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课时分层作业(二) 元素周期律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练]
1.下列各元素原子半径依次增大的是( ) A.Na、Mg、Al C.P、Si、Al
B.Na、O、F D.C、Si、P
C [电子层数相同的原子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加逐渐减小,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原子的原子半径,随电子层数(或核电荷数)的增多而逐渐增大。]
2.下列微粒半径之比大于1的是( )
rNa+
A.rNa rO2-
C.rNa+
rClB.rCl- rLiD.rNa C [先据电子层数多半径大,判定D不符合;据同一元素阳离子半径必小于其原子半径,阴离子半径必大于其原子半径,判定A、B都不符合;再据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有“序大径小”规律,r(O2-)>r(Na+),C符合。]
3.下列各组元素中,按最高正化合价递增顺序排列的是( )
【导学号:13572007】
①C、N、F ②Na、Mg、Al ③F、Cl、Br ④P、S、Cl A.①③ C.①④
B.②④ D.②③
B [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其最高正化合价数,但要注意氟元素无正价。] 4.下列关于性质递变规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非金属性Cl>S>P B.还原性Na>Mg>Al C.酸性H2SO4>H3PO4>HClO4 D.稳定性HCl>H2S>PH3
C [金属性越强,还原性越强,与酸或水反应越剧烈,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与氢气化合越剧烈,氢化物越稳定,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
5.下列事实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只有( ) A.碱性:KOH>NaOH C.酸性:HClO4>H2SO4 B
6.下列比较金属性相对强弱的方法或依据正确的是( ) A.根据金属失电子的多少来确定,失电子较多的金属性较强 B.用钠来置换MgCl2溶液中的Mg,可验证钠的金属性强于Mg C.根据Mg和Al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来比较它们的金属性强弱
B.相对原子质量:Ar>K D.元素的金属性:Mg>Al
2020
D.根据碱性:NaOH>Mg(OH)2>Al(OH)3,可说明钠、镁、铝的金属性依次减弱
D [A项应该根据金属失电子的难易来判断,易失电子的金属性较强,A不正确;B项中钠首先要跟MgCl2溶液中的水反应,无法置换出Mg,B不正确;Mg和Al与水反应都要加热,且现象都不明显,C不正确;D正确。]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导学号:13572008】
A.气态氢化物RH3比气态氢化物HM稳定,表明非金属性R>M
B.等物质的量的单质A和单质B跟足量的酸反应,A放出H2多,则金属性A>B C.含Q的酸比含N的酸的酸性强,则非金属性Q>N D.单质Y跟水反应比单质X与水反应剧烈,则金属性Y>X
A [比较元素的金属性,可根据元素的单质跟酸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而非根据置换出氢的多少。如等物质的量的Al比Mg(或Na)与足量盐酸反应放出H2多,但金属性Na>Mg>Al,B项错误;比较元素的非金属性,可根据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但并不是任何酸(如低价含氧酸和无氧酸)都可以,C项错误;比较元素的金属性,可根据元素的单质与水反应置换氢的难易来比较,但并不是比较任意单质跟水反应的剧烈程度,如氟单质与水反应非常剧烈,但不能说氟元素的金属性很强,D项错误。]
8.电子层数相同的三种元素X、Y、Z,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HXO4>H2YO4>H3ZO4,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原子半径X>Y>Z B.气态氢化物稳定性X>Y>Z C.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X>Y>Z D.单质与氢气反应容易程度X>Y>Z
A [因为三种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HXO4>H2YO4>H3ZO4”,故非金属性X>Y>Z,原子序数X>Y>Z,故原子半径Z>Y>X,A选项错误。]
9.下列各题中有关物质的比较,请用“>”“<”“=”填空: (1)酸性:H3PO4________HNO3,H2SO4________HClO4; (2)碱性:Mg(OH)2________Ca(OH)2,NaOH________Al(OH)3; (3)氧化性:F2________S,N2________O2; (4)热稳定性:CH4________NH3,HCl________HI。
【解析】 (1)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同周期从左向右,非金属性增强(稀有气体除外),同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即非金属性:N>P,Cl>S,H3PO4 (2)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同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同周期从左向右金属性逐渐减弱,金属性:Ca>Mg,Na>Al,因此有Mg(OH)2 (3)根据(1)的分析,氧化性:F2>O2>S,N2 (4)非金属性越强,其氢化物稳定性越强,根据(1)的分析,CH4 2020 10.X、Y、Z、W为原子序数小于18的四种元素,其最高正价依次为+1、+4、+5、+7。已知Y与Z的原子次外层的电子数均为2,W、X原子次外层的电子数为8。 (1)写出元素的名称:Z________,W________。 (2)画出X的原子结构示意图:X________。 (3)Y、Z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较: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解析】 由Y、Z的原子次外层电子数均为2,最高正价依次为+4、+5知,它们的核外电子层排布为 ,即Y、Z分别是碳元素和氮元素;又W、X原子次外层电子数为8,X的最高正价为 +1,W的最高正价为+7,知X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即为钠元素;W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即为氯元素。