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产品手册目录
饲料行业分析
1.1. 党中央把农业和农村作为重中之重
2003年3月18日上午,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回答人民日报记者关于新一届政府的工作目标和施政纲领的提问时,温家宝说,我认为这是一个总理今天应该认真回答的一个重大问题。我曾经把今后的工作概括为四句话。
第一,实现一个目标,这就是保持经济持续较快的增长,同时,不断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做到这点,就要继续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第二,抓住两个关键环节。一是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另一个是继续扩大对外开放。 第三,解决好三个重大的经济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就业和社会保障,第二个问题是财政的增收节支,第三个问题是继续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第四,推进四项改革。一是农村改革。农村改革包括农村税费改革,粮食购销体制改革,对农民补贴方式的改革,农村金融改革和农村医疗制度的改革。二是企业改革。继续把企业改革作为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致力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同时,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三是金融改革。一方面建立和完善金融监管体制,一方面要加快国有企业的改革,使其建立起真正的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四是政府机构改革。这个方案大家都已经知道,关键在政府职能的转变,成败与否在此一举。
页1第
1.2. 国际饲料工业科技动态与二十一世纪展望
一、在亚洲,拉丁美洲的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加,肉食消费日益增长,畜牧业和饲料工业将有很大发展。这些国家和地区中,不少是人多地少,饲料资源供应不足。要解决饲料短缺问题,一方面要靠增加进口,另一方面要靠技术进步。因此,掌握国际饲料科技动态,根据自己的国情选择采用最适用技术,对推动饲料工业发展至关重要。 二、高科技的生长点
在农业学科领域一般公认的高科技生长点,一是计算机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一是生物技术,特别是基因工程的开发与应用。
长期以来,生物学研究处在基于概率的“手工业”式的实验性科学阶段。近来的成就表明,在“定向性”或“可预期性”方面似有突破性进展。计算机技术与生物工程的结合将大大加速这一科技领域的发展速度。计算机与生物技术的进展将给饲料工业和饲养业带来深远的影响。 三、饲料与畜牧科技发展的热点
动植物新品种:在动物方面,由人工授精到卵移植的有性繁殖科学技术对畜牧业起了并将继续起着很大的作用。
动物育种除继续朝着高产优质发展外,一个振奋人心的动向是通过基因转移培育专供人类器官组织移植用的动物品种。
在农作物方面,传统的育种技术加上作为高科技生长点的基因标记与基因转移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将给饲料工业和饲养业带来更多的高产优质或有特殊用途的作物品种和饲料添加剂。 在良种繁育和市场流通方面,有关公司正在建立一种“确保品种特征”的产-供-销一条龙体系(Identity Preserved Grain Program),从种子培育、谷物种植、收获到储存运输等每一个环节来确保提供给用户的是该用户所需要的专用优良品种。为此,孟山都与嘉吉(CARGILL)公司建立了全球范围的合作。
饲料添加剂:禁止把抗生素作为促进生长的添加剂在饲料中使用的趋势更为明显。非抗生素类促进生长或保健用添加剂的应用将相应扩大。
近来在酶制剂及有关产品的开发与应用方面进展较大。
有机微量元素(Organic Trace Minerals)由于结合的方式与程度不同,其效力可以有相当的差别。此外,与普通的无机微量元素相比,有机微量元素在预混料中可显著提高维生素的稳定性。 目前配合饲料中应用的工业生产的氨基酸有赖氨酸和蛋氨酸两种。其他限制 页2第
氨基酸因成本太高,尚不能用于商业生产,但看来只是时间问题。届时配合饲料中的蛋白质的氨基酸将更加平衡,总蛋白含量可望近一步降低,既有利于蛋白资源的利用,又减少了粪便中的氮排出量,有利于保护环境。
保健营养品(Nutraceuticals)是近年来食品工业中流行的一个新词。该词一般说来指的是一些来源于天然的,对人体健康,防老与防病有特殊作用的添加剂或食品。最近在饲料工业中这一词汇也开始流行起来。
饲料配方:由于饲料成本是畜禽饲养成本的主要构成部分,应用营养学方面的一个重要趋向是从最低成本配方向最大收益模型的发展。
最大收益配方模型最适合于“饲料-饲养-屠宰-加工”的一条龙经营系统。但国外较为先进的商品饲料公司也在推行这一技术体系。饲料公司的技术服务专家运用这类模型,将畜产品的预期价格、畜禽品种特征、饲养条件等方面的信息输入电脑,即可向客户提出最佳的饲料配方和饲养方案。
现代化饲料企业目前还利用饲料配方优化技术包括影子价格,指导饲料原料的采购和饲料原料在企业内的合理使用,指导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利用,从而提高企业的效益与竞争力。现代化技术与现代化经营管理相结合,这也是饲料工业发展的总趋势。 加工工艺与设备:饲料加工工艺与设备也总是在不断革新。
以上实例还给人们以启示:饲料科技的研究开发,需要跨学科的合作;面对二十一世纪的挑战,需要跨世纪的人才。
1.3. 未来我国饲料工业生产将会更加集中
目前世界上不到25%的饲料厂家生产的配合饲料却占世界总产量的80%。美国在1979年有1万多家饲料加工企业,1995年就只剩2000多家,但产量却增长了两倍。
因此,随着饲料市场的竞争加剧,我国必将出现一批饲料企业集团,饲料生产更加集中将成为我国饲料工业发展的一个大趋势。我国饲料工业的规模将不断扩大,饲料企业的数量则会减少,而产量却大大增加。
中国的饲料行业将出现一片繁荣的景象。
页3第
第二章 普通原料介绍 一般配合饲料原料分类2.1.
