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
对应学生用书P66
[基础·夯实]
一、识记字音
1.孺子(rú) .3.恻隐之心(cè) .5.不如荑稗(tí bài) ..二、通假字
1.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2.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3.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三、古今异义 1.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古义:在于
今义:在意,介意
2.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 ..古义:……的地方 四、一词多义
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同纳,结交 通徼,求取 同燃,燃烧
2.怵惕(chù) .
4.非由外铄我也(shuò) .
①非恶其声而然也 厌恶.??②无羞恶之心 憎恶.
1.恶?③廉君宣恶言 不好.
??④彼且恶乎待哉 什么.
??
更坐弹一曲 推辞2.辞?③莫辞.④故人西辞黄鹤楼 辞别.??⑤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 拒绝,辞却.
?非之心 正确?①是.
3.是?
?②人之有是四端也 这?.
?井 到?①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4.于 ?②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跟?.
①无辞让之心,非人也 谦让.
②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借口,托辞.
??5.而?③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表假设.
??④强恕而行 表修饰.
①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 表转折.②知皆扩而充之矣 表顺承.
?也 这样?①非恶其声而然.
6.然?
?②若火之始然 同“燃”,燃烧?.
五、词类活用 (一)名词活用 1.名词作状语 非由外铄我也 .2.名词作动词
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二)形容词活用 1.形容词作动词 舜明于庶物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1)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
熟:使……成熟
明:明白 事:侍奉
外:从外部
(2)旷安宅而弗居 .六、文言句式 (一)判断句
旷:使……空闲
1.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2.仁,人之安宅也 3.义,人之正路也 (二)省略句
(“也”表示判断) (“也”表示判断) (“也”表示判断)
自暴者不可与(之)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之)有为也
(三)状语后置句
1.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于乡党朋友”作状语,后置) 2.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于禽兽者”作状语,后置) 3.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介词结构“于孺子之父母”后置) (四)宾语前置句
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自”作“贼”的宾语,前置) (五)定语后置句
五谷者,种之美者也 (定语“美”后置)
[课文·译注]
孟子曰: “人皆有不 忍 人之心。 (1) 孟子说:“人都有不忍加害别人的心?即同情心?。 先 王有不 忍 人 之心, 斯 有不
古代圣贤的帝王有不忍加害别人?怜恤别人?的心,就有了不狠忍人之 政矣。 以不 忍 人之心,行不忍
心加害别人?怜恤别人?的政治。用怜恤别人的心施行怜恤
人 之 政, 治 天 下 可 运 之 掌 上。别人的政治,治理天下就能像把天下放在手掌上运转一样容易了。
(省略代词“之”)
?忍:狠心加害。不忍:怜恤、同情。之:最后一个为代词,代??? ?天下,其余均为结构助词“的”。以:用。行:施行。治:治理。?
所 以 谓人 皆 有 不 忍 人之心者, 今人乍
说人都有怜恤、同情别人的心的原因,?就在于?人们如果忽然见 孺子 将入于 井, 皆有 怵惕恻隐之心,?所以:……
?看见一个小孩将要掉到井里,都会有恐惧同情的心理,?的原因。
谓:说。今:假如,如果。乍:忽然。孺子:儿童、小?—— 非 ?
孩。于:到。怵惕?chù tì?:惊骇、恐惧。恻隐:同情。?——?有这种
所 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非 所以要誉于乡党
心理?的原因,不是想跟小孩的父母结交,不是想向乡里朋友朋友也, 非 恶 其 声 而 然 也。?所以:
?谋取声誉,也不是厌恶小孩的哭叫声因而才这样的。?……的
原因。内(nà):通“纳”。内交:结交。要(yāo)誉:“要”通“徼”,谋 求,求取声誉。恶(wù):厌恶。于:第一个作介词“跟”,第二个作介
词“向”。其:代小孩。而:因?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
?由此看来,没有同情心,就不是
果连词,因而。然:这样。?
