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学习毽球的基本技术、利用毽球学习传递丰富含义、柔韧性练习三个基本环节。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地获得这些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摆在老师面前的一个课题。
在处理本节课时,我先从学生熟悉的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出发导入新课,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通过讲解练习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个基本掌握。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根据刚刚所学内容,从而进一步熟练技能过程,最后,通过一段游戏活动,利用毽球摆出图案,表述图案所代表的含义:团结、爱心、全面 发展等含义从而使学生情感得到了升华。
整个教学流程中,从学生体验入手,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进而重点探究了有关技能的形成,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这种方法很受学生的欢迎;学生小组的合作探究和交流,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整个课堂确实成为了学生的课堂,通过学生自己的活动获得了知识。
当然,课堂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如对时间的控制上,引导学生讨论时,放得过开,没有及时收回,导致出现前松后紧的现象,练习巩固时间的较少;其次,对学生的评价方面评价方法过于单一,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没有全部照顾到;这些都将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 本节课是在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提高对传统运动项目热爱素养的教学理念下设计的,它改变了以往过分强调知识传授的倾向,而将科学探究贯穿于整节课中,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整节课学生在学习中观察,在观察中学习,在练习中交流,在交流中共同提高,锻炼了学生的运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合作交流的能力。运动技能的生成是一个主动探究的过程,我注重激发和引导 学生主动探究、认真观察、归纳总结、形成结论,同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科学态度。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力求做到:
1、充分利用无形的课程资源——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运动技能信息进行课堂教学,落实“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教学思想。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从生活实际出发,又最终回归到解释生活中的问题,不仅活跃教学气氛,更重要的是缩小了教材和生活的距离,同时使学生感到民族传统技能的确是一门与生活、生命密切相关的项目。
2、融进构建知识体系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的思想。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构建知识体系,学生能对所学知识有更进一步的理解,会澄清一些模糊的概念,建立起一个完整的技能系统。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我主要是按照自己的预设展开教学,缺乏对学生动态生成教学的设
计。如果能让学生自行设计练习方案,效果会更好。
课标分析
毽球运动是一项古老而又新兴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着2000多年的历史,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它具有较强的健身性、趣味性、观赏性、和对抗性。本课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毽球运动,掌握其基本技术,达到增强体质目的。同时在教学活动中锻炼了学生的灵敏性、柔韧性协调性等身体素质。七年级的学生正处在身体和心理成长的发育期,毽球运动让同学们获得了一些运动技能的能力和认知水平。让学生在运动中获得自信和成就感。我们也应该看到学生间存在着一些体能和心里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所以本课在如何调动学生的活动兴趣、学习乐趣等方面成为重点突破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