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上位学习 C.总括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奥苏贝尔
解析:答案:A【解析】哺乳动物是狗的上位概念,先学习了上位概念,再学习下位概念,这是下位学习,也叫做类属学习。
25.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考试测验时,测验达到目的的程度称作实验的() A.效度 B.信度 C.区分度 D.难度
解析:答案:A【解析】达到想要测量的目的称为效度,多次测量的一致性程度称为信度。
26.《学记》中说“不陵节而施”,这句话体现了( )教学原则。 A.因材施教 B.循序渐进 C.巩固性 D.启发性
解析:选B。【解析】“不陵节而施”是指依据学生的程度,不跨越进度,不超出其能力来教导,就叫做循序渐进。指教育中要遵循循序渐进或系统性的教学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
11
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运用。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7.以下几项属于技能的是( )。 A.婴儿喝母乳 B.刷牙 C.随意地眨眼睛 D.化妆的指导书
解析:答案:B【解析】AC属于本能行为,D属于知识不属于技能。 28.思想品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解析:答案:D 【解析】道德行为是衡量一个人道德品质的标准,德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 29.影响受教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的因素是( ) A 政治经济制度 B 科学技术 C 生产力 D 文化
解析:选C。【解析】教育的发展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等物质条
12
件作保证。生产力的发展为教育提供了物质条件,并要求教育有相应的发展,为物质生产提供所需的人才。生产力影响受教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因此,本题答案选C。
30.根据研究目的,改变或控制某些条件,以引起被试某种心理活动的变化是( )
A.实验法 B.调查法 C.问卷法 D.观察法
解析:答案:A【解析】对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中,实验法的考察。实验法是指根据研究目的,改变或控制某些条件,以引起被试某种心理活动的变化,从而揭示特定条件与这种心理活动之间关系的方法。
31.强调启发式教学,并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的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家是( )。 A.孟子 B.孔子 C.荀子 D.墨子
解析:【答案】B。解析:孔子最早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强调启发式教学。
32.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体现了知觉的什么特性?( )
13
A.恒常性 B.理解性 C.知识性 D.选择性
解析:【答案】B。解析:人在知觉某一事物时,总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认识它,并把它用词语标示出来,这种感性认识阶段的理解就叫知觉的理解性。
33.某学生上课走神,突然被叫起来回答问题,这时他的情绪状态是( )。 A.热情 B.心境 C.激情 D.应激
解析:【答案】D。解析:学生上课走神,突然被叫起来回答问题是紧张的情绪,既是应激。
34.学习后立刻入睡,保持的效果往往比学习后继续活动保持的效果好,这是由于( )。 A.过度学习 B.记忆的恢复现象
14
C.无倒摄抑制的影响 D.无前摄抑制的影响
解析:【答案】C。解析:遗忘的理论有一种干扰说。干扰说认为,遗忘是由于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所致。一旦干扰被排除,记忆就能恢复,而记忆痕迹不会消退。干扰说可用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来说明。前摄抑制是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后摄抑制是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早晨起来学习效果好是因为早晨之前在睡觉,没有前摄抑制,只有倒摄抑制。而有些同学喜欢晚上睡觉之前学习,是因为晚上睡觉前只有前摄抑制,而没有倒摄抑制,因为学过之后就睡觉了。也就是说早晨和晚上只受到前摄抑制或后摄抑制其中一种的干扰,而一天中间学习的材料既受到前摄抑制,又受到后摄抑制的干扰,即受到了双重抑制的干扰。故选C。 二、多项选择题
35.近代教育的基本特征包括( )。 A.国家加强对教育的重视干预 B.初级义务教育的实施 C.教育的世俗化 D.重视教育的立法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