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课题申报范本:413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路径与方法研究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路径与方法研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路径与方法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一)、问题的提出

当代学生思想活跃、个性鲜明,但相当一部分学生胸无大志、不肯吃苦、厌学、不懂如何与人交往、心胸狭窄、自私偏激、不懂感恩、心理抗挫能力弱……同时,社会上也不乏崇洋媚外的人。不少人热衷于过“洋节”。与之对照,传统节日除春节外大多平平淡淡,冷冷清清。因为西方文明的强势地位,过洋节日可能被贴上有品位、时尚、时髦等标签。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种文化霸权。现如今,国人忠孝仁义礼智信等传统美德差不多都还给老祖宗了,而西方的拜金主义、资产阶级自由化、极端个人主义、黄赌毒、夜总会、性开放等糟粕却学了不少。可怕的是这些糟粕正在影响着下一代。可是当他们吃着麦当劳、肯德基,喝着可乐,看着美国大片、日本动漫,玩着日韩游戏时,国外的学者们都在努力地学习四书五经。当韩国将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申请为他们国家的专利时,我们只能捶胸顿足,后悔不已。在这个文化冲击的过程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正在逐步外流,而我们正宗的传承人却在不知不觉地受着国外“快餐文化”的侵蚀,丢掉我们自己最优秀、最应该学习的优秀传统文化。 (二)、课题界定

传统文化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是指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进校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文化遗产层面看,包括有重要传承价值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规范文化层面看,包括传统节日习俗,中华传统美德、隆重礼法等;从认知文化层面看,包括汉字汉语、古代文学、书画艺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精髓、中华优秀传统价值观、中华民族精神等。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学校类别分别是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是一个开放系统,进校园的路径主要有:一是内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进网络、进课堂、进头脑、进实践。二是外联,就是“请进来,走出去”。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国内外学者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美国托马斯?里可纳提出运用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其主要内容是传授核心价值观,关注学生主体个性发展,确立科学的学生观。美国学者爱德华?希尔斯在《论传统》中指出“传统是围绕人类的不同活动领域而形成的代代相传的行事方式,传统是一个社会的文化遗产”。李宗桂认为知识会随着时间的变迁而更新和老化,但是其中所蕴含的先哲们的伟大精神和深邃智慧,置于今日依然光彩照人。张颐武提出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在和西方文化深入碰撞之前,整个中国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称。周宁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归结为儒家伦理、道家生命哲学和释家宗教信仰三方面。综上所述,中外各家对传统文化的解剖侧重于精神领域的阐述,但是对于怎样将这样的文化落实到课堂过程中的论述不详。 2、优秀传统文化如何进校园

将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等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除了古文经典外,中国的传统节日及习俗、传统戏曲文化、传统礼仪文化、传统饮食文化都应纳入学校传统文化教育中。从校园实践来看,许多中小学已经开设国学课程和国学经典诵读,但是具体内容过于单一,还没有形成一个体系,整体性较差。 (四)、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1、时代发展的需求。

2、课程改革的需要。

二、课题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创新之处 (一)、课题理论依据

对于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早在2014年,教育部颁布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要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2017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希望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抓手,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2017年3月,教育部长陈宝生在两会期间,对优秀传统文化如何进校园总结了3句话:一是覆盖教育的各个学段,从小学到大学,把这项工作看成是一个固本工程。二是融汇到我们教材体系中去,把这项工作看成是铸魂工程。三是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把这项工作看成是中国人打底色的工程。

(二)、研究目标

1、研究适合进入校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探索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价值取向和实效性。

3、探讨与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相适应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式和方法,探索一条符合学生实际的传统文化素养的实践之路。

4、通过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进一步优化师生的综合素质,不断促进师生的情感意志和个性健康发展。

5、通过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用学生涵养的提升提高学校品位,提高办学档次,提升社会形象。

(三)、研究内容

1、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确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养目标,理清不同学段既相区别又相衔接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探讨与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相适应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式和方法。

2、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路径和方法。 (四)、研究假设:

通过传统优秀文化进校园这一举措,一方面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待人处事习惯,同时促进各民族青少年相互了解,为民族团结打下基础。另一方面传统文化进校园,发挥教育作为文化传承主渠道的作用,在面对外来文化侵袭的情况下,帮助青少年增强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五)创新之处:

对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意义和途径进行研究,针对传统文化课堂化的课时的确立、内容的甄选、表现形式的选择、反馈评价体系的构建、资金设备的筹备和师资团队的组建等做了相应的研究。

三、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步骤 (一)研究思路。

以优秀传统文化熏陶人、鼓舞人、塑造人,把育人主线贯彻穿于课程改革中,深入课堂,深入学生实践活动,循着内引和外联的路径,本着“以人为本,天人合一 ,知行合一”的理练,通过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国家的关系,达到“陶冶情操、磨练心志、完善人格、人际和谐、天人和谐、担当责任、报效国家”的目的。 (二)研究方法

1. 文献研究法。遴选传统文化经典,阐释精神内涵。 2. 调查法:对当前学生对传统文化体系的现状进行研究。

3. 实践法。对方法论的探索以及运用的研究。 (三)技术路线

前期调研----课题论证----课题纲要----课题计划----实践探索----反思调试----收集资料----总结分析----构建模式----形式报告----推广运用 (四)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文献资料收集整理阶段。列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名篇,对进校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素进行细分。

第二阶段:调查阶段。调研学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现状、问题。

第三阶段:研究阶段:研究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路径和方法,撰写研究报告。

第四阶段:总结与应用阶段。撰写论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路径和方法研究”。

人员分工如下:

负责人:蔡 玲 (负责协调组织保障课题的经费)

组长: 陈敏明 (负责统一分工,撰写课题方案、开题报告) 成员: 杨艳荣 李凤娇 (负责收集调查资料,撰写调查报告) 李晓霞 李廷褚 (负责每个阶段计划的撰写) 李 荣 陈春辉 (负责每个阶段总结的撰写) 彭立翠 郑锡梅 (负责做研究活动记录) 刘 平 高 梦 (负责撰写研究论文)

课题申报范本:413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路径与方法研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路径与方法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路径与方法研究一、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一)、问题的提出当代学生思想活跃、个性鲜明,但相当一部分学生胸无大志、不肯吃苦、厌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90igt2r2912xn8u9whcj4n25q6ny0j004i6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