2.1.1. 通常原料(偕称大料)1. 草粉类饲料(苜蓿草粉、松针叶粉、蚕豆茎叶粉等);
2. 能量饲料:谷实类(玉米、稻谷、小麦等);糠麸类(小麦麸、米糠等);油脂类(动植物脂肪);薯类加工副产品(薯类及其粉渣、糖蜜等);
3. 蛋白质饲料:植物蛋白质(饼粕蛋白类、玉米蛋白、叶蛋白);动物蛋白质(鱼粉、血粉、羽毛粉、蚕蛹等);单细胞蛋白质(酵母、藻类等);非蛋白氮及其他(尿素、再利用粪便等); 4. 矿物质饲料:常量矿物质饲料(食盐、骨粉、磷酸钙等);
2.1.2. 饲料补充料及添加剂(偕称小料)
5. 饲料补充料:微量元素饲料;维生素饲料;氨蛋酸饲料(蛋氨酸、赖氨酸等); 6. 饲料添加剂:保健助长剂(抗生素、抗球虫药、酶制剂等);产品工艺剂(抗氧化剂、调味剂及抗结块剂等);中草药添加剂;
2.2. 常用原料的特性
玉米2.2.1.
玉米是高能饲料,适口性好,易消化,可以任何比例用来生产饲料,有“饲料之王”的美誉。
页4第
1. 物理性质
颜色:黄玉米为淡黄或金黄色; ? 初粉碎有生谷味道;味道:略具玉米特有之甜味, ? ;0.75kg/L比重:玉米粒0.69kg/L— ?2. 特点
有效能量高,猪消化能(DE)3.44Mcal/kg,鸡化谢能(ME)3.28Mcal/kg; ?
适口性好; ?脂肪含量较高,不饱和脂肪酸较多; ?黄玉米含较多的维生素E和胡萝卜素,且含丰富的叶黄素,可使禽产品 ?着色; 3. 缺点
含赖氨酸(0.24%)和色氨酸(0.67%)低; ? 及叶黄素含量低;白玉米的胡萝卜素、维生素E ? 粉碎后不耐贮藏; ?我国饲用玉米分级标准
等级三级 二级一级 质量指示≥粗蛋白质% ≥≥9.0 7.0 8.0 <2.0 粗纤维% <1.5 <2.5 <2.6 % <2.3 <3.0
粗灰分水分含量一般地区不超过14%,东北、内蒙、新疆地区不超过18.0%。
4. 贮存
玉米的品质受储存期长短和储存条件的影响甚大,储存中品质的降低可 ?归纳为玉米本身成分的
变化,霉菌、虫、鼠污染产生的毒素两种;
受霉菌污染或酸败之玉米均会降低畜禽食欲及营养价值,故进口玉米或 ?购买玉米均应检测黄曲
霉素的含量,有异味之玉米应避免使用;
5. 判断玉米是否耐贮存的几个因素
水分含量:温差会造成水分的移动,高水分之玉米即成为发霉之源; ? 页5第
已变质程度:发霉的第一个征兆就是轴变黑,不变色,最后整粒玉米成 ?烧焦状;
破碎性:玉米一经破碎即失去天然保护作用; ? 其他:虫蛀、发芽、掺杂程度; ?2.2.2. 小
麦
小麦的有效能值稍低于玉米,但蛋白质含量较高,是良好的饲料原料。
1. 物理性质
颜色:白小麦呈淡黄色,红小麦呈茶褐色; ? 味道:新鲜带甜味; ? 0.83kg/L;比重:小麦粒0.72kg/L— ?2. 特点
有效能值高,猪消化能(DE)3.39Mcal/kg,鸡代谢能(ME)3.04Mcal/kg; ?