Y、Z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分别是H2CO3、HNO3。依据元素周期律,可知其酸性:H2CO3 【答案】 (1)氮 氯 (2) (3)H2CO3 HNO3 11.A、B、C、D四种元素的核电荷数依次增多,它们的离子的电子层数相同且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A原子的L层电子数与K、M层电子数之和相等;D原子的K、L层电子数之和等于电子总数的一半。回答以下问题: (1)四种元素的符号依次是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它们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 (2)写出四种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别比较酸性或碱性的强弱:________________。 (3)写出A、B两种元素气态氢化物的分子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较其稳定性:________。 【解析】 因A原子的L层电子数与K、M层电子数之和相等,所以A的核电荷数为2×8=16,A为硫元素;D原子的K、L层电子数之和等于电子总数的一半,则D原子的核电荷数是(2+8)×2=20,为钙元素。根据核电荷数依次增大并都能形成离子,排除氩元素,B为氯元素,C为钾元素。 【答案】 (1)S Cl K Ca r(K)>r(Ca)>r(S)>r(Cl) (2)H2SO4、HClO4、KOH、Ca(OH)2 酸性:HClO4>H2SO4,碱性:KOH>Ca(OH)2 (3)HCl、H2S HCl>H2S [冲A挑战练] 12.下列不能说明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元素强的事实是( ) 【导学号:13572009】 ①HCl比H2S稳定 ②HClO氧化性比H2SO4强 ③HClO4酸性比H2SO4强 ④Cl2能与H2S反应生成S ⑤Cl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S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 ⑥Cl2与Fe反应生成FeCl3,S与Fe反应生成FeS 2020 A.②⑤ C.①②④ B.①②⑥ D.①③⑤ A [气态氢化物越稳定或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①、③对;不能根据含氧酸的氧化性判断元素的非金属性,②错;Cl2与H2S发生置换反应:Cl2+H2S===S↓+2HCl,氧化性:Cl2>S,非金属性:Cl>S,④对;不能根据最外层电子数多少判断元素非金属性,⑤错;与同一变价金属反应时,金属被氧化的程度越大,则非金属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其非金属性越强,⑥对。] 13.已知1~20号元素的离子aA、bB、cC、dD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A>B>C>D B.离子半径:C2->D->B+>A2+ C.原子序数:d>c>b>a 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A>B>D>C 2+ + 2- - B [A、B、C、D四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为,所以原子半径B>A>C>D, A错;离子半径为C2->D->B+>A2+,B对;原子序数为a>b>d>c,C错;最外层电子数D>C>A>B,D错。] 14.下面是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的实验时,设计的一套实验方案。实验步骤如下: 实验序号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实验步骤 将镁条用砂纸打磨后,放入沸水中,再向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 向新制的Na2S溶液中滴加新制的氯水 将一小块金属钠放入滴有酚酞溶液的冷水中 将镁条投入稀盐酸 将铝条投入稀盐酸 向Al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直至过量 请整理并完成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用品 试剂:金属钠、镁条、铝条、稀盐酸、新制氯水、新制Na2S溶液、AlCl3溶液、NaOH溶液等。 仪器:试管,酒精灯,表面皿,烧杯,试管夹,镊子,小刀,玻璃片,砂纸等。 (3)实验内容:(完成下列表格中的实验现象和化学方程式) 实验序号 ① ② ③ ④ 实验步骤(略) 实验现象 化学方程式 2020 ⑤ ⑥ (4)实验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用原子结构的知识简单解释上述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很明显该小组同学使用的试剂是第三周期的单质或化合物,且利用①和③、④和⑤比较出钠、镁、铝三者从水或盐酸中置换出氢气的难易,进而推出三者的金属性强弱,而通过⑥可得出Al(OH)3具有两性的结论;通过②的置换反应可以得出氯的非金属性比硫强的结论。所以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同周期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是由其结构的变化所决定的,同周期的元素原子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逐渐增大,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作用力逐渐增强,失电子能力减弱,得电子能力增强。 【答案】 (1)探究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3) 序号 实验步骤(略) 实验现象 有气体产生,溶液变成浅红色 生成淡黄色沉淀 钠块浮在水面上,熔③ 成小球,有气体放出,2Na+2H2O===2NaOH+并四处游动,溶液变红色 ④ 剧烈反应,迅速产生无色气体 反应不太剧烈,产生无色气体 生成白色胶状沉淀,⑥ 继续滴加NaOH溶液,沉淀消失 Mg+2HCl===MgCl2+H2↑ 2Al+6HCl===2AlCl3+3H2↑ AlCl3+3NaOH===Al(OH)3↓+3NaCl、Al(OH)3+NaOH===NaAlO2+2H2O H2↑ 化学方程式 △Mg+2H2O=====Mg(OH)2+H2↑ Na2S+Cl2===2NaCl+S↓ ① ② ⑤ (4)同周期元素随着原子序数递增,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 2020 (5)同周期的元素原子电子层数相同,从左到右核电荷数逐渐增大,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作用力逐渐增强,失电子能力减弱,得电子能力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