善人格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内容。
4. 健康的人格
教师的健康人格是在培养人、教育人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成熟的、积极的心理素质。 具有健康人格的教师热爱生活,热爱教育事业,乐于助人,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对每 一个学生都彳顷注热情和希望。
七、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教师的权利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七条的规定,教师享有以下权利。
1. 教育教学权
教育教学权,是指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的权利。
2. 科学研究权
科学研究权,也称学术自由权,是指教师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 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的权利。
3. 指导评价权
指导评价权,也称管理学生权,是指教师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 和学业成绩的权利。
4. 获取报酬权
获取报酬权,是指教师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 带薪休假的权利。
5. 民主管理权
民主管理权,是指教师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 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的权利。
6. 进修培训权
进修培训权,是指教师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的权利。 (二)教师的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八条对教师的义务做出了规定,具体包括以下六个 方面。
(1) 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2) 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 完成教育教学工
作任务。
(3) 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 教育以及思想品
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
(4)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 发展。 (5) 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 学生健康成长的
现象。
(6) 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教师资格证考试之学生和老师的特点权利和义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