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
一、填空题
1. 想象的发展是学前儿童创造思维发展的核心。
2.根据想象内容的新颖性、独特性和创造性,想象可以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 二、选择题
1在学前儿童的绘画中,可以发现学前儿童画的大象头特别大,鼻子特别长,这说明 B 。
A.学前儿童想象的独特性 B.学前儿童想象的夸张性
C.学前儿童想象的情绪性 D.学前儿童想象不受外界刺激的影响 2.在学前儿童游戏中,一会儿当“医生”,一会儿当“工人”。这表明 A 。 A.想象的主题不稳定 B.想象的内容零散、无系统 C.以想象过程为满足 D.想象受情绪和兴趣的影响
3.有个孩子很喜欢长颈鹿,有一天他对小朋友说:“我家有一头真的长颈鹿。”这说明 B 。
A.学前儿童想象的独特性 B.学前儿童的想象易与现实相混淆 C.学前儿童想象的情绪性 D.学前儿童想象不受外界刺激的影响 4.学前儿童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的发展表现为 A 。 A.无意想象占主要地位,有意想象开始发展
B.无意想象开始萌芽,并成为学前儿童想象的典型形式 C.有意想象占主要地位,无意想象已趋完善
D.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在学前儿童生活中占同等重要地位
5.学前儿童听老师讲《西游记》的故事,仿佛看见了孙悟空大闹天空的情景,这是 D 。 A.逻辑思维 C.综合想象
B.创造想象 D.再造想象
6.(2012年真题)在同一张桌子上绘画的学前儿童,其想象的主题往往雷同。这说明学前儿童想象的特点是 B 。 A.想象无预定目的,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
B.想象的主题不稳定,想象方向随外界刺激变化而变化
C.想象的内容零散,无系统性,形象间不能产生联系 D.以想象过程为满足,没有目的性 三、简答题
1.学前儿童想象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答案:学前儿童期想象发展的主要特征表现如下:
(1)无意想象为主,有意想象开始发展 (2)再造想象为主,创造想象开始发展 (3)想象有时和现实相混淆 2. 学前儿童无意想象的特征是什么? 答案:学前儿童无意想象的特征具体表现在:
(1)想象无预定目的,常由外界刺激引起 (2)想象主题不稳定,内容零散 (3)想象过程受兴趣和情绪的影响 四、案例分析
1.案例:某学前儿童特别喜欢听古典音乐,他也很崇拜音乐家。有一天,他跟妈妈说:“今天,肖邦叔叔到我们幼儿园来了,还给我们弹钢琴呢!”妈妈听了吓了一跳,以为孩子在说谎。
问题:请根据学前儿童想象的有关原理,对此例加以分析。
参考答案:案例反映了学前儿童想象的特征之一:想象有时和现实相混淆
学前儿童时期,学前儿童常将想象的东西与现实相混淆,这是学前儿童想象的一个突出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把渴望得到的说成已经得到的
2.把希望发生的当成已经发生的事情来描述 3.在参加游戏或欣赏文艺作品时,往往身临其境
案例中,儿童特别喜欢听古典音乐,他也很崇拜音乐家,于是把希望发生的当成已经发生的事情来描述,这是儿童把想象和现实相混淆了,并不是在撒谎。
2.案例:4岁的冰冰这段时间很是让妈妈头疼。前几天,冰冰吵着要妈妈带自己去吃德克士,可妈妈因为太忙一直未带他去。但是,冰冰却和小朋友炫耀说:妈
妈带他去吃德克士。更让妈妈尴尬的是,冰冰竟然还煞有其事地告诉爷爷奶奶说,过几天妈妈要带他去外国,而且去了就不回来了,弄得老人来质问妈妈。 问题:你认为案中的冰冰是个爱撒谎的孩子吗?为什么?家长应该如何教育引导?
参考答案:我认为案中的冰冰不是个爱撒谎的孩子,因为4岁学前儿童的想象有时与现实混淆。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把渴望得到的说成已经得到的
2.把希望发生的当成已经发生的事情来描述 3.在参加游戏或欣赏文艺作品时,往往身临其境
冰冰就是把把渴望得到的说成已经得到的、把希望发生的当成已经发生的事情来描述,并不是在撒谎。
家长不能把儿童所说的与事实不符合的话简单归结为说谎,更不能因此严厉地责备学前儿童。应该深入了解真相,如果儿童出现想象与现实相混淆的问题,要耐心引导,帮助他们分清想象和现实。 五、论述
1.在活动中如何发展学前儿童的想象力?
参考答案:在活动中发展学前儿童的想象,可以从以下方面做起: 一、丰富学前儿童的表象,发展学前儿童的语言表现力
想象是改造旧表象创造新形象的过程。表象是想象的材料,表象越丰富、准确,想象越新颖越合理。因此教师要在各种活动中,丰富学前儿童的感性知识经验,多采用实物或直观教具,帮助学前儿童积累丰富表象,为想象提供条件。
语言可以表现想象,语言水平直接影响想象的发展。学前儿童在表达自己的想象内容时,能进一步激发其想象活动,使想象内容更加丰富。
二、在各种活动中发展学前儿童的想象力 (一)在文学活动中创造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条件
文学活动中的讲故事能发展学前儿童的再造想象。学前儿童可以通过听故事并复述内容,在头脑中再造故事形象和情节,并用语言表现出来。
(二)在艺术活动中促进学前儿童想象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