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山东高考作文审题立意2010-2016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山东高考作文审题立意之2010-2016

整理人 蓬莱一中 邢波

一、2016年《我的行囊》

“行囊已经备好,开始一段新的旅程。路途漫漫,翻检行囊会发现,有的东西很快用到了,有的暂时用不上,有的想用而未曾准备,有的会一直伴随我们走向远方.....”

★写作指导:行囊中有很多东西,在收拾东西的时候发现有些东西已经准备好了但是没有用,有些东西没有准备却用得到,有些东西可能伴随我们的一生。” 今年作文审题立意不易跑偏,考生可以选择的写作方向很多,但从另一个角度说,这样看似简单的题目,更考验考生的立意角度和思维深度。找出关键句:有的会一直伴随我们走向远方

一名考生告诉记者,“我写的就是要准备好自己真正需要的,陪伴自己走这一生。有的东西是能一直伴随自己去远方的,

“人生行囊中的东西”这个比喻到底是什么。他说,“行囊中的东西可以务实,也可以务虚。 1、务实可以是我们学到的很多知识、技能。

2、务虚的层面,可能有些同学就会想到的,人生中需要一颗诗心、诗意的情怀、从容淡定的心态、淡泊低调的处事作风,还有理想、信仰之类的,还有比较有深度的东西,比如传统文化等。这是务虚的层面。

3、行文的过程中我认为要特别注意行文的思辨型:“舍与得”、“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学会放弃”等等都是不错的写作角度。

优秀题目::此去万里,行囊已定;备好行囊,一心前行;备好生命行囊,描摹我之壮丽 满分作文:

就”文化行囊”谈一谈 彭丽媛说:“传统文化是我最好的精神食粮。”生于斯,长于斯,浑金璞玉,天然美质。文化盛宴,浸了你的魂,摄了你的魄,

也曾“之乎者也”翩翩儒雅风度,也曾大碗喝酒,畅快”案酒”果子刀切牛肉。文化熏陶渲染、陶冶心性,养育情怀。情感丰富来源于文化的底蕴。

正如古语“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恰似朗月清风,不知不觉文化融在了品性里,成为一生的底色。

就好比沙龙孕育了林徽因这样的奇女子,“太太的客厅”。骨子里都带着一种动人心魄的柔美。 会让异域之人赛珍珠(美国人,40年,镇江,《大地》诺贝尔,普利策)在晚年念念不忘曾养育她的中国,带着一种文化的忧伤。

文化是一个人的魂魄,无论是信天游还是沂蒙小调或是闵音,都在生命里唱响。

《雅舍谈吃》中,梁先生大谈令他魂牵梦绕的北京正阳楼的烤肉,薄如纸的烧饼和一鸭三吃的北平烤鸭。老北京的文化符号连同胡同与冰糖葫芦刻到了他的脑海里。东来顺的涮羊肉,瑞蚨祥的丝绸,同仁堂的中药

抑或是叶子说她发了疯地想念南京,想念路边摊的虾皮小混沌 是沈从文念念不忘的凤凰古镇,是莫言传奇魔幻的山东高密乡。 今生今世,和骨子里的文化白首相依,不离不弃。

二、2015年“丝瓜藤,肉豆须”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乡间有谚语:“丝瓜藤,肉豆须,分不清。”意思是丝瓜的藤蔓与肉豆的茎须一旦纠缠在一起,是很难分辨的。 有个小孩想分辨两者的不同,结果把自家庭院里丝瓜和肉豆的那些纠结错综的茎叶都扯断了。父亲看了好笑,就说:“种它们是用来吃的,不是用来分辨的呀!你只要照顾它们长大,摘下瓜和豆来吃就好了。”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写作指导

1

本则材料来源于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散文《无风絮自飞》。考生在审题立意时遇到的第一个难点大概就是“肉豆”一词。“肉豆”就是我们当地的“扁豆”。扁豆的茎叶和丝瓜的茎叶相似,生长在一起时它们茎叶纠缠,人们很难辨认不容易分开。有的考生平时作文训练习惯于厘清概念的含意,于是就纠缠于“肉豆”是一种什么“豆”,而让自己的思维有所停滞。其实,即使你能分辨这两株植物是什么又有何意义呢?

