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要充分考虑城市地形的影响,设在地势较低处,便于城市污水自行流入厂内。 3)要尽量靠近排水受纳体(水体或荒地),以减少不纳污管段(中途不再接收污水的管道)的长度,利于污水排放和利用。受纳体应有足够的环境容量,减少处理水对环境的影响。
4)厂址要尽可能少占或不占农田,并且拆迁量小。并且在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段,便于施工,降低造价,尽量利用坑塘洼地和滩地。
5)要选择有适当坡度的地段,以满足污水在处理流程上的自流要求。
6)结合污水的出路,考虑污水回用城市绿地灌溉和农业浇灌的可能,厂址应尽可能与回用处理后污水的主要用户靠近。
7)厂址不能设在雨季易受水淹的低洼处,避开洪水淹没区域。
8)厂区要有方便的交通、运输条件和良好的水电供应,并要考虑备用电源。 9)污水厂选址要注意城市近、远期发展问题,结合总体规划一并考虑用地应留有扩建的余地。
(二)污水厂位置选择:依据园区总体规划及地形勘查,综合考虑有关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方面的条件,污水厂厂址拟选在园区外西北方向的荒地。
(三) 污水处理厂用地规模:根据园区污水总量的预测,确定到规划期末2030年园区排污总量为5.5万m3/日。因之污水处理厂用地面积定为:44000㎡。符合用地指标。
表4—3 园区污水处理厂规划用地指标(m2·d/m3)
建设 规模 20万以上 10-20万 污水量(m3/d) 5-10万 2-5万 1-2万 一级污水处理指标 用地 指标 0.3-0.5 0.6-0.6 0.5-0.8 0.6-1.0 0.6-1.4 二级污水处理指标 0.8-0.8 0.6-0.9 0.8-1.2 1.0-1.5 1.0-2.0 4.4.3 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要求
污水厂的总体布置应根据厂区内各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功能和流程要求,结合厂址地形、气象和地质条件等因素,经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并应便于施工,维护和管理。污水厂附属建筑物的组成及其面积,应根据污水厂规模,工艺流程和管理体制等结合
第16页 共75页
当地实际情况确定,并应符合现行的有关规定,其设备及管材应有保温防冻措施。污水厂的供电宜按二级负荷设计,以维持污水厂最低运行水平的主要设备的供电,并应设置备用动力设施。厂区内绿化面积不宜小于全厂总面积的30%。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参照《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及相关建筑设计规范进行。 4.4.4 污水厂水质标准
(1)凡排入下水道的污水水质应符合《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 (CJ343—2010)之规定;
(2)凡直接排入水体的污、废水应符合国标TJ36-79及国标GB8979-88之规定; (3)凡经污水厂处理排入河道的污水水质应符合国标GB18918—2002一级B标准之规定。
第五章 污水处理工艺方案
5.1 污水处理厂规划建设规模
5.1.1、现状污水排放量
**规划用地为14.16平方公里,远期人口约5万人,根据提供的资料和现场调研,2011年底,企业的实际排放水量为8020吨/日,开发区内现有多种门类的工业企业。为使污水厂进水水质稳定,保证处理效果,要求进水水质满足《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对于达不到污水处理厂COD500mg/l进水标准和一些特殊废水的企业必须做前期预处理后才可排入污水处理厂。
根据开发区企业实际入驻和生产情况,把开发区企业分成3类:已进驻开工生产企业;近期计划进驻的企业;远期规划进入的项目。
污水排放量预测为:近期(2015)2.4万吨/天;远期(2030)5.5万吨/天。 5.1.2 设计进水水质预测一览表
表5—1 第一期水质预测(现有企业污水加生活污水)
水质指标 预测数值270 (mg/l) 480 400 30 40 5 6—9 BOD5 COD SS NH4+—N TN TP PH 第17页 共75页
表5—2 第二期水质预测(计划入驻工业园工业废水)
水质指标 预测数值350 (mg/l) 700 300 200 100 20 6—9 BOD5 COD SS NH4+—N TN TP PH
5.1.3 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的确定
本工程考虑到污水厂最终受纳水体是喀拉喀什河流域,根据喀拉喀什河流域的要求和回用中水的要求,污水处理厂最终出水应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标准之规定。其各项控制指标如下:
表5—3 设计出水水质一览表
NH4+—出水水质指标 BOD5 COD SS N GB18918—2002一级≤10 A标准(mg/l) ≤50 ≤10 ≤8 ≤15 ≤0.5 6—9 个/L TN TP PH 菌群数 1000大肠杆
5.1.4 污水处理厂处理程度
根据以上分析的进、出水水质,得出污水中主要污染物处理程度,见下表: 表5—4 主要水污染物处理程度一览表
主要水污染物 处理程度(%) BOD5 ≧96.3 COD ≧89.6 SS ≧97.5 NH4+—N ≧73.3 TN ≧62.5 TP ≧90 5.2 污水处理工艺技术方案选择
