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绘本阅读价值及有效策略研究
王欢
镇江市江滨幼儿园 江苏 镇江 212003
摘要:优秀的儿童绘本是美术、文学、教育三者独特完美的结合,不仅讲述丰富多彩的故事,而且可以提升幼儿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创造能力,开启幼儿情感,帮助幼儿建构精神,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和良好阅读习惯。绘本是最适合幼儿使用的低幼读物,同时也是许多幼儿园早期阅读的使用材料。教师通过绘本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与想象力,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与发展需要的绘本材料,采用具有趣味性的、全面渗透的教育方式,使幼儿全方位吸收绘本所带来的冲击,从而获得审美、阅读、语言与创造能力,提高阅读与学习品质。 关键词:幼儿园;绘本阅读;价值;策略
2001年9月我国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首次明确了幼儿早期阅读在儿童教育中的特殊地位和必要性:“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多种方式的绘本,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已经势在必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提出:“为幼儿提供丰富、适宜的低幼读物,经常和幼儿一起看图书、讲故事,丰富其语言表达能力,培养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进一步拓展学习经验。”
绘本是用图画与文字,共同叙述一个故事,表达特定情感、主题的读本,通过绘画和文字两种媒介互动来说故事的一门艺术。绘本并不是一般意义上写给孩子的带插图的书,在绘本中,图画不再是点缀,而是图书的命脉。甚至有些绘本,一个字也没有,只有绘画来讲故事。绘本是一种艺术化、童稚化的幼儿阅读材料,是发展幼儿阅读能力、阅读兴趣的主要媒介,是最适合幼儿使用的低幼读物,同时也是许多幼儿园早期阅读的使用材料。早期阅读的意义不在于对绘本内容的记忆,而在于绘本阅读的过程。绘本的合理运用能给幼儿带来丰富的语言、阅读环境,使得幼儿在绘本的吸引与带领下超越其原有的语言形态。 一、幼儿园绘本阅读的意义与价值
一本优秀的绘本,可以让不认字的孩子,“读”出其中的意思。著名儿童文学家梅子涵这样说:“绘本与我们一般意义上认为的配图文字书不同,它不同于连环画,更不是动漫书,其显著特点是:在绘本中,图画不是对文字的解释,而有着自己独立的价值,优秀的儿童绘本是美术、文学、教育三者独特完美的结合。”由此可见,绘本阅读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有着积极的价值。 (一)绘本阅读能给幼儿美的熏陶,提升幼儿的审美能力
绘本画面精美,富有内涵,能给孩子美的熏陶。目前绘本中的图画部分,多数都是世界上知名插画家的作品,他们运用各种手法,或水彩,或剪贴,营造故事情节,让孩子在阅读过程中,享受文学,也感染到美学。《小牛顿爱探索科普绘本》就是由韩国、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美国、乌克兰、俄罗斯、瑞士
等国际知名画家参与创作的优秀绘本。这些绘本不仅绘画精美,构图、色彩能使阅读者在视觉上引起愉悦,而且每张图画都有丰富的内涵,图与图之间能呈现独特的叙事关系。绘本阅读在把孩子带入美好故事情节的过程中,孩子的情感受到陶冶,艺术审美能力不断发展,而这种能力的提升绝不是单单凭借文字阅读所能替代的。