我们只要抓住材料的后一段话立意就可以了。“种它们是挑来吃的,不是用来分辨的”——考生可以由此联想到人生的对应法则,即人生在世,有很多东西是不需要分得很清楚的。

角度一:孩子 1、探求事物和探求真理,追求创新。 2、质疑权威,挑战前辈。 角度二:父亲 1、抓住本质,分清主次,抓大放小,明确目标

2、林清玄的散文充满着佛性,种什么因,结什么果,这是自然的法则,没有人可以超越,佛家有言:“不雨花犹落,无风絮自飞”。从这个角度可写,顺应自然、顺从客观规律, 联系2008山东高考作文“春来草自清”想到“三月陌上花自开”,这是是一种淡泊的人生观。想到徐志摩的“得之,我幸;

失之,我命”。又如“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的王维。豁达洒脱,顺应自然。池州鲁祖山宝云禅师,人问:“如何是学人著力处?”师曰:“春来草自青,月上已天明。”。当然立意也有“功到自然成”之意

角度三:从材料整体出发 有用和无用、价值、求同存异、相伴生长、人生的借力

三、2014 年 “窗户”

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窗子就是一个画框,从窗子望出去,就可以看见一幅画面。有人看到的是雅,有人看到的是俗,有人看到的是闹,有人看到的是静??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写作指导

从窗户看出去不同人看不同风景,因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心态、不同的胸怀、不同的眼光、不同的见识??正因为有这些不同,所以,有的人看到了静,有的人看到了闹;有的人看到了雅,有的人看到了俗;有的人看到了好,有的人看到了不好。可见,这则作文材料在立意上应强调的是心态、胸怀、眼光和见识,你脑袋里边有什么,你就能看到什么,就能审出什么中心来。如果审题立意放在不同的角度看问题等则偏离了题意。境由心造,眼前浮现的就是你心境的外化,若这样来写,则给人一种立意新颖之感,容易拿到高分。

一个省略号,言外之意就是除了看到雅俗动静外,你可以看到更多的风景或图画。由此可见,今年山东高考作文题取材于日常生活现象,引发考生就视野之内所见,思考所见的缘由与“看到”其背后的“东西”。因考生所见不同,认知层次不同,生活阅历不同,自然写出的文章也就不同了。

顺着作文材料的意思,顺着写出所见所感所悟,也是能够获得高分的。另外,你看到了窗外的俗,可人家却看到了雅;你看到了窗外的闹,人家却看到了静,等等。为何看到会有所不同呢?是眼睛有问题,还是视野有问题,还是心灵的底片有问题?由“看到”到“想到”,便有了人生社会等方面的大思考了。其实该作文题还具有极大顿悟空间。

有诗云:“窗外浮云苍狗”,“窗外好山千翡翠”;

释迦牟尼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

从庄子看透人世间生老病死,为妻死鼓盆而歌,众皆不解,而我们应看到道家的无为而有为; 叔本华说过:“从青年人的角度看,生活是一曲欢快的协奏曲;从老年人的角度看,生活是一汪寂静的死水。

菜根谭有言“世人动曰‘尘世苦海’,殊不知世间花迎鸟笑,世亦不尘,海亦不苦,彼自苦其自心尔。”

轶闻一则,一日,苏轼对佛印说,“在我眼里,你就是一块屎。”佛印则说,“在我眼里,你就是一尊佛。”苏小妹正告苏轼说,“不要高兴得太早了,谁的心里有什么,谁就看见什么。”。

我心自有云白山青

2

只有守住我们的本心,用澄澈的心去看现实的画卷,才能感悟生活的美好色彩,踏破这冷酷梦境,走出这无涯雪场

写作结构重心说明: 从阅卷评判来看,一类卷需要考生能够切合作文材料的范围,能够看出不同的人或一个人面对同一幅图画,从中看到了不同的意义及内涵,能揭示不同的原因,进而由解释原因过渡到如何改变,即“看到——为什么——如何改变(应该怎么用什么心态看)”;做到材料新鲜、有说服力,旧材料说出新意。若题意有不同程度的偏离,如仅仅写不同的人看到了不同的世界;或过度看重人的心灵和内心的态度,福观;或对窗子的理解错误(善良的窗子、拼搏的窗子,将窗子主体化),分析太略;则列入二类卷。若题意上有较大偏差,例如谈如何对待挫折,如何成功;用内心的窗口代替窗外的世界,如何选择不同的窗子等;或不提窗子,也不提对风景或图画的态度,而是谈个人修养、幸福;或只谈当今的世界,主客体之间只谈一个方面,等等,则列入三类或四类卷子了。。

