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与教育》读书笔记
老师说《经验与教育》是我们教育技术学专业必读的一本书,读完之后我也这么认为。笔记中选三个他的观点和给我的启示如下:
第一、进步教育与传统教育中强迫儿童接受成人的知识、方法和行为的规则不同,但是也不能否认成人的知识和技能对未成年人的经验的指导作用。
我们现在强调批判精神,提倡自主学习,往往有两个极端。第一个是对这种新潮的思想无动于衷,认为思想是一回事,做法是另一回事,因为毕竟服从惯了,一股脑的灌输惯了,要突然换个方式来教与学,暂不说其效果,仅仅适应都需要一个不短的过程。与其冒这个没有把握的险,还不如老老实实的安于现状。另一个极端是高调付诸实践,在儿童教学中给足他们自主的学习空间。这样往往批判变成了叛逆,自主变成了自傲。教师无用武之地,学生成了王。对此,杜威强调以学习者的经验为基础,同时也不忽略教师的经验作用。
第二、一切教育都来自经验,并不表明一切经验都具有真正的或同样的教育的性质。
经验固然重要,但是更应该区分正反经验,如果只是一味强化它,就有可能产生不可预测的坏影响。比如说一个儿童在商店看到一件自己喜爱的玩具,就把它拿回家了,刚好店主没有看到,当然这个儿童也不知道他自己行为的对错。从商店里拿东西,是这个儿童“拿“东西的经验。对于这种经验,如果父母或者其他长辈不加以教育,也许这样的经验就还有第二次、第三次,甚至演变成小偷。所以,在强调经验的重要性的同时,更应该用辨别的眼光来看待经验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第三、教育的理想目的是创造自我控制的力量,但是单纯取消外部的控制不能保证目的的达到。完全由冲动摆布而无理智的判断是百害而无一利的,实际上是受一种他不能控制的力量摆布。
我们强调自由,但是首先应该明白,这种自由不是单纯意义上的身体的自由,而是理智的自由。我们都生活在社会中,或多或少地都会受到社会的制约,但是这种制约是不妨碍自由的。只有你违背了之中秩序,受到了违规的惩罚时,你的自由才受到限制。所以说只有遵守了这种默认的社会控制,才会达到自我控制。同样地,当你瞄准了学习目标时,你的第一反应是一种冲动,冲动迫使着你向目标靠近,但是你不可能马上达到你的目标,所以你的欲望受到限制,这才是两难地,也是关键地。只有在看清事实,然后付诸行动之后,你的欲望才可能向目标转变。比如说,我想做个知识渊博的人。高中的我甚至幻想着同时具备语文老师的语文水平,数学老师的数学水平,英语老师的英语水平等等。但是,沉浸在幻想中,终归是空想。我应该认清事实,我处于什么水平?成为全能人才是否有可行性?要想提高学习成绩该如何制定行动计划并施行?虽然我不可能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去从事各方面的研究,但是最起码我没有停留在空想阶段。设想,如果当时任凭幻想泛滥,也许现在的我都没有机会接触《经验与教育》这本好书吧。
从这三点看来,我觉得杜威的教育思想里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孔子的“中庸“思想。如果说在《论语》中,“中庸“是孔子解决一切问题的最高智慧。那么在《经验与教育》中,“中庸“是杜威平衡学生自身与教师教育关系的最高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