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2012浙江省高考语文试题解析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试题(解析版)

、语言文字运用(共

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分)

(浙江卷)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 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B. C. D.

昵(n》称 刍(ch (1)议 奇葩(pa) 绮(qj丽

质(zh j量 熟稔(r en 笑靥(y dn 木讷(n e)

D )

衣钵(b o)

因噎(ye)废食 瘙(s(o )痒难忍 物阜(f Q民丰

入不敷(f 口出

露(1 Q脸

当(d eng )真 顷(q j ng刻

解析:A质(zh j量应为质(zh )量;B露(I 脸应为露(I U脸;C笑靥(yd) 应为笑靥(ya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C )

A ?散文是倍受读者青睐的文体,古今中外的散文家凭借生花妙笔,写下了无数文采斐然、脍炙人口的名篇。 B .上课铃声过后,他才慌慌张张地冲进教室,“报告”声刚落,同学们轰堂大笑,原来他衣服的纽扣错位了。

C .毋庸讳言,得过且过、敷衍塞责的教师确实存在,但像“最美女教师”张丽莉那样爱生如子、恪尽职守 的人,才是教师队伍中的主流。

D ?作为领导干部,面对群众时需要很强的亲和力,只有贴近群众,和颜悦色而不是急言厉色,才能真正听 到群众的心声。

解析:A倍受应为备受;B轰堂大笑应为哄堂大笑;D急言厉色应为疾言厉色。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C )

A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温总理对于 一些地方房价还没有回到合理价位,调控不能放松的表态,让市场 对楼市调控政策放松的预期落了空。

B .要解决愈演愈烈的医患矛盾,既需要运用法律武器制止违法行为,更需要从根本上釜底抽薪....,进一步推 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C .中国古典诗歌所用的许多物象,本是无情无知的,但经过历代诗人反复继承、运用和发展,积淀 的象征意蕴,成为传统的审美意象。

D.毒胶囊事件是继三聚氰胺事件后又一起惊世骇俗..的丑闻,它再次给有关部门敲响了警钟:药品安全大如 天,万万不可掉以轻心。

..了丰厚

解析:A “对于”应改为“对”,表示人与人之间或人与事物之间的对待关系时, 只能用“对”,不能用“对于”。B釜底抽薪,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和前面的“从 根本上”语义重复,应删去“从根本上” ;D惊世骇俗,常指人因言行异于寻常而使 般人感到震惊,不用于事情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D )

A. 加强和改进艺术评论工作,弓倾艺术创作和群众艺术鉴赏水平,纠正不良创作倾向,是艺术评论家必须 承担的职责。 B. 《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要求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和特色化发展,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以 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

C. 计有机结合,

这本书精心选配了 10多幅契合文意的图片与版式设为读者营造了一个极具文化魅力的立体 阅读空间。

D. 智能电视的推出颠覆了人们心中电视机只是用来看节目的传统观念,用户可以方便地通过电视上网进行 一系列的社交、娱乐活动。

解析:A缺少动词,应在群众前加“提高” ;B缺少宾语,应在句末加“需要” ;C 句式杂糅,应将“选配了”改为“选配的” 。

5.从下列材料中选取必要的信息,为“食品添加剂”下定义。 (3 分)

① 食品添加剂是有意加入到食品中的物质。 ②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是防 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

③ 食品添加剂既可以是化学合成物质,也可以是天然物质。 ④ 食品添加剂加入到食品中的目的是改善食品的品质和色、香、味。

解析:该题目考查的是短句变长句, 首先要分析各个句子, 确定一个句子当主干, 然后将其他小短句通过增删等方法变换成定语或者状语,之后修改使之通顺并符合 题目要求即可。答案示例:食品添加剂是为了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 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有意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物质或天然物质。

6.使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描写性文字,要求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

(不超过 60 字)( 4分)

银杏树 初冬 疾风骤雨 凋零 解析:本题考查了词语的扩充,并且指定修

辞,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联想和想象 能力。示例:昨夜,疾风骤雨丝毫也不曾理会生命的感受;今晨,银杏树的叶子只 得华丽转身,扑簌簌凋零的片片绿叶仿佛瞬间蜕变,如同云霞般金黄、耀眼。

7.阅读以下新闻材料,根据要求答题。 (5 分)

不久前,某地一所高中对 700 名学生做了以“你觉得你离父母有多远”为主题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

的学生认为与父母有代沟,其中 6%的学生觉得离父母很远。很多学生说,与父母沟通时,除了学习再无别的话 题。 (1) 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 (2 分) (2) 就此现象谈谈你的看法。 (不超过 80 字)(3 分)

69%

解析:本题考查了语段的压缩和时事评论, 其中第一小题应注意材料数据的变换, 示例:调查显示,多数学生与父母存在代沟。 (或“调查显示,学习成了多数学生与 父母沟通的唯一话题。 ”)第二小题是从自我的角度入手,实际上和材料中的被调查 者是一类群体,这就要求考生必须明确自己的身份,示例:学生以学业为主,父母 关心成绩没错;但我们的成长路上不仅只有学习成绩,强健身体、培养兴趣、磨砺 意志、塑造品格等都应该成为交流的话题。

二、现代文阅读(共 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8—10 题。 (9 分)

国学是中国学问的根底。这个根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小学,一个是经学。经学就是“六经” 扩展,是十三经。其实十三经已经推衍开了,基本的还是“六经”

。“乐经”不传,实际上是“五经”

,再

。就是《诗

经》、《书经》、《周礼》、《周易》和《春秋》。这就是经学。汉代一大批注释、传疏、义证,晋唐又有一批,宋明 又有一批。清代重新回过头来再注再疏。后来的经学,不是经学的原典,而是经学史。中国的经学在中国学术史 上怎样流变,有汉宋之争,有明清之变。研究经学史,不了解清代学术不行,因为他们把字、词、义解释得更清 楚了,汉宋儒的不少错误得到了纠正。 不了解清代学