四、2013年 “咬文嚼字”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近年来,素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开设专栏,为当代着名作家的作品挑错,发现

其中确有一些语言文字和文史知识差错。对此,这些作家纷纷表示理解,并积极回应。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诚恳地感谢读者对她的作品“咬文嚼字”;莫言在被“咬”之后,也表达了自己的谢意,他表示,请别人挑错,可能是消除谬误的好办法。

要求:1.选准角度,自定立意;2.自拟题目;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4.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写作指导

材料大意:铁凝、莫言小说中的文史常识差错被《咬文嚼字》杂志挑出,近日引发网友关注并热烈讨论。作家纷纷表示,只有敢于认错,感谢纠错人,才能免得谬误流传。

从审题点上来说,材料提出主干来对考生来说并非困难,文章沿着“权威人物”——“被发现错误”——“诚恳接受错误”——“影响他人”的思维流程,这样我们就容易抽取在题目中的相应信息,在整个的思维流中,作家是一个维度而纠错人又是一个维度,也就是说,从作家角度来看强调了“改变自我寻求人生价值高度”“虚心接受错误实现自我”这两个大层次,而在纠错人的角度来说“寻求真理”与“不迷信权威”也是可以突破的内容,在内容中包含这些的属于完美审题。

五、 2012年 孙中山箴言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惟我辈既以担当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虽石烂海枯,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既不可以失败而灰

心,亦不能以困难而缩步。精神贯注,猛力向前,应乎世界进步之潮流,合乎善长恶消之天理,则终有最后成功之一日。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写作指导

这个题目有点儿大,有点空,不容易写。抽取材料的核心内容是:青年学生(惟我辈)须以改革发展为己任,不放弃,不退缩,奋力向前,必将成功。

这一题目,切准了时代脉搏,在中国改革进入反思的今天,题目现实性强,其内涵更强调家国情怀、天下意识,更易引发学生的思索与联想。题目内容让考生可以选择的观点不少,担当责任、面对失败、困难,坚持均可,从整体看,成功应该有理想、勇于面对困境、精神专注,切题更准,更能成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考生审题的门槛儿,真正做到面向全体考生,让每个考生都有话可讲,有利于更好地区分考生的能力水平,有利于实现分层级考核的目标。

【材料解析】

这段材料出自《致邓泽如及南洋国民党人函》(1913年12月)(《孙中山全集》第3卷 第74页。)

作为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一生致力于拯救与振兴中国的革命事业。这段话,则是表达了孙中山先生崇高的革命理想,顽强的革命斗志,百折不挠的革命勇气,大无畏的革命斗争精神和牺牲精神。以孙中山先生为首的近代革命先驱,他们所开创的历史伟业,犹如在荒芜原野上开辟了一条前所未有的道路,

3

“回望百年前,在列强的鲸吞蚕食瓜分豆剖中,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陷入了苦难的深渊。无数冷酷的事实把一个异常尖锐的问题摆在中国人面前:中国是不是要灭亡了?它像可怕的噩梦那样,沉重地压在每个爱国者的心头。“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山华岳低”,便是这种屈辱和愤懑的真实写照。面对亡国灭种的“时代问题”,孙中山第一个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喊出了中华民族埋藏已久的心声。

