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第一节地球的运动教案
【教材分析】
《地球的运动《科学》(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七章第一节。第七章主要介绍日升日落、月圆月缺、寒来暑往、斗转星移等等天象的视运动规律,以及产生这些天象的原因。而第一节中首先简要介绍了地心说和日心说两种不同的宇宙观的基本观点,阐明了哥白尼所创立的日心说的正确性和伟大意义,从而说明地球处在不停的运动中,其次讲解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运动现象和运动周期,引入了“日”和“年”两个常用计时单位,以及产生“闰年”的原理和闰年的长度,在“小资料”栏目中还介绍了部分中国古代的计时仪器。 【设计特点】:
根据基础教育改革的具体目标,构建“民主、平等、开发、和谐”的课堂教学模式,以科学探究为载体结合本校实际情况设计。教材处理上,以“地心说和日心说”→“地球的公转”→“地球的自转”的顺序安排教学活动,通过讨论、建立模型、实验等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的能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科学知识。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地心说和日心说,并领悟日心说的正确性和伟大的科学意义 2、理解地球的公转运动特点和运动周期 3、理解地球的自转运动特点和运动周期
4、记住时间的计量单位“日”、“年”、“闰年”,以及它们各自的长度。 【过程、方法与能力目标】
1、通过讨论和建立模型了解地心说和日心说,并通过讨论了解日心说的正确性和伟大的科学意义
2、通过观察、比较,讨论、模拟、游戏等方法去发现事物的周期性变化 3、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分析地球自转和公转引起的地理现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4、培养学生从已有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5、通过演示、画图,实现图文转换,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发散思维和归纳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使学生初步了解地球上的许多地理现象都同地球的运动有关,培养学生树立关爱地球、了解地球、保护地球的信念
2、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主动学习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领悟日心说的正确性和伟大的科学意义
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运动特点和运动周期 难点: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运动特点和运动周期 【教学准备】:
地球仪、上网查阅有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导学稿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展示幻灯片)“在浩瀚的夜空中,点点繁星就像一颗颗晶莹剔透的宝石镶嵌在广袤的苍穹之上……”我班一名学生语文作文中一段关于夜空的描述。引导学生交流短文中的字词,并结合幻灯片中的图片和自己对地球在宇宙中的了解来发表自己的看法。
我们与无数生灵生活在地球上,白天我们沐浴着太阳的光辉。夜晚,仰望苍穹,繁星闪烁,美丽的月亮把我们带入了无限的遐想之中,这浩瀚无边的宇宙中有着无数的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天体,它们的神秘始终让我们渴望了解,并不断地去探索。而伟大的天文学家、物理学家已为我们的探索开了头,让我们对宇宙来一个初步的了解。首先,我们来了解在宇宙中非常普通的一颗星星但是却是我们生活的地球,它的运动情况。
板书:地球的运动 二、新课
(一)、“地心说”和“日心说”的发展过程
在古代,人类最初通过直接的感性认识,建立了“地心说”的观点,认为地球是静止不动的,而太阳和月亮绕地球而转动。因为“地心说”比较符合人们的日常经验,太阳总是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好像太阳绕地球转动。正好,托勒玫的“地心说”的观点也符合宗教神学关于地球是宇宙中心的说法,所以“地心说”统治了人们很长时间。但是随着人们对天体运动的不断研究,发现“地心说”所描述的天体的运动不仅复杂而且问题很多。如果把地球从天体运动的中心位置移到一个普通的、绕太阳运动的行星的位置,换一个角度来考虑天体的运动,许多问题都可以解决,行星运动的描述也变得简单了。
