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基坑内排水,采取在基坑边形成集水沟,在集水沟两端挖掘集水井,具体尺寸为:集水沟呈倒梯形,上口宽500㎜,下口宽300㎜,低于坑底0.5米,集水井低于坑底标高1米,每隔30米放置一台污水泵于集水井内,集水后用污水泵接软管排流至场外排水沟内。
d.为确保开挖后的边坡不受雨水冲刷,减少雨水渗入土体,可在边坡表面铺设防雨帆布或其他方法保护。
2.6 土方外运
本工程土方开挖量大,应进场多台1.2m3反铲挖掘机。计算土方的平衡情况,挖掘出土方堆放在基坑两边,距坑边至少保持1.5m的距离,堆放高度不大于1.5m,开挖面至设计标高预留300mm,由人工修整至设计标高,防止超挖及基底土层扰动。土方挖出后,平衡计算后的多余土方、杂填土和淤泥用15t自卸汽车运出1公里以内(建设单位指定的地方),为防止外运泥土污染道路并控制扬尘,现场确定专门人员及时进行清扫和冲洗。
2.7 基坑开挖时注意事项
a.基坑挖完后应组织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质检单位共同进行验槽,作好记录,如发现地基土质与地质勘探报告、设计要求不符时,应由设计单位出具处理方案。
b.基坑开挖应对称均匀开挖,先中间后四周,不应沿基坑四周一次开挖到底,应防止机械开挖面的坡度过陡,运输车辆及运输荷载引起土体位移、底面隆起等异常现象。
c.基坑开挖经验收后,应立即进行垫层和基础施工,防止太阳暴晒和雨水浸刷破坏基土原状结构。
d.土方开挖施工过程中,应经常测量和校核其平面位置、标高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e.在开挖时,基坑边缘严禁堆放材料或其它机具。
2.8 混凝土垫层施工
a.根据设计图纸中承台的平面尺寸放出基础垫层的边线位置,垫层外模采用60×100mm木方制作,用¢12@1500mm,400mm长钢筋头打入土中控制垫层混凝土上口标高。混凝土采用C15商品混凝土浇筑,表面随打随抹。混凝土浇筑12小时后洒水养护,待表面强度达到1.2MPa以后才能允许人员在其上走动和进入其它工序。
b.垫层砼养护:在浇筑砼前明确天气情况,准备塑料布等防雨物资,在浇注完混凝土后及时浇水养护。
c.垫层变标高处斜面:其砼坍落度应相应减少或待砼稍干后再用木抹子轻轻抹平,待其达到初凝前用木抹子拍实压光。
2.9 基础模板施工
A.模板及其支架必须满足以下规定:
a.保证工程结构和构件各部分形状尺寸和相互位置的准确。
b.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新交砼的自重和侧压力,以及在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荷载。
c.构造简单,拆装方便,便于钢筋的绑扎、安装和砼的浇筑和养护等要求。 d.模板的接缝不应漏浆。
e.模板与支撑系统应选不易变形、质轻、韧性好的材料不得使用腐朽、脆性和受潮湿易变形的模板。
f.后浇带模板不得在后浇带内拼接,且每边超过后浇带200mm。 B.模板安装
基础模板由侧模、柱箍、支撑组成安装前应先将基础内及钢筋上的杂物清理干净,先安装侧模再安装柱箍将其固定,为了保证柱模的稳定,柱模之间要用水平撑、剪刀撑等互相拉结固定。
C.模板的拆除
a.承重模板在砼强度能够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损时方能拆模。 b.拆除的模板要及时清运,同时清理模板上的杂物,涂刷隔离剂,分类堆放
整齐。
c.后浇带处模板不得拆除,并不得扰动。待后浇带砼浇筑完毕后拆除。
2.10 承台、基础梁柱施工
A.钢筋 (1).施工准备
钢筋施工前必须认真熟悉图纸,必须严格依据设计图纸及施工规范要求,下料前必须审核料单,严格按设计规范要求进行成型。
(2).钢筋加工
a.依据图纸,熟悉图纸。钢筋下料前要对照料单,并且对照基础图纸。 b.钢筋下料过程中,注意设计的各种要求及规范说明,钢筋的弯折长度、搭接倍数、梁箍筋的135°弯钩、平直长度及高度等需注意,若有误及时与技术人员联系,防止下料中尺寸出现偏差。
c.底板钢筋直径大于18mm采用直螺纹连接。钢筋的接头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接头末端至钢筋弯起点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接头钢筋截面面积不大于全部受力钢筋截面总面积的50%。
(3).钢筋绑扎
a.绑扎基础钢筋时,箍筋的接头应交错分布在四角纵向钢筋上,箍筋转角与纵向钢筋交叉点均应扎牢(箍筋平直部分与纵向钢筋交叉点可间隔扎牢)绑扎箍筋时绑扣相互间应成八字形,基础的交接处上下各500mm加密区。