(二)绘本阅读能激发幼儿想象,发展幼儿的创造能力 何人都不是生来就具有丰富想象力的,想象力是通过直接、间接的体验获得的,体验越丰富,想象力也越丰富。幼儿天生就是幻想家,喜欢想象。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想象是不能缺席的也是无法缺席的。与其他儿童文学形式相比,绘本的最大特点在于图画和语言水乳交融,相得益彰,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向幼儿传递着知识,丰富着幼儿的感性经验,孩子提供了丰富体验的机会。绘本故事横跨国界,穿越各种文化背景,透过文字与画面,孩子得以进入不同的世界,让创造力无限扩大。绘本里还会预留给孩子广阔的想象空间,让孩子根据绘本的整体意境,对故事情节展开丰富的联想,设计书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画面中的一些细枝末节也会让孩子产生丰富的联想,对故事进行自我扩充、延伸,是发展幼儿想象力不可缺少的书籍形式。如在绘本《露茜的白色世界》中,主人公露茜的爸爸给露茜刷了一面雪白雪白的墙,露茜睡觉的时候,面对着白色的墙想象出了一个丰富的冰雪世界:有白色的妖怪、帝企鹅国王和他的白色城堡……让幼儿的思维随着露茜在开放的空间里绽放。而且,故事的最末尾,露茜请爸爸把白色的墙刷成蓝色,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这个结局打开了幼儿的想象,让幼儿积极去想象接下来的精彩世界和发生的故事,从而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 (三)绘本阅读能开启幼儿情感,发展幼儿社会性
好的绘本不仅仅可以促进幼儿审美、想象等能力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蕴含在其中的情感教育价值更为显著和突出。很多优秀的绘本中,画面中的图画简单易懂,色彩优美鲜艳,内容多采多姿,当孩子们翻开书时,好像发现了不一样的童话世界而沉醉其中。幼儿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会产生移情现象,会随着主人公的情感变化或喜或悲,这样就丰富了幼儿的情感体验。幼儿可以从中体会到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人事物,甚至人性百态。许多无法直接接触的情感和生活体验,透过绘本的媒介,间接地让孩子了解与体会。
对于幼儿来说,“爱”往往用是一种难以用语言表现的情感。而优秀的绘本,如《猜猜我有多爱你》《妈妈的美丽花》《世界上谁最大》《爷爷变成了幽灵》,却能让幼儿阅读时体验到了浓浓的爱与亲情。绘本《彩虹的尽头》《亲爱的小鱼》《友谊是什么》《一个,两个,三个……蘑菇下躲雨》,让孩子们在有趣的故事中感受到了小伙伴之间浓浓的爱与友谊。我们可以从孩子阅读的语言、神态、表情中发现,仿佛就在那一刻,孩子们体会到了“爱”这种难以形容的情感。又如在《十二只猫做苦工》《你真勇敢》《小螃蟹找工作》《莫亚的高楼》等绘本中,孩子们体会到主人公勇敢、善良、坚持的情感品质,这些情绪情感往往都是孩子们在阅读中自己发现、总结从而体会到的。正是这样简单易懂且道理深刻的绘本,
让幼儿完全有能力可以通过丰富夸张、富有情感性的画面,环节连贯紧凑的故事情节自己去探索,从而找到故事中的情感价值。
同样的,很多社会规则和道理也比较深奥,孩子不易理解,而绘本则通过充满童趣的图画与简单易懂的语言描绘出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来表达用成人语言难以表达的道理。通过这些绘本的阅读,可以轻松地把很多深奥的道理传达给幼儿,使他们懂得规则的重要,从中学到很多受益终身的良好品质,理解真善美。如绘本《完美结婚手册》《十二只猫做苦工》《快乐的一天》《种梨》等等,孩子从中不仅可以发现在生活中需要遵守各种各样的规则,更学到了善良、关爱、感恩、宽容等许多做人的道理。这些抽象的大道理不是通过教师的言语灌输到幼儿的脑海,而是通过一个个的绘本让幼儿从中慢慢理解、接受和体会,从而内化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既利于幼儿更好地了解这个他们生活的世界,也利于幼儿自我约束与熏陶,社会性得到发展。
(四)绘本阅读能激发幼儿阅读兴趣,培养幼儿良好阅读习惯
