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大学生学习策略与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关系开题报告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题目 大学生学习策略与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关系

姓 名 李 莉 专 业 应用心理学 学 号 20100404024 学 院 教育学院 指导教师 王翠艳

淮北师范大学教务处制

一、本课题研究现状及可行性分析 (一)本课题研究现状: 学习策略方面:1956 年布鲁纳等人在研究人工概念学习过程中发现了聚焦策略和审视策略,并发现运用一定的策略进行学习可以极大改善学习效果。之后随着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进展,记忆策略、组织策略、精加工策略等不涉及特定学科知识的通用策略相继出现。二十世纪 70 年代,以弗拉维尔的元认知概念为基础形成、发展的元认知理论极大地丰富了学习策略的理论研究和训练指导,涌现出丹塞路学习策略指导课程、芝加哥掌握学习策略阅读课程、赫伯(Herber)内容指导课程、温斯坦(Weinstein)认知学习策略等通用学习策略课程及其训练研究。总之,学习策略研究已从探讨儿童认知发展的基础领域逐步发展到应用领域。学术界曾经就学习策略水平是否可以通过教学的途径得到提高展开激烈的讨论。以美国芝加哥掌握学习策略阅读课程为例,该课程主要涉及如何指导学生运用策略进行思维,对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有直接的效果。 我国学习策略研究兴起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中小学学法指导的实验研究可以说是我国学习策略研究的初期阶段,但这一阶段的研究更多的带有经验总结的性质。八十年代末至今是学习策略研究的迅速发展阶段。我国学者在学习西方经验的基础上,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对学习策略这一领域进行了探索,研究的科学性增强,研究的范围扩大。在相关研究领域,国内学者研究了学习策略的发展特点及其与各种学习变量(个体变量、任务变量)间的相关关系,以探查影响学习策略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这类研究成果相对较多。例如,左梦兰、何进军等通过研究发现:儿童的认知策略、元记忆和解决问题策略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提高。张庆林等研究发现不同水平的学生在拥有和使用策略上呈现巨大的差异,元认知能力是学生有效运用学习策略的基础。有一些研究者如王振宏、刘萍、余欣欣等发现学习策略或元认知与学习成绩有显著的正相关,但学习策略的不同方面对学习成绩的作用可能是不同的。有些研究表明策略学习只有在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具备适当知识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地促进学习,当认知结构中缺乏适当知识时,策略教学对学习成绩没有显著影响。 学习效能感方面:对于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 目前国内外研究者尚无统一的概念界定,这一理论最早由心理学家班杜拉(Bandura)于 1977 年发表的论文《自我效能:关于行为变化的综合理论》中提出,并在其往后的系统实验研究中不断丰富,使理论的结构框架初步形成,成为其社会认知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感由结果期待(Outcome Expectation)和效能期待(Efficacy Expectation)两个成分构成。结果期待指个体对自己某一行为将导致的可能结果的预测或判断;效能期待指的是个体对自己能否成功进行某一行为及产生的相应后果的预测或判断。当其确信自己能成功进行某一活动时,会产生高自我效能感进行那一活动。可以说,自我效能感是一种产生于某一行为之前个体对自己能力的一种主观臆断,即包括对自己拥有多少能力的评估,更是一种评价,对自身能否达到目标的自信程度的评价。 自我效能理论被应用于教育领域内,产生出特定的与之相对应的概念,一般被统称为学习自我效能感(Perceived academic self-efficacy)(也称学业自我效能感)。学习自我效能感是影响学生学习和成长进步的重要心理因素。目前国内外对于学习自我效能感还没有统一的概念界定,班杜拉和申克(schunk)将其定义为“学生对自身应付特定学业问题的能力及从事相应学习活动可能达到的完善程度的评价,它涉及的是学生对自己学业学习能力的自信程度”。边玉芳将学习自我效能感定义为自我效能感在学习领域内的表现,是学生对自己能否有能力去完成学习任务的自信程度和坚持程度的评价,是学生的学习能力信念。还有学者认为,学习自我效能感是指学生对自己在学习过程是否有能力完成学习任务和进行学习活动能力的主观判断。 而在以往的研究中发现,学生的学习效能感和学习策略对学习行为及成绩有重大的影响,另有研究也发现,学习效能感与学习策略的掌握和运用存在着正相关,平特里希(P.R.Pintrich,1991)等人对自我效能与学习策略作了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学习活动中相信自己能力的学生与不自信的学生相比,能更灵活选择认知与元认知策略,且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更愿意选择新的学习策略与方法。自我效能感在一定程度上对认知策略有调节作用,申克(D.H.Schunk,1989)的研究证明了此结论。研究显示,学习自我效能感与学习成绩有呈现相关。米尔顿(K.DMulton)和布朗(S.D.Brown) (1991)对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绩进行相关性研究,得出学习效能感能够通过直接经验、替代经验与语言反馈提高学习策略。Zimanerman在《自我效能:学习的必要动机》中论述了自我效能感能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对学生自律学习过程与学生学业成绩思想的传播都能产生重要的影响。夏尔(D.F.Shell)、墨菲(C.C.Murphy)和布鲁宁研究了自我效能感在学生写作与阅读中的结果预期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能够较好的预测学生的阅读与写作策略的使用。我国一些研究者张娅玲、杨善禄等众多学者对学习策略和个体变量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发现学习者的思维品质、自我效能感、学习动机、归因等个体变量与学习策略显著相关,表明这些个体变量可能是影响学习策略的重要内部因素。另外,申艳娥、刘以榕(2002)探讨了自我效能感对学习策略教学的启示,结果显示自我效能感影响学生对不同学习策略的选择,影响学得学习策略知识的运用,影响学生运用学习策略的动机。李伟(2010)研究了 105名新疆学生汉语交际意愿与自我效能感,结果表明学生的交际意愿与自我效能感呈现相关。姚德雯(2010)研究了新疆区内学生的学习策略与动机之间关系以及两者对学业成绩的影响,结果显示自我效能感影响学生学习策略及学业成绩,自我效能感是学习活动得以发动、维持与完成的重要条件。