一个口号就是一面旗帜。在这面旗帜的召唤下,一代又一代中华优秀儿女奔走呼号、殊死抗争,才有了清末志士仁人的放眼向洋,才有了辛亥革命的惊雷炸响,才有了帝制的结束、民国的诞生,才有了新主义新政党的崛起??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先辈未竟的理想事业,高擎真理的火炬,在荆棘丛生的密林中走出了一条直奔光明的大道,使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一个民族是需要有一种精神来支撑的。辛亥革命的仁人志士们对民主共和的信仰和追求,凝聚成矢志不渝的奋斗精神。用鲜血和生命去实践自己的信仰和追求,甘为“四万万同胞受死”,以求“专制永不见于中国”,这种爱国情怀和不懈奋斗的精神,具有超越时空、经久不衰的永恒魅力,是我们血液里的铁和钙,是我们的精神脊梁和力量之源。正如一位学者所说:凡是有凝聚力、向心力、进取心的民族,都对自己艰苦卓绝的奋斗传统有一种光荣感和敬畏心,都会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加以褒扬和传承。”(《百年不绝的铿锵之声》向贤彪) 这是一段不凡的材料,这是一个空前的革命者为振兴民族发出的穿越时空而仍震撼人心的铿锵誓言,这是百年不绝乃至千年不绝的铿锵之声,它对我们将是永远的激励,它带给我们的是无穷的力量和勇气,它带个我们的也必将是希望和光明! 【题目评价】

这是一道非常适合中学生写的材料作文或名言类作文。其难易程度适中,让每个考生都有话说,而且能见思维的深度;对写作的功力也能有效检测。有思想,有激情,有才华的考生能大显身手,可谓英雄能有用武之地。另外,此题目现实感强烈,凸显担当与责任精神,极容易使热血青年澎湃激昂,有利于抒发青春意气,但也不禁为有些考生可能误入政治口号式的空洞无物的新八股文套路而担忧。总之,这仍是一道成功的考场题目。 【立意点拨】

这则材料是个多义性的材料,内涵十分丰富,立意的角度很多。最好抓住一个角度重点写,这样既能写出深度,也能保证中心的集中和突出。战胜困难,直面挫折,敢于牺牲,顽强和毅力,改革与勇气,担当与责任,理想,立志,献身真理等等方面,都可以成为切入的角度。但不要空喊口号,要结合时代,结合自身。 优秀题目:理想不死 百年不绝的铿锵之声 莫隐逸,勇担当 擂响前行的战鼓

“此地甚好,开枪吧!”你盘膝坐下,笑容温和而恬静,一如数年前,你刚加入中国共产党时露出的笑容。汀州何其有幸,从此抱紧了一个坚强伟大的灵魂。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蔡元培面对乌烟瘴气的北大,以担当之精神引进德国的办学理念,在北大提倡学术民主、思想自由。

白岩松面对电视界的商业化、庸俗化,他孑然一身、矢志不渝,以一己之力对抗这世道的浅薄与浮躁,呼唤社会和民众的道德与良知。

“式微,式微,胡不归?”历代文人骚客,每逢官场受挫,便小舟轻摇,自隐于山色湖光,然而,我要说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敢于以担当的精神力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以将倾。 宋朝郑思肖在泛黄的史页上高呼:“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梦与国相连,志与国同趋。 陆游《病起书怀》有言“位卑未敢忘忧国” “我身虽瘦,必肥天下!”

当城市竞相顶礼膜拜那些美少年,当社会竞相跪地崇拜那些娘娘腔,当苟且变为一种时尚,当软弱成为一种潮流,这个时代的青年就会变得脆弱。这不是我们所希望的,青年人应当充满激情,充满斗志,充满霸气,以青春之自我,创建青春之人类!

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雄鬼,死不还家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十三首》 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李贺《致酒行》

六、2011年 《这世界需要你》

请以“这世界需要你”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文体特征鲜明

★写作指导

4

从审题的角度看,“这世界需要你”基本上是没有审题难度的,同时具有时代性(世界)和人文性(你)。但还是要仔细地领会。这个题目有三个词语组成“这世界”“需要”“你”。

1、“这世界”是怎样的世界,是如何的世界,这是要剖析的。这世界是社会这个世界,还是家庭这个世界;是当前这个世界,还是自我情感的世界;是整体的大世界,还是局部的个体的小世界等等。当然,最好写的还是我们当前的社会。社会的阴暗面:社会浮躁、道德滑坡、追名逐利、快节奏(诗意、慢节奏的生活)、

人们只知道浅阅读(深阅读)、浅阅读就是阅读不需要思考而采取跳跃式的阅读方法,所谓囫囵吞枣、一目十行、不求甚解,它所追求的是短暂的视觉快感和心理的怡悦。数字时代、微博、说说、语录、读图时代、时间碎片化、被阅读、“知道分子”泛滥,“知识分子”缺失。15分钟主义。古人读书,讲究净手焚香,青灯香茗、讲究正襟危坐,这样的形式是对书,对知识与智性的敬畏,在阅读都奢侈的年代寻找精神口粮。

