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设计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XX小学教师集体备课教学设计(模板) 主备教师: 授课班级: 六(1)班 教学科目: 数学 教学时间: 2020 年 4 月 日 教学内容: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教材解读: 教学时间: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是比的实际应用,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认识图形放大与缩小的现象,知道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后,只是大小发生了变化,但形状没变,从而体会图形相似变换的特点。 学情分析: 在本节课的学习之前,学生对于比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平面图形的知识有了一定的积累,而且学生对于生活中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现象并不陌生,但是对于图形基本形状不变的基础上进行放大或缩小的具体方法不明确。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含义; 2、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的图形放大或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 3、经历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过程,体验从实践中学习的方法,感受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现象。 教学难点: 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的图形放大或缩小 教具准备:课件、直尺、方格纸 教 学 流 程 学生学习活动 教师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通过让学生观察交流日常生活中的照片,用放大镜看报纸、投影仪放大图片、人和影子等现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情境体验 1、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再汇报。 用放大镜看书、投影仪放大图表等都是把物体放大,照相是把物体缩小 2、学生讨论、交流,然后汇报。 二、探究新知 1、(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小组合作。 a、认识按2:1放大,也就是各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 b、在方格纸上画一画。 c、讨论: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斜边是否也变为原来的2倍? (3)、学生小组讨论并相互交流 (4)、各组选派代表班内汇报、交流。

一、情境创设 1、教师用课件出示课本主题图。 教师:你们见过这些现象吗?这些现象中,哪些是把物体放大?哪些是把物体缩小? (板书: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2、你还见过哪些放大与缩小现象? 二、探究新知 1、探究图形放大的特点。 (1)、教师用课件出示例4。 (2)、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 引导学生按要求在方格纸中画图。(教师深入各组参与学生讨论活动) (3)、组织学生观察、归纳图形放大的特点。 (4)、组织各组汇报。 教师随学生汇报板书:一个图形1

2、学生探究图形缩小的特点。 (1)、学生小组中讨论、交流、探究。 (2)、学生在方格纸上按要求画出图形。 (3)、学生分别展示汇报自己的探究过程和结果。 (一个图形按1:3的比缩小后,图形各边的长度缩小到原来的1/3,但图形的形状没变。) 3、小结图形按比放大或缩小的特点。 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然后派代表汇报。 (图形的各边按相同的比放大或缩小后,只是大小发生了变化,形状没变。 三、应用反馈 学生独立完成,并在小组中相互交流,汇报,说一说图形变化特点。 四、课堂小结 学生畅谈收获。 课堂达标测评练习: 按2:1的比放大后,图形各边的长度放大到原来的2倍,但图形的形状没变。 2、组织学生探究图形缩小的特点。 (1)、教师:如果把放大后的三个图形的各边按1:3缩小,图形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2)、组织学生动手画图。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探究,动手画一画,体验图形缩小的现象,培养动手操作的能力,同时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3)、教师组织学生展示画得较好的图形。 设计意图:让学生汇报自己的活动过程及结果,使学生体验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同时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汇报发现,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 3、组织学生探讨图形按比放大或缩小的特点。 三、应用反馈 完成教材第60页“做一做”,练习十一第一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过程中设计“想一想”、“议一议”、“画一画”、“比一比”等学习活动,让学生体会将图形放大、缩小的方法,获得将图形按一定的比进行放大、缩小的经验。 1、先按4:1把下面的三角形放大,再把放大后的图形按1:2缩小。 2、把图形放大或缩小后得到的图象与原图形相比,大小 ,但形状_____。 3、出示方格纸及相应图形: (1)将三角形按1:3缩小 (2)将长方形按2:1放大 2

板书设计: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图形的各边按比放大或缩小后, 大小发生了变化,形状没变。 课后反思: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重视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语言来表述图形放大与缩小的过程,觉得按什么比放大与缩小比较难理解。在这一过程的教学中,当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了原长方形到放大后的长方形的变化过程后,随之发现对应边的比,后到图形的比,然后培养学生用规范的语言阐述出图形是如何放大的;再类推出图形的缩小的方法,结果在练习的反馈是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此接受上有困难,分不清放大与缩小的现象,描述不出来。但经过引导学生再仔细观察、对比后,学生不难找出其中的规律,如按2:1放大就是每条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比的后项是1;按1:2缩小就是每条边缩小到原来的2倍,比的前项是1,同时学生还明白了图形的形状是不变的。

3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设计

XX小学教师集体备课教学设计(模板)主备教师:授课班级:六(1)班教学科目:数学教学时间:2020年4月日教学内容: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材解读:教学时间: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是比的实际应用,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认识图形放大与缩小的现象,知道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后,只是大小发生了变化,但形状没变,从而体会图形相似变换的特点。学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92clo43l9i17c19373fh7l7tx29ybm00g3v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