人也;无羞恶之心, 非人也; 无辞让之心, 非人也;无
人;没有羞耻、憎恶心,就不是人;没有谦让心,就不是人;没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 义
有是非心,就不是人。同情心,是仁的发端;羞恶心,是义的
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由是观之:
? 发端;谦让心,是礼的发端;是非心,是智的发端。?由,从;是,这,这些;之,音节助词,没有实义。羞恶(wù):羞,羞耻,因自身 不善而羞耻;恶,憎恶,因别人不善而憎恶。辞让:推让、谦让。
是非:是,正确;非,错?人之有是四端也, 犹 其有四体也。 ?
误。端:开端、发端。?人有这四种发端,就好像他有四肢一样。
?之:用在主谓之间。犹:如同,?有是四 端 而 自 谓
??
?好像。其:代人。四体:四肢。?有这四种发端却自己说自己
不 能 者, 自 贼 者 也; 谓
不能做到仁义礼智的人,是自己残害自己;有这四种发端却说 其 君 不 能 者, 贼 其 君 者 也。?而:
?自己的国君不能做到仁义礼智的人,是残害自己的国君。?却。
谓:说。其:代人,? 凡 有 四 端 于 我 者, ?自己。贼:残害。?所有跟我一样有四种发端的人,?如果?
知皆扩而充之矣, 若 火 之 始 然,
都懂得扩充它们,?它们?就会像火刚刚燃烧一样?最终形成 泉 之 始 达。
燎原之势?,就会像泉水刚刚流出去一样?最终汇成大江大河?。
?凡:所有,一切。于我:跟我一样。而:并列连词。若:好像。然:同??? ?“燃”,燃烧。之:第一个代四端,第二、三个用在主谓之间。达:通。?
苟 能充之, 足 以 保 四 海; 苟 不 充 之,
如要能扩充它们,就足够用来占有天下;如果不扩充它们,
不 足 以事父母。”?苟:如果。之:代四端。保:?
??
用来侍奉父母都不够。”?拥有、占有。四海:指天下。?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2)
同情心,人人都有;羞恶心,人人都有;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之:每一分句中前
?心,人人都有;是非 心,人人都有。?一个为结构助词,
后一个?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
?
为代词。?同情心,是仁的发端;羞恶心,是义的发端;恭敬心,
礼 也; 是非之心, 智 也。仁义礼智, 非由外
是礼的发端;是非心,是智的发端。仁义礼智,不是从外部 铄 我 也, 我 固 有 之 也, 弗 思
强加给我们的,我们心中本来就拥有这些,只是不用心去思考、 耳 矣。 故曰: “求 则 得 之, 舍
领悟罢了。所以说:“向内心追求就能得到仁义礼智,不向
?由:从。铄?shuò?:本指以火销金,自 则 失 之。”
?内心追求就会失去它们。”?外至内而熔化,在此比喻从外部强加。
固:本来。之:最后三个?
?
均为代词,代仁义礼智。?
孟子曰: “人之 所以 异于 禽兽 者几 希,(3) 孟子说:“人用来显示跟禽兽不同的方式很少,
?所以:用来……的方式、方? 庶 民去之, 君子 存之。??一般人丢弃它,而君子保存它。 ?法。于:跟。几?jī?希:很少。?
?之:代人区别于?舜 明 于 庶 物, 察 于 人 伦,
??
?禽兽的表现方式。?舜明白万物之理,对人际关系观察细致了解透彻,?于:对。庶物:万物。明察:细致观察? 由 仁
???透彻了解。人伦: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他认为?是因为心中
义 行, 非 行 仁 义 也。”?由:由于,因为。?
??
有仁义才去施行,而不是用行动去推行仁义。”?行:施行,推行。?孟子曰: “万物 皆 备 于我矣。 (4) 孟子说:“对我来说,世间万物我都具备了?当然包括 反 身 而 诚,
仁义礼智?。反省自己后,?如果?认为自己是真诚的?即行仁、行义 乐 莫 大 焉。 ?反:反省。而:表假设。诚:意
?了?,再没有比这更大的快乐了。?动用法,认为自己是真诚的。
焉:兼词“于之”,于,比;? 强 恕 而 行, 求 仁 莫 ?之,代认为自己是真诚的。?尽力按照恕道去做,追求仁德再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