蛋白质含量较高,平均13.5%左右; ? 水分含量较低,较耐贮藏; ? 适口性好,易消化; ?其淀粉易糊化,有利于制粒; ?维生素E 含量较多; ?3. 缺点
赖氨酸含量低; ?不同品种的蛋白质变异大(10-17%); ?我国饲用小麦分级标准
等级三级 二级一级 质量指示≥10.0 粗蛋白质% ≥14.0 12.0 ≥<3.0 <2.0 <3.5 粗纤维% <2.0 <2.0 粗灰分% <3.0
水分含量冬小麦不超过12.5%,春小麦不超过13.5%;
页6第
2.2.3. 稻谷
稻谷是我国的主要粮食品种,南方不少地区已采用稻谷作饲料。 1. 物理性质(糙米)
颜色:白色直至淡黄色,发霉酸败为灰色; ?味道:新鲜米味,不可有酸败,发霉味道; ?比重:糙米粒0.72kg/L—0.79kg/L;碎糙米0.55kg/L—0.72kg/L; ? 2. 特点
脱壳后的稻米营养价值与玉米相当,可以任何比例用于畜禽饲料; ? 3. 缺点
稻谷的种子外壳即统糠约占整粒重的20-50%,粳稻谷的粗纤维含量高达 ?8%以上; 稻谷有效能较低,猪消化能(DE)2.29Mcal/kg,鸡代谢能(ME) ?2.63Mcal/kg; 粗蛋白含量较低(5-8%),赖氨酸含量低(0.29%); ? 我国饲用稻谷分级标准
等级三级 二级 一级 质量指示≥≥8.0 5.0 6.0 ≥粗蛋白质% <10.0 <9.0 粗纤维% <12.0 <6.0 粗灰分% <5.0 <8.0
水分含量不得超过14.0%;
2.2.4. 小麦麸
小麦制粉过程中留在20目左右筛上的粗麸部分称之为麦麸;制粉最后阶段分离出来的更细的一部分称为尾粉(次粉)。前者约占整粒的23-25%,后者约占3-5%,可把两者混合起来,统称为小麦麸。
页7第
1. 物理性质
颜色:淡褐直至红褐色; ?味道:特有香甜风味,不可有发酵发霉味道; ? ;—0.26kg/L比重: 0.18kg/L ?2. 特点
蛋白质含量较高,约为12-17%; ? 0.5-0.6%;赖氨酸含量较高,约为 ? 丰富;含B族维生素
和维生素E ? 质地疏松,具有轻泻性; ?3. 缺点
粗纤维含量较高,消化率较低; ?有效能值低,猪消化能(DE)2.24Mcal/kg,鸡代谢能(ME)1.6Mcal/kg; ? 4. 使用注意要点
由于质地疏松,特别适用于产前、产后的母猪、母牛和马; ?
喂肉鸡易造成肝脏肥大,降低屠宰率; ? 因含有效能低,不适宜喂肥育肉猪; ?我国饲用小麦麸分级标准
等级三级 二级 一级 质量指示≥≥15.0 11.0 13.0 ≥粗蛋白质% <10.0 <9.0 粗纤维% <11.0 <6.0 粗灰分% <6.0 <6.0
水分含量不得超过13.0%;
2.2.5. 米糠
米糠是糙米加工成白米的副产品,一般占糙米重量的7-10%,经压榨或溶剂浸提去除脂肪后的米糠称为糠饼或脱脂米糠。 1. 物理性质
颜色:全脂米糠淡黄或淡褐色,脱脂米糠黄或褐色; ? 页8第
味道:全脂米糠特有风味,脱脂米糠具米味; ?比重:0.29kg/L—0.34kg/L;脱脂米糠0.28kg/L—0.32kg/L; ? 2. 贮存
米糠因含油量高达14%左右,且含较多的酶及微生物作用,易酸败,降 ?低贮存温度及添加EDTA均可延缓氧化酸败的速度,添加抗氧化剂之抑制效果; 3. 特点
蛋白质及脂肪含量较高,粗蛋白约12.8%,粗脂肪约16.2%; ?
赖氨酸含量较高,达0.74%; ?含B族维生素丰富; ?有效能含量相对较高,猪消化能(DE)3.02Mcal/kg,鸡代谢能(ME) ?2.63Mcal/kg;
缺点. 4未脱脂米糠易酸败变质,不易贮藏; ?存在着高活性的抗胰蛋白酶因子; ? 适口性不太好; ?5. 使用注意要点
米糠喂猪不宜太多,以25%为,否则降低采食量,并引起下泻; ? 喂肉猪(育肥后期)易造成限脂变软,胴体品质变劣,大猪最好不用; ?
喂肉鸡若量大时,造成肝脏肥大; ?抗氧化剂可提高米糠营养效果; ? 我国饲用米糠分级标准
等级 质量指示 % 粗蛋白质 粗纤维% 粗灰分%
水分含量不得超过12.0%;
一级 13.0 ≥ <6.0 <8.0 二级 ≥12.0 <7.0 <9.0 三级 ≥11.0 <8.0 <10.0
饲料产品手册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