王激(2011)指出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是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积极的自我效能感使学生在其语言学习中有更强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对语言学习的兴起。 关于学习策略以及学习自我效能感方面已经有很多学者分别进行过相关的研究了,但是关于二者之间的更详细的相关关系很少人进行探究,所以本实验采用学习过程问卷中的分量表和学习自我效能感问卷来探究大学生学习策略与学习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 (二)本课题研究可行性分析: 1. 资料准备方面:拥有与该研究课题相关的大量中外文献资料,可为本研究提供解释依据。 2. 研究工具方面:采用Biggs等(1987)编制的有信效度保证的《学习过程问卷》的分量表以及华中师范大学的梁宇颂、周宗奎参考Pintrich和DeGroot(1990)编制的学习自我效能感问卷中的有关维度编制《学习效能感问卷》,采用文献法、测量法、相关法等研究大学生学习策略及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关系。 3. 研究实施方面:随机选取淮北师范大学大一到大四各专业的大学生,发放问卷,指导被试填写问卷,可操作性强。 4. 课题指导者方面:指导老师在大学生学习策略与学习自我效能感的研究方面有着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可对指导本论文的撰写提供及时的帮助。 二、本课题研究的关键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思路 (一) 关键问题: 1. 当前大学生学习策略以及学习自我效能感的总体状况与特征。 2. 分析大一到大四学生学习策略与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关系。 3. 归纳研究结论,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与作出合理展望。 (二)解决思路: 1. 研究工具:学习策略采用Biggs等人编制的标准化量表的分量表测量大学生学习策略,该分量表有18个项目,分量表包括学习策略中的表层型策略、深层型策略、成就型策略,共六个维度,每个维度六个题项,采用五点计分方式:(1)完全不符合(2)不太符合(3)不清楚(4)有些符合(5)完全符合。各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415、0.668、0.789,稳定性系数分别为0.373、0.448、0.649。问卷各题项与其所属因素间相关在 0.42 以上。 学习自我效能感采用梁宇颂、周宗奎参考Pintrich和DeGroot(1990)编制的学习自我效能感量表该量表把学习自我效能感分为学习能力效能感和学习行为效能感两个独立的维度。每个维度有11道测题,共22道(Cronbach 系数为 0.89),采用五点计分方式:(1)完全不符合(2)不太符合(3)不清楚(4)有些符合(5)完全符合。两维度可解释总变异的 85.6%。系数分别为 0.820、0.752。 2. 研究被试:随机抽取淮北师范大学300名大一至大四年级的学生。 3. 数据处理:运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统计、方差分析及相关分析,再将本研究的结果与前人的研究结果相比较,得出结论。 三、论文纲要 1 文献综述:包括研究背景、研究现状以及本次研究的研究意义; 2研究方法与工具:包括研究方法、被试的选取、测量工具、施测过程、数据统计与分析等; 3研究结果: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得出结果; 4 分析与讨论:对结果进行分析,解释得出结果的原因; 5 研究结论:以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本研究的结论,分条列出; 6 参考文献。 四、主要参考文献 Amabile T M, Beyond.(2001).Talent:John Irving and the passionate craft of creativity. American Psychology, 4,333-336. Biggs J. (1978).Individual and groups differences in study processes.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48,266-279. Dev P C. (1997).Intrinsic motivation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Remedial and Special Education,10,12-19. Gibson S. (1984).Teacher efficacy : A construct validate .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4,569-582. Schunk D.H. (1989).Self一efficacy and cognitive skill learning. Research on motivation in Education,13,212-230. 胡斌武.(1995).学习策略的结构探析.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121-123. 胡桂英,许百华.(2002).初中生学习归因、学习自我效能感.学习策略和学业成就关系的研究.心理科学,6,24-35. 冀先礼.(2006).论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79-80. 梁宇颂.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中国临床康复,8,4962-4963. 王云鹏.(2007).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成就动机与职业兴趣之间的关系研究.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 王振宏、刘萍.(2000).动机因素、学习策略、智力水平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心理学报,1,65-68. 辛涛,李茵.(1995).年级、学业成绩与学习策略关系的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4,41-44. 杨治良,答会明.(2006).英语学习策略量表在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中的测量报告.心理科学,4,838- 844.

大学生学习策略与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关系开题报告

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题目大学生学习策略与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关系姓名李莉专业应用心理学学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90t7r6bkdy667gi1z1mz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