人们忽略传统文化,人们墨守成规缺乏创新,人们无知,不懂得敬畏,人们唯唯诺诺,缺乏理性的声音,人们梦想一夜成名不知沉潜和磨砺,人们缺乏毅力,不懂得付出和执着、人们冷漠没有担当没有责任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人们没有环保意识导致全球环境恶化、物种灭绝(推土机碾过幸福的悲凉晨夕。大树一夜倾倒发出了痛苦的呻吟?华南虎、东北虎骤然消亡成了年画的记忆?)人们为了求得和平但又战争连绵不断。

2、“需要”就是社会的缺失方面,因为缺失才需要;因为社会空挡才弥补。

3、“你”,本身是第二人称代词,但在这里,需要你在“你”之后增加些内容。 一是“你”可实指,指具体的人,如父母、姐妹、兄长、师友等等。二是“你”可虚指。主要指境界与思想等等。如,这世界需要你的责任,你的担当,你的操守,你的支撑,你的付出,你的磨砺,你的敬畏,你的诚信,你的信仰,你的道德,你的良知,你的自信,你的独立思考,你的创新等等。

如果单纯就某个考生熟知的名人(史铁生、弘一法师、许嵩、崔永元、柴静)立意成文,也可以就某个群体立意(知识分子、农民工、诗人、幕后英雄、残疾人、老工匠、愤青、草根)也出文采,也不错。海明威说:“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一个人必须是这世界上最坚固的岛屿,然后才能成为大陆的一部分。”

七、2010年 “光和影”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列夫·托尔斯泰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 ②自拟标题;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写作指导

题目提供的阅读材料是俄罗斯作家列夫·托尔斯泰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中的一句话:“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印证了山东卷的典型特点,比喻性、关系性、时代性。

此次文题的审题难度不大。从审题角度看,只要抓住了“光明和阴影”就不会离题。但有的把“阴影”看做是“幕后英雄”,于是论述了“成功与幕后人的关系”;有的把“阴影”看做黑暗,于是拒绝阴影;有的把“光明和阴影”理解成了“正与反”等,这些都是不符合题意的,因而得分不高。

1、光明与阴影共同构成了美。美丽,栖居在光明与阴影的树枝上,既然有太阳的暴晒,就会有夜晚的纳凉;既然有奇寒的冬日,就会有绽放的梅花。正如雪莱的诗: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一生都在生活的激流中搏斗。长长的流浪,无边的海洋或漫漫的大河,水声,涛涌,遇险与生还。 人生的路上,肯定有光明的追索,也肯定有寂寞、孤独、创伤、痛苦为伴。

从作文选材看,人生的光明与阴影构成美的事例还是很多的,古今中外名人的事例不胜枚举。例如,屈原的举世混浊而我独清;苏轼的放逐被贬与诗文、人格的魅力;谭嗣同的去留肝胆与无力回天;史铁生既铸就着《病隙碎笔》的文学光明,又并存着“职业是生病”的阴影。林则徐的虎门销烟与发配新疆;霍金的病是阴影,但它丝毫没有阻挡他仰望星空的光明。布鲁诺的火刑,是光明与黑暗的较量;

爱情是生长在绝崖边缘的光明的花瓣,要想采摘必须英勇无憾。罗密欧与朱丽叶为爱的美艳与甜蜜,付出了生命的哀婉。那阴影是那么的凄惨,那光明却是那么的娇艳。贾宝玉与林黛玉

2、二类立意。光明正是有了阴影的衬托,阴影的磨砺下才有更璀璨的光明。论据残疾人等等。

5

山东高考作文审题立意2010-2016

山东高考作文审题立意之2010-2016整理人蓬莱一中邢波一、2016年《我的行囊》“行囊已经备好,开始一段新的旅程。路途漫漫,翻检行囊会发现,有的东西很快用到了,有的暂时用不上,有的想用而未曾准备,有的会一直伴随我们走向远方.....”★写作指导:行囊中有很多东西,在收拾东西的时候发现有些东西已经准备好了但是没有用,有些东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92f8j8jfhy6d7jm4l23h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