5.2.1 工艺技术方案选择原则
在污水处理厂设计选择污水生物处理系统时,应本着如下原则进行比较分析: (1)所选工艺必须技术先进、成熟,对水质变化适应能力强,运行稳定,能保证出水水质达到排放标准的要求,特别是作为扩建工程,其工艺选择为了和已建工程协调,为了便于设备维修和运行管理,应重点考虑已建工程工艺的处理效果。
第18页 共75页
(2)所选工艺应减少基建投资和运行费用,节省占地面积和降低能耗。 (3)所选工艺应易于操作、运行灵活且便于管理。根据进水水质水量,应能对工艺运行参数和操作进行适当调整。
(4)所选工艺的操作维护应方便简单、易于管理。
(5)污水处理工艺的确定应与污泥处理和处置的方式结合起来考虑,污水处理排除的污泥应易于处理和处置。 5.2.2 工艺技术方案选择思路
对于**污水处理厂,其污水处理工艺的选择是根据进水水质情况和出水水质要求并结合以上原则来确定的,从进厂污水水质情况来看BOD5/CODcr=0.56,污水可生化性较好,只要严格控制有毒有害物质进入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时有保障的。
从污染物要求达到的去除率来看,BOD5的去除率为96.3%,CODcr的去除率为89.6%,NH3-N的去除率为73.3%,SS的去除率为97.5%。从国内外运行的实力来看,要实现上述污染物质的去除率,采用生化处理时可以实现的,而且也是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的。不仅投资省、运行费用低、管理方便,更主要的是处理效果较稳定,因此本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采用生化处理为核心工艺。
生化处理工艺有多种类型,选择何种处理工艺是污水处理厂设计的关键,处理工艺选择是否合适不仅关系到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效果,而且还将影响工程的投资、运行稳定性、运行费用和管理等方面。因此,必须根据国情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对生化处理工艺进行慎重选择,以获得最佳处理效果。对于本工程,主要是去除BOD5、CODcr、NH3-N、SS、P等污染物。
对于含工业废水较多的污水,单独采用好氧工艺时很难达到较好的处理效果,且有可能对好氧系统产生不利影响。水解酸化反应可以将废水中难生物降解物质转变为易生物降解物质,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故考虑加上一个水解酸化过程,在水解阶段,把固体物质降解为溶解性物质,大分子物质降解为小分子物质,酸化阶段把碳水化合物降解为脂肪酸,以利于后续的好氧生物处理。 5.2.3 工艺对比
所有生物除磷脱氮工艺都包含厌氧、缺氧、好氧三个不同过程的胶体循环。按照构筑物的组成形式、运行性能以及运行操作方式的不同,又分为悬浮型活性污泥法和固着型生物膜法两大类,用于城市污水厂的悬浮型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工艺主要有三
第19页 共75页
个系列:(1)氧化沟系列;(2)A2/O系列;(3)序批式反应器(SBR)系列。
废水经过水解酸化后进入好养活性污泥处理工艺,在实践中证明运行效果较好的活性污泥工艺主要有A2/O、SBR类及其变型工艺等,以上工艺是建设部、国家环保总局、科技部联合制定的《城市污水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中,10万m3/d以下城镇污水处理推选工艺。(氧化沟具有池深浅,占地面积大的缺点;又因采用表面曝气,具有充氧效率较低的缺点。经项目所在地区实践证明,已不再采用此工艺)
现对两种工艺“A2/O法工艺”和“SBR工艺”分别介绍如下: (一)A2/O工艺简介
A2/O工艺亦称A/A/O工艺,是英文Anaerobic-Anoxic-Oxic第一个字母的简称(生物脱氮除磷)。按实质意义来说,本工艺称为厌氧-缺氧-好氧法,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的简称。
【传统A2/O工艺】
A2/O工艺是一种典型的除磷脱氮工艺,其生物反应池由ANAEROBIC(厌氧)、ANOXIC(缺氧)和OXIC(好氧)三段组成,其典型工艺流程见图5—2,其特点是厌氧、缺氧和好氧三段功能明确,界限分明,可根据进水条件和出水要求,人为地创造和控制三段的时空比例和运转条件,只要碳源充足(TKN/COD≤0.08或BOD/TKN≧4),便可根据需要达到表较高脱氮率。
常规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呈厌氧(A1)/缺氧(A2)/好氧(O)的布置型式。该布置在理论上基于这样一种认识,即:聚磷微生物有效释磷水平的充分与否,对于提高系统的除磷能力具有极端重要的意义,厌氧区在前可以使聚磷微生物优先获得碳源并得以充分释磷。常规A2/O工艺存在以下三个缺点:(1)由于厌氧区居前,回流污泥中的硝酸盐对厌氧区产生不利影响;(2)由于缺氧区位于系统中部,反硝化在碳源分配上居于不利位置,因而影响了系统的脱氮效果;(3)由于存在内循环,常规工艺系统所排放的剩余污泥中实际只有一少部分经历了完整的放磷、吸磷过程,其余则基本上未经厌氧状态而直接由缺氧区进入好氧区,这对于系统除磷是不利的。
进水 出水
厌氧池(A) 缺氧池(A) 好氧池(O) 二沉池
混合液回流
第20页 共7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