者对经学的重新检讨研究, 念字就会念错,发音就会不准确。

,重构儒家

对“五经”音义的校正,是清儒的一大贡献。

宋代重视义理,也就是“六经”的义理和思想。濂、洛、关、闽四大家,基本上都回到“六经” 的思想体系。重归“六经”并不是容易的事情。他们抓住了《周易》

。所以朱子研究《易》,二程对《易》的研究

极高深,张载也研究《易》。张载讲《易》是有名的,但在程颢、程颐面前,他主动让出一席之地。为什么清儒 反宋?他们觉得宋儒讲空话。 字音都没有念清楚,空谈义理,有什么意思?清儒就指出这个字那个字以前念错了。 这样一种功夫,主要的研究对象是针对“六经”

。清儒的原话,“读书必先识字”。你说“经”,是哪一本“经”?

是古文还是今文?具体是哪一个文本?所以清儒的功夫在甄别和辨伪,目的是恢复“经”的本原。要恢复本原, 必须有小学的功夫。小学的功夫就是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文字学是认字,训诂学是释词,把字词的意思解 释清楚。这还不行,还要懂音韵。说这个字,汉代这样读,宋代那样读,清代是这样读的。清儒把“六经”的字 一个一个弄准确了。所以要说国学,最主要的应该是经学和小学。要懂经学,就得懂小学。小学是工具和路径, 不懂小学,通经之路就走不过去,就没有能力研究经学。 8 ?下列对“读书必先识字”理由的说明,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朱子、二程等人在没有小学功夫的情况下研究《周易》

C )

,是空谈义理。

B ?有了对经学字词义的大量注疏,才有可能去研究经学在中国学术史上的流变问题。 C ?字音没有念清楚,字词意思没有解释清楚,就不能够恢复“经”的本原。

D.汉、晋唐、宋明注疏有不妥之处,汉宋儒在研究经学史的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错误。

解析:仔细阅读原文第二段,不难找到正确答案。

9 ?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D)

,以“六经”的义理和思想来重构儒家的思想体系。

A ?国学是中国学问的根底,而作为工具和路径的小学是经学的根底。 B ?宋代学者从《周易》入手重归“六经”

C ?清儒有着深厚的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功底,他们对“六经”的字逐一进行了校正。 D.只有纠正了“五经”音义中的错误,才能真正了解清代学者对经学研究的贡献。

解析:D项过于绝对。

10.

“后来的经学,不是经学的原典,而是经学史”的理由。

结合上下文,指出作者认为(3分)

解析:本题需要考生联系上下文,特别是下文有明确的暗示,答案示例:经过了

后人不断的注释、传疏、义证;在中国学术史上经历了流变。

(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 — 15题。(20分)

母亲的中药铺 甘典江

(1) 那时候,我最喜欢去的地方,一是新华书店,一是母亲的中药铺。前者,是因为我爱看爱买连环画; 后者,是因为我喜欢

嗅闻那些中药的味道,特别是咀嚼几片苦甜苦甜的甘草。

(2) 母亲当过赤脚医生。八十年代初,母亲参加医疗培训后,加入了城关镇合作医疗站。

(3) 医疗站在我读书的中学附近,临街两间旧木房。一间开处方和打针,另一间,是药铺。和母亲一起在 守药铺的,还有三个阿姨。一天到晚,她们就做三件事:

抓药,打针,织毛衣。除此之外,便是无休无止的聊天。

我注意到,她们抓药非常麻利,瞟一眼处方,就可以找到相应的抽屉。仅凭手抓,就基本准确,最后还是放进小 秤称一称,添点或减点。然后,把药倒入毛边纸或废报纸,包好扎紧,写几个字交待几句,递给别人。

(4) 只要一走进药铺,我就被一股浓重的药香包裹得严严实实,有点喘不过气来,但一习惯就好了。我望 着那些神秘莫测的抽屉,瞅着那些贴着标签的药名,兴奋不已:什么“半夏,黄精” 是曼妙的植物。当然,也有的是矿物和其他异类,比如“朱砂、雄黄、海马”

,什么“益母草、白芨”,都

,不由得使我产生了相关的联想:

,已成画

这朱砂,肯定就是国画中传统的红色颜料吧?李可染曾用顶级朱砂绘过四张毛主席诗意图《万山红遍》 史上的经典。至于雄黄,不就是许仙意气用事的东西吗?所谓的海马,只是相当于一条小鱼而已。

(5) 其中,我最喜欢的药草,是甘草。首先,是因为它的名字,甘草,望文生义,不就是“甘甜之草”吗? 昔时,神农氏遍尝百草,解毒靠的就是这宝贝。再加上,我自己就姓“甘”

就这样,我嚼着甘草成长着,自以为嚼出了甘草的本真之味,破解了甘草的一切密码。

,与这甘草,是家门,五百劫前,应

是同根而生之族。最早,是母亲教我嚼的甘草,一是因为它的药理,二是可以变相地替代水果糖,八十年代,任 何甜味都是奢侈品。

(6) 母亲还爱用党参来炖乌骨鸡和猪肚,补血。她营养不足,严重贫血。人参太贵,吃不起。还有金银花 和枸杞,母亲他

们都用来泡茶喝。自然,我也跟着全部享受到了。

2012浙江省高考语文试题解析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浙江卷)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B.C.D.昵(n》称刍(ch(1)议奇葩(pa)绮(qj丽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91xtn23fch4zk8m0hvkq6k2tg1xu6l00s7s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