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从“板鸭”走向“野鸭”
一、老师请别成为“板鸭”制造者
某日,偶上网看到一篇教育杂文《我是怎样变成一只小板鸭的》,读后让我沉思良久,感慨万分,现将文章主要意思摘录如下: 刚出壳时,我是一只人见人爱的小小鸭,美丽的小河是我嬉戏的乐园。不久,我上学了。开学第一天,我满怀喜悦地上学校,可刚向妈妈道完再见,一只凶巴巴的老鸭子就挥舞着教鞭,把我赶到一间摆满书的屋子里,命令我把每一本书从头到尾抄十遍。我一看,太没趣,大叫“不抄,不抄”。老鸭子狠狠地抓住我的脖子说:“不抄,我就叫你变成'小填鸭'。”说完,就给灌了一瓶“乖鸭子表现”纸酱,接着把我拎到一个挂着“考鸭”牌子的教室里,黑板上写着“我要做一只听话的鸭子”,“快写,好好地写一写。”我又冷又怕,一个字也写不出来。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老鸭子推门而入:“看样子,你是一只挺难管教的鸭,得好好调教下。”于是,我又被赶到一个摆着臭烘烘的“纸酱”桶旁,老鸭恶狠狠地叫着:“说,什么才算是听话的鸭子,不说,我就叫你变成'酱鸭'。”天哪,又臭又粘的“纸酱”直往我口里钻,紧要关头,我大叫一声:“听话就是老师说什么我听什么,老师让我做什么就做什么。”“好”,顿时,我的周围响起了一片掌声,鸭校长给我一个大大拥抱:“祝贺你,你已成为我校第九千九百九十九名‘板鸭学员’。”可我已彻底麻木了,心中只有两个字在回响“听话…听话”。
这也许是对我们传统教育夸张的写照,然而,在我们现实教学中,这种现象是不是就不存在了呢?请看: 【片断一】
某教师在教《瑞雪》一课
师:同学们,知道雪化了以后是什么?
生(一生高举“我我我”被点名后起立):雪化了以后是春天。 师(一惊):还有别的答案吗?
生(众生受启发后高举):雪化了以后小草发芽了,花儿开了------
师(不悦):我现在问的是雪化了以后变成什么。 生(恍然大悟)齐喊:水。 【片断二】
某小学一年级的课堂上,黑板上写着一个“云”字,一个小男孩被老师叫了起来:“这是什么字?”小男孩清脆地答道“是‘云’字。”老师的脸沉了下来:“老师怎么教你们说的,谁来纠正。”一个小女孩站了起来,背书般地大声说:“云云云,白云的‘云’,横、横、撇折、点。”老师笑了:“对了,老师不是教过吗,每个小朋友都要这样说才对。”
众所周知,孩子们正处于接受能力最强,学习语言最快的年龄,却长年累月地被这样机械地栽培着,你能说孩子不会变成一只又一只的“小板鸭”?在教学工作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的思维是最没有束缚的,是最活跃的,他们的脑子里装着许许多多奇异的火花,只要得到一个小小的思维空间,他们就会发挥想象,开始创造。在课堂上,让学生跟着教师想法转,不允许有独特见
解,就是扼杀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只有诚恳地鼓励他们发表不同的意见,尊重他们,才能创设一个和谐的氛围,让学生全面自由地发展。其实,孩子们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都不需要“培养”,因为那是与生俱来的,可是,通常情况下:儿童从接触这个世界开始,人们便不断地告诉他们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他们的思想正是这样一点一点地被套住。正如小马过河一样,为什么不让他们自己去试一试呢?然而,在真实的教学中,该如何落实呢? 二、别从“板鸭”到“野鸭”
在现实教学中,我们往往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形:课堂上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结果,学生们“信口开河”,思维“四处驰骋”,课堂效益成为了一句口号,教学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孩子们从一只小板鸭变成了一只只“小野鸭”,那么,这个“度”该如何把握呢?请看下面围绕一堂课展开的争议: 教学内容:人教版第一册《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片断】
生齐读完最后一句话:燕子妈妈笑了,说:“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师:燕子妈妈为什么笑了? 生:我知道:因为小燕子很听话。 师(认真):我是说燕子妈妈为什么笑了?
生(高高举手):因为小燕子完成了妈妈布置的任务。 师(耐心):我是问:为什么燕子妈妈听了小燕子的三次回答就笑了?
生:因为小燕子观察得很仔细,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
对于这样一个环节,办公室里就展开了争议,我们暂且称为A、B方。
观点A(反对),关键词:发展、创新 观点B(认可),关键词:主导地位
A:学生是发展的主体,具有较强的发展性,就教学价值而言,教师应充分关注每个学生的整个活动过程,并积极帮助学生,促进他们身心和个性的发展,面对这两次发言,教师有些“无动于衷”,这怎么能成为优课呢?
B:新课程中,教师的作用是什么?这个小片断或许能给我们一定的启发:为什么课堂总有学生“我思固我在”,或者是不假思索,信口答来,正因为这些学生缺少一种“自我意识”,教师通过这两次认真而耐心地提示,积极呼唤学生的“自我意识”,让他们清楚意识到我的存在、我的思维、我的价值,从而在教师的关注中,学生学到了知识、增强了意识。
A: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能艺术地评价我们的学生,假使教师在第一次评价学生的回答时,说上这样一句:你已经说到了一些,但请你再想想,燕子妈妈除了高兴小燕子的听话外,还更高兴小燕子怎么样。那么,学生就会顺理成章地答出:“小燕子的仔细观察。”因而,我们要时刻牢记,学生是具有发展性的,我们应不断为他们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B: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一是学生不清楚学习的任务、目的;二是在讨论的过程中偏离了主题,
教师是“旁敲侧击”,还是“针锋相对’,有时,还是需“针锋相对”直视学生,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及时给予帮助和关爱,认真而耐心,相信在教师的引导与呵护下,学生学习的情感、态度都会不同程度地有所投入和端正。
争论还在继续着,这也许就是我们教改中最最困惑的,但不管怎样,突出课堂的主体,关注学生的发展,张扬学生的个性,这应成为语文教学永恒不变的主题,但是千万不要成为“板鸭”制造者,也别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让孩子们成为一只只“野鸭”。
最后,引用天津师范大学语文教授田娜的一句话:“语文教学的改革,不要全盘否定过去,要汲其精华,去其糟粕,在相对稳定的状态下,不断创新、不断进步、不断改革。”我想,这才是教改的正确方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