b.在钢筋加工时不得乱锯乱放,使用前须将钢筋上的油污、泥土和浮锈清理干净。绑扎结束后应保持钢筋清洁。
B.混凝土浇筑
a.混凝土分层浇筑、振捣棒充分振捣,以混凝土停止下沉、不冒气泡、表面泛浆为准。分区布料、分层振捣,责任到人。
b.混凝土浇筑期间,由专人检查预埋钢筋和其它预埋件的稳固情况,对松动、变形、移位等情况,及时将其复位并固定好。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在顶部混凝土初凝前,对其进行二次振捣,并压实抹平。
C.混凝土养护与试块制作
承台混凝土采用洒水养护,混凝土在浇筑后12小时内采取覆盖塑料薄膜与麻袋的方法对混凝土进行养护。覆盖时混凝土表面不要出现敞露,且薄膜内有凝结水为佳。湿润养护不得少于14d。
每一施工段留置标养试块一组6块,养护条件20±3℃,相对湿度90%以上,养护龄期28天。
2.11 基础土方回填
A.对于基础回填,采用挖机配合人工回填土方,分层回填,每层摊铺厚度为250mm,碾压时采用小型机械进行,局部采用人工打夯进行处理。
C.施工要点:
a.土料最大粒径不大于50mm,压实系数不小于0.95。
b.施工前进行击实试验,并根据试验结果确定最优含水率和击实遍数。 c.回填土分层铺摊,蛙式打夯机每层需铺土厚度为200mm;人工打夯处不大于200mm。每层铺摊后随之耙平。回填土每层至少夯打三遍。打夯应一夯压半夯,夯夯相连,行行相连,纵横交叉。
d.分段填夯时,交接处应填成阶梯形,上下层错缝水平距离不小于1.0m。 e.回填土每层填实后,应按规范规定进行环刀取样,测试回填土的干密度,达到要求后,再进行上一层的铺土。填土全部完成后,应进行表面拉线找平,高出允许偏差的地方,及时依线铲平,凡低于标准高程的地方应补土夯实。回填土检验采用环刀法取样,取样方法:肥槽回填按每层每20~50m取一点。
3、结构安装
3.1施工准备
A、钢结构的制作和安装应符合施工图设计的要求,当需要修改设计时,应取得原设计单位同意,并应签署设计变更文件。
B、钢结构工程施工前,制作和安装单位应按施工图设计的要求,编制制作工艺和安装施工方案。
C、 钢结构的安装,应根据工艺要求和施工方案进行,并应实行工序检验,当上道
工序合格后,下道工序方可施工。
D、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应使用经计量检定合格的检测器具,并应按有关规定操作,制作、安装和质量检查所用的钢尺等检测器具应具有相应的精度,相关检测部门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E、施工图纸及其它技术文件齐全,施工图已经会审,技术人员已向有关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a) 材料齐备,劳动力安排合理。 b) 安装前,基础已交接并验收合格。
c) 现场应具备满足施工要求的施工场地,半自动切割机、起重机、电焊机等生产设备、设施,施工现场道路畅通,场地平坦,电力满足要求。
d) 参加施焊的焊工必须有相应位置的焊工合格证,经现场业主实际考核合格后,特殊工种必须持证上岗。
3.2、施工流程图
连廊钢结构为厂家半成品到货,并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上报总包方及监理方进行共检。管廊基础、地脚螺栓验收合格后,用地脚螺母找平到设计标高。安装钢柱,将柱子初步找正,将地脚螺栓拧紧。安装横梁钢结构,横梁和立柱间利用螺栓连接。装支撑钢结构,连接处采用螺栓连接。对钢结构进行找正,测量垂直度、轴线、对角线等各项尺寸,对超出规范和图纸要求部位进行校正。当所有钢结构安装完毕,进行整体测量。测量合格后,对各部位图纸中要求焊接部位进行焊接,焊接过程中,注意焊接变形。最后施工屋面板及维护结构
施工准备 → 基础交接 → 构件验收 → 地脚螺母找平 → 钢柱安装 → 地脚螺栓固定 → 揽风绳固定 → 第一层钢梁安装 → 安全网铺设 → 安装螺栓连接 → 屋面钢梁安装 → 支撑安装 → 整体校正 → 连接处焊接 →维护结构及屋面安装→ 验收
3.3主要工序的施工方法及要求
(1)材料检验
a、钢结构半成品件应具有产品合格证。钢材应附有质量证明文件,力学性能应符合现行《碳素结构钢》GB700或《低合金结构钢》GB1591的规定,如对钢材质量有疑议时应复验,复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钢结构连廊施工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