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选择题解题方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分析解题步骤和解题方法,讲解典型题,领悟选择题解题步骤和解题方法,提高准确率。
过程与方法:将题型进行分类,并进行变式训练,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的信心,培养学生解题能力。 【教学重点】
1、地理选择题解题步骤;
2、地理选择题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
地理选择题解题方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做题目就是与命题者斗智斗勇,能够防范并避开一个个陷阱,就是成功。对于考试来说就是智谋的运用,就像是一局象棋的残局,解局的方法不多,你必须要充分考虑整个棋局的每一个子的运用,因此审题就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
我们的口号是:审题不失误就是成功! 【讲授新课】
方法指点:不要怕麻烦,也不要怕浪费时间,用手中的笔,在试卷上将关键信息圈圈、点点、画画等,提醒自己不要掉入陷阱。
第一部分:解题步骤
第一:审题干:中心词、关键词、限定词;
审中心词、关键词的目的:知道考什么?有效降低考试难度
【典例一】我国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对教学大楼四周日照情况进行观测。图6示意某日教学大楼日出、日落楼影分布。
该日当地的昼长约为
A.3小时 B.15小时 C.9小时 D.18小时 审限定词的目的:提高准确率
1
【典例二】陆地上的江河、湖泊、水库等水域对周边地区热力状况产生影 响,因此对降水量也有一定的 影响。但这种 影响因季节而有差异。图 5 为我国东南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
若仅考虑该区域热力环流状况,图 6 中能近似表示湖泊及其南北侧冬、夏季节降水量曲线的分别为 A. a、 b B. a、 c C . c、 a D. c、 b
第二:审图表:图名、图例注记(是否有指向标)、读图步骤、地理位置;
其中的每一个要素(每一个步骤)都有可能成为判别答案正确与否的依据;只要缺少一个要素(一个步骤),可能就无法选出正确答案。
【典例三】图5示意某大洲局部区域等值线分。
图中虚线表示的是
A.≥l0℃积温(℃) B.一月海平面气压(hPa) C.年日照时数(h) D.年降水量(mm)
【变式训练一】一年内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种植超过一熟(莅)作物的种植制度,称为复种。近年来,我国某些水稻产区的复种制度发生了变化。
2
表l 1999~2006年我国部分省区复种制度变化造成水稻产量变化(单位:万吨)
下列组合与表中甲、乙两省对应的是
A.福建、黑龙江 B.江苏、西藏 C.湖北、云南 D.浙江、江西
第三:审材料:从题干中抠出解题的有效信息,并翻译成对题目解题有用的条件,特别注意括号内的信息以及“与……相关(关联、关系)“的语句;
【典例四】“航空经济区”是以航空物流业、临空加工业等于一体的综合性临空产业发展区。在产业转移的背景下,河南郑州建立了航空经济示范区,直接面对国际市场,某跨国公司入驻该经济区后,生产智能手机,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生产基地之一。
1.下列因素与该跨国公司入驻郑州航空经济示范区无关的是 A.市场 B.交通 C.劳动力 D.技术 2.从集聚效应角度考虑,该跨国公司入驻后可能吸引入驻的企业是
A.玩具厂 B.石油化工厂 C.电子厂 D.普通服装加工厂 第四:根据关键词所推出的条件可适当的在旁边写出;
特别注意:差异、南北半球、季节、等值线、地球运动等相关题目! 【典例五】右图为“东北地区河流封冻等日数线分布图。
造成M、P两地河流封冻日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①纬度位置 ②海拔高低③水流速度 ④冬季风的影响强度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