《纲要》提出“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研究表明,在儿童3-8岁期间,是奠定基本阅读能力的关键期。早期阅读的主要目标是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帮助幼儿认识语言符号和图画符号的对应转换关系,培养幼儿将早期阅读的经验迁移到其他活动中去,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只有让孩子喜欢上阅读,才能帮幼儿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实现幼儿的自主阅读,才能从根本意义上获得阅读所带来的良好行为为品质。因此,作为教师和家长首先要考虑是怎样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到阅读上来,怎样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和习惯,让幼儿爱读书,快乐地读书。
我国当代著名儿童文学家曹文轩说道:“一个人读书的兴趣应该是从童年开始的,童年中你没见到好书,你一生很难培养好真正的读书兴趣。”所以,选好人生的第一本书非常重要。幼儿的思维是一种具体形象性的思维,是一种表象的思维,受幼儿认知发展和思维特点的限制,传统的阅读文本,不仅无法吸引幼儿的兴趣,更拉远了书本与幼儿间的距离。从人类的发展史上看,图画语言甚至还早于文字语言,它比文字符号更加直观,表达的系统更符合儿童形象性思维的特点。
绘本正是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图文合一甚至没有文字为主要表现内容和形式的读物,构图巧妙、形象生动、色彩优美,这些对于幼儿来说无疑存在着巨大的吸引力,比一般纯文本更能激发孩子的兴趣。而其中富含节奏韵律感、幽默诙谐、拟人夸张的语言符合了幼儿的语言年龄特点。在绘本中,封面、封底、扉页甚至环衬都有作者精心设计的插画,这些插画与绘本中的故事共同成为一个整体。同样具有一定价值的“讲述性”,其“讲述”出来的情节相比文字更为直观,更加形象具体化。同时,如上文所述,绘本中与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的故事情节则能够充分激发幼儿的审美与想象,引起幼儿的情感共鸣。因此,绘本更符合儿童早期阅读的特点和习惯,可以让幼儿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受到大多数幼儿的喜爱。只有幼儿真正喜欢上了这样的书,才能真正形成阅读的兴趣和习惯,才能谈得上
幼儿的自主阅读。而孩子的自主阅读在无形中便培养出精湛的阅读能力,并促使他们积极地向纯文字阅读过渡。 二、幼儿园绘本阅读的有效策略
绘本阅读在幼儿学习与成长中的重要意义决定了幼儿园应该组织幼儿开展绘本阅读。教师通过绘本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与想象力,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与发展需要的绘本材料,采用具有趣味性的、全面渗透的教育方式,使幼儿全方位吸收绘本所带来的冲击,从而获得审美、阅读、语言与创造能力,提高阅读与学习品质。这需要幼儿园和教师在幼儿的绘本阅读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方法与策略,保证与提高幼儿园绘本阅读的有效性,真正发挥绘本阅读对幼儿成长与发展的价值的价值。
(一)选择适宜绘本,满足幼儿阅读需要 1.年龄适宜性
不同年龄段的幼儿的阅读特点不同,对阅读材料的接收能力也不同,因此阅读材料的选择上必须要适合不同年龄幼儿的阅读特点。小班的绘本应选择画面内容简单、动态明显、背景清晰、文字尽量少或者没有,便于幼儿观察学习。中班的绘本最好选择画面主体明显、有相应配角、有时间发生的环境,以便激发幼儿用完整句表达内容,画面文字要短而少。大班的绘本则需选择以人物故事为主,缓慢丰富、能给予幼儿充分观察、猜测和推理的线索,画面上有一段文字。
2.个体适宜性
