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反思一谈历史新课程中的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的培养
《历史课程标准》从各个层面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特别是在课 程目标的设置上,更是站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和学习化社会已形成的 高度上,一切以强调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为本,确立了 “知识与 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极具创新精神又 具有操作可行性的教育目标,从而代替了传统的“传授基础知识”、 “培养能力”和“思想认知”的空泛又难以测评检验的教学目标。其 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取代传统的政治思想教育,更具有理论的科 学性与实践的可行性意义,也是落实新课程标准的中的难点,本文拟 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作一简单论述。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既是情感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情感教育 的终极目标。所谓情感,就是人对现实的对象和现象是否适合人的需 要和社会要求而产生的一种态度与内心体验,当客观事物以一?定方式 影响人的吋候,人就会进行认识并产生相应的态度和体验,表现出明 显的赞同或反对、愉悦与愤怒、乐观与悲观等两极性特征,其过程就 是通过内心体验来反映客体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所谓态度就是一 种相对持久的、肯定或否定的内在反应的情感倾向,它是个体在情感 体验的基础上外化出的对生活中的不同事物和问题的认识,并可用语 言表现出来的观点,因此态度的成分将明显包含着个人的价值取向和 信念。所谓价值观就是在情感信念和情感态度基础上形成的高级性社 会情感,是对客观事物认识和评价的最高层次,是系统化、理论化、 观念化的情感体系,是情感教育的终极目标。
由以上心理学的研究可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情感教育发展过 程的不同阶段,其关系是递进式的,它们共同构成了情感教育的完整 过程。而教育过程又是一个以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认知过程和情感过程 的统一,双方的有机结合最终形成了学生全程参与、内心体验、形成 态度、构建
价值观的教育全过程。所以,历史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 观的教育就成为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它的成功与否与学生良好品徳、 健全人格的形成即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密切关系,可以这 样认为,它就是教学创新方面最富于挑战的环节,也是素质教育能否 落到实处的最终着眼点。
二、《历史课程标准》对历史教学中学生应形成的情感态度与价 值观都有哪些规定呢?具体的规定有:(1)要求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 化的认同感,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爱 国主义情感;(2)要养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确立积极进 取的人生态度;(3)形成崇尚科学的精神的意识,确立求真、求实和 创新的科学态度;(4)强化民主与法制的意识;(5)理解和尊重世界 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传统,逐步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 国际意识。
历史新课标中关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具体规定究竟怎样落 实?我们可从人的情感认知规律方面去考虑,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 的心理过程是一个层层递进、紧密衔接的情感心理内化、升华和外显 的过程,从而形成了一个动态的情感水平目标系列。从单纯的接受和 反应开始,产生情感的倾向;经过内心体验而发生态度的变化;在经 过自觉的加工组织,最终升华至健康积极的价值观层面,从而形成… 个由外显到内化,再由内化至外显的完整的情感心理变化过程。因此 我们在教学中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吋,可按照情感认知的心理过程 顺序去设计教学。
(一)以知识激起情——形成学生的外部情感体验
在这个情感水平层次,学生通过对历史教材及历史课外书籍的阅 读;或通过教师所创设的历史情境,从中受到的感悟与启示;或对某 些具有情感教育因素的历史感知;或通过教师移情的感染,从而引起 注意、产生兴趣,表示认同,愿意接受,同吋引起情绪上的变化,并 产牛:情感上的体验,形成相应的外显行为。但这吋情感仅处于情感体 验的层面,尚未内化而转变为情感态度,仅仅是暂吋的、肤浅的,其 表情行为上的喜怒哀乐及言语上的赞同、惋惜和反对,也往往不固定, 转瞬即逝。
如教师讲述岳飞抗金的有关史实吋,当讲到在开封郊外朱仙镇, 岳
飞大败金军主力,取得朗城大捷,欲直捣黄龙府时,学生会喜形于 色,内心受到鼓舞;当讲到岳飞被迫接受宋高宗班师回朝的命令,感 叹“十年之功,废于一旦”,抗金大好形势由此逆转时,学生会感到 惋惜;当讲到岳飞因“莫须有”的罪名惨死于风波亭,年仅三十九岁 吋,学生会深感悲痛……,随着教师的讲述,随着情节的变化,学生 的面部会相应出现表情的外显变化,或喜、或惜、或悲,这些外显行 为的变化,说明历史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已触动学牛的内心世界,使学 生对岳飞这一历史人物产生了喜怒哀乐的情感体验,这是一种直接 的、真实的情感流露。
在“接受”这个情感水平层次,教师要善于烘托情感氛围,选择 恰当的易被学生接受的切入点。在选择切入点吋,既要考虑史实本身 所具有的丰富情感因素;又要考虑到学生实际的心理发展水平。在“接 受”这一水平层次,学生所实现的情感目标是属于低级水平,只要求 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产生直接的情感体验,表示接受或认可,并呈现 外部表情和彳亍为的变化,就达到这一水平层次的要求。“接受”是情 感教育目标的初级水平层次。
(二)以情串起知识——确立学生内部的情感态度
在这个情感水平层次,学生以情感体验为基础,对历史人物、历 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做出价值的判断,形成相应的价值倾向性,表现出 肯定或否定的态度,并在情感上确信其价值的存在。学半学习历史的 过程,也是对历史反思评价的过程,是褒是贬,是赞扬是批判,无不 体现在对历史事物判断评价之中。学生情感态度的确立,使其情感结 构发生质的变化,开始由外部的情感体验,发展至内部情感态度的确 立,在这一变化过程中,学生从体验深入到价值的分析,从注意外部 情感转向确立内部情感的倾向性,这是情感水平层次质的变化,也是 情感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
如学生从南朝无神论者范缜绝不卖论取官的高风亮节中,养成求 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从北宋政治家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品徳中,确立历史的责任感;从北宋风俗画 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确立历史审美情趣;从明代民族英雄 戚继光“封
谈历史新课程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doc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