随着世界航海事业的发展,人们希望借助星星的位置为船队导航,因而对行星的运动观测越来越精确。再加上科学家经过长期观测及记录的大量的观测数据,用托勒玫的“地心说”模型很难得出完美的解答。当时,哥伦布和麦哲伦的探险航行已经使不少人相信地球并不是一个平台,而是一个球体,哥白尼就开始推测是不是地球每天围绕自己的轴线旋转一周呢?他假设地球并不是宇宙的中心,它与其他行星都是围绕着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这就是“日心说”的模型。用“日心说”能较好地和观测的数据相符合,但它的思想几乎在一个世纪中被忽略,很晚才被人们接受。原因:当时的欧洲的统治者还是教会,把哥白尼的学说称为“异端学说”,因为它不符合教会的利益。致使这个正确的观点被推迟一个世纪才被人们所接受。 活动一:
分小组讨论并试着概括“地心说”和“日心说”的基本观点和区别?并尝试着给“地心说”和“日心说”建立模型完成在导学稿中 教师小结并建立模型(板书) 活动二:
说一说哥白尼的事迹对你的启发 根据学生描述后教师给以鼓励和评价 课外补充:
此外有无数科学家右理论和观测事实有力的证明了“日心说的”的正确性,例如:伟大的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用他自制的望远镜观测天空,为“日心说”提供了有力的观测依据。中国的张衡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用来表示天象和测量天体位置的浑天仪,证明天象随着地球在变化,有力的驳斥了“地心说”等等请同学们在课后到互联网上查阅哥白尼、伽利略、张衡等中外古代科学家的生平故事和他们对“日心说”发展的贡献,并相互交流。 (二)、地球的公转
“日心说”的提出沉重打击了封建神权的统治,引发了伟大的科学革命,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对地球的认识就更多了。播放视频地球绕着太阳转。根据视频你知道了关于地球公转的哪些信息?请学生个别回答 板书:地球的公转:绕太阳自西向东公转 周期365.25日
人们常用的日历是以地球公转运动为依据编制的,称为公历。公历中常用“年”作为计量单位,除了年之外还有哪些时间的计量单位?学生回答:月、日、小时、分、秒 问1年等于多少日?学生回答365日,这比太阳公转周期短了多少?学生回答0.25日再问每隔几年就会多出一日?学生回答4年,这也就是公历中每四年有一年为366日,称为闰年,闰年的2月分比平常年的二月多一天。闰年的计算方法:平常年中能被4整除的,世纪年中能被400整除的年都是闰年。练一练:2000年-2024年之间有几次闰年并列出闰年的年份。记录在导学稿中。 学生回答 (三)地球自转
幻灯片情景一:坐在车上你能感觉到车在动吗?那么如果该车开的平稳,你闭上眼睛能不能感觉到你在运动?
地球不仅在绕着太阳在自西向东公转,其实也不停的绕着地轴自西向东的自转,人为什么感觉不到自己在动?古人曰:“地恒动不止,而人不知,譬如人在大舟中,闭窗而坐,自行不觉也。”这就是刚才我们在幻灯片中在平稳的车上不看窗外感觉不到自己在运动,如果看着窗外感觉树载后退。载着我们旋转的地球是非常巨大而平稳的,因此,我们感觉不到地球在运动,而是看到地球以外的日月星辰在东升西落。 板书:地球的自转:绕地轴自西向东自转
周期:一日(日也是常用的计时单位) 1日=24小时
活动三:分小组实验——观察地球仪(模拟地球的自转)完成相关的导学稿
模拟地球自转,绕地轴自西向东,那么在北极上空俯视,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还是呈逆时针方向旋转?若在南极上空俯视呢?
学生讨论后回答: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 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作顺时针方向旋转 活动四:在地球的运动模型图中标一标方向
活动五:对比学习——地球的公转和自转,并想想哪些地理现象跟地球的自转公转有关,课后补充
(四)中国古代的计时工具 阅读小资料:中国古代的计时工具
板书:中国古代的计时工具:日晷、日圭、沙漏、漏刻 三、小结,今天在课堂中你学到了什么 学生小结后教师总结 四、课外作业布置
引发学生思考“日心说”完美吗? 完成相关作业本中的作业 【教学反思】:
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了解了有关地球运动的常识,但其建立的空间运动概念还处于朦胧想象阶段。人们在地球上是无法感受到地球自转的,而且学生还不具备建立两个参照系的空间思维能力,因此,我充分运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现象、实际例子、具体模型、动画演示、模拟实验,引导学生探究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和规律,构建具体而有序的空间想象,使学生建立清晰而抽象的地球自转的空间概念。效果挺好,但在课堂中如何更好的控制学生自己的动手实验与小组讨论、汇报、评价的关系,有待地一步提高。
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
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
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
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
二、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