教师要根据幼儿的个体特点来选择相应的绘本内容,比如针对胆小的孩子,可选择《胆小先生》;针对挑食的孩子,可选择《多多什么都爱吃》,针对爱说谎的孩子可选择《狼来了》……教师在充分考虑每个幼儿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的前提下,提供了符合幼儿兴趣需要、具有个体适宜性的阅读材料,去暗示幼儿,让每个幼儿都能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在经验中形成自己的认识。绘本材料是无声的,它能给幼儿一种无形的指导和暗示,幼儿在阅读时,将阅读的绘本内容与自身经验结合起来,实现了幼儿自我精神世界的升华。
3.兴趣适宜性
选书时,教师应更多地了解孩子的意愿,根据孩子的喜好来选择绘本材料,如《要是我给老鼠吃饼干》、《亲爱的小鱼》等都是深受幼儿喜爱的优秀绘本。在尊重孩子意愿的同时,教师需要更多思考这些绘本中可以与孩子进行交流并符合孩子积极情绪体验的话题,变化视角来和孩子分享阅读,呼应孩子的兴趣,使孩子在被尊重的同时有更为有益的阅读收获。
4.文化适宜性
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各国的观念也大大不同,有些国外的绘本内容所传递的思想和观念跟我们国内有很大的不同,比如日本的绘本《我家是动物园》反映出的亲子关系和教养态度和我国就有许多不同,作品主要讲的是:一个叫祥太的小男孩,把自己和家人都想象成了动物,把家想象成了动物园,然后把自己和家人一一介绍给大家,日本的家庭中的每个人的角色个性形象与我国的家庭生活中的
角色不相像,那么这个读本会是怎么样的效果呢?而德国绘本《鳄鱼爱上长颈鹿》讲的是一个小小矮矮的鳄鱼先生,爱上了挺拔美丽的长颈鹿。故事从鳄鱼先生喜欢上了长颈鹿,并试图让她看到自己开始的,最后他们“撞”在了一起,他们对望着,那一刻幸福来临。然而给幼儿读这样的绘本,如此明目张胆地“谈情说爱”是否合适,这就是幼儿园和教师必须考虑的问题。 (二)结合环境布置,激发幼儿阅读欲望 1.按需布置绘本情境
幼儿园环境是一种隐性课程,有着特殊的教育职能与价值。环境布置的同化同样给幼儿创设了一定的阅读环境体验。教师在进行环境布置时,选择绘本中的人物或角色、相关故事情节,这些情节与角色有些是幼儿熟悉的,更多的是幼儿不熟悉的。当教师告知幼儿环境中出现的内容都是在绘本中可以找到的,很容易勾起幼儿的绘本阅读探索心理,让幼儿与愿意主动去看书、去观察,并在观察的基础上阅读。如:近期的一次环境布置中,教师将教师统一以米菲系列绘本的形象为设计主题,整个教师成为一本大的《米菲的生活》,这个布置中的内容都是米菲在绘本中表现过的行为,幼儿看着一幕幕熟悉与不熟悉的画面,开始热情地找到相关内容,此时,教师适时鼓励:“看看,米菲为什么会这样做。”幼儿逐渐地愿意去熟悉整个故事。这样的方式以一个点开打了幼儿的故事探索兴趣,为幼儿的自主阅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及时更新情节内容
绘本环境布置的内容应该是不定期更新的,不是一学期一次或一年一次的,当教师发现,幼儿已经完成了对环境人物、事件的探索时,即可将环境做一次新的调整,如此一来,不仅仅让幼儿得到再次探索的机会,也让幼儿感受到环境变化带来的新奇、刺激。
3.鼓励幼儿自主参与 在布置环境时,教师可以参考幼儿的意见,邀请幼儿结合自身对绘本故事的理解,主动参与环境布置之中。教师还可请幼儿在阅读的时候注意相关内容,如:注意绘本中与认真喝水相关的内容,给教师建议,将内容布置到环境中去。使得幼儿感受进行环境设计的快乐,成为环境的主人,更主动地探索绘本世界,发现绘本中各种良好行为,并进行模仿。
(三)开展绘本活动,开启幼儿阅读之旅 1.自主阅读,感受绘本内容
在幼儿园的绘本阅读中,应该创设幼儿自主阅读绘本的机会,给孩子自由阅读时间与空间。利用阅览室、图书角、游戏等待区等一些公共阅读场地,利用晨间、午间、游戏等待时间、离园前等零碎时间以及教师组织幼儿集体阅读之前,让幼儿自主阅读绘本,不能人手一本的就利用多媒体技术,以PPT的形式,让孩子们自由观察,引起幼儿对活动的学习兴趣,让幼儿寻找自己喜欢的或者有疑问的绘本画面,通过自己发现问题来获得相关的信息。当然为幼儿创设自由阅读的机会,教师并不是放任不管,而是在幼儿自由阅读时,教师往往起着巧妙而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