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登鹳雀楼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登鹳雀楼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记叙了作者登上鹳雀楼的所见所思。诗的前两句写登楼所见,后两句写登楼所思。这首诗融情与景,寓事于理。全诗仅20个字,语言朴素浅显,言近旨远,给人启迪。前两句写景,诗人融情与景,营造了景色辽阔、气象雄浑的意境,把上下、远近、东西的景物都容纳其中,显出诗人襟怀的宽大。后两句寓理于事,进一步写出诗人积极向上,高瞻远瞩的胸襟。也道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八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理解诗的意境及蕴含的哲理。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八个生字。 2、理解诗句的意思。 3、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感受诗的意境。 2、体会诗句蕴含的哲理。

教学方法: 图文结合 启发想象 帮助表达 学习方法: 读--观--查--说--议--背

教学准备:文本插图 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学会本课八个生字。 教学过程:一、故事开头,激发兴趣。

古时候, 在我国山西省永济县黄河东岸的一座土山上,有一座高楼,因为经常有鹳雀这种鸟栖息在上面,所以人们叫它鹳雀楼。到了唐朝,一位叫王之涣的少年登上了这座高楼,站在楼上,向前一看,是连绵起伏的中条山,夕阳挂在山头,向下看,是日夜奔流的黄河水,滔滔不息。于是,这少年拿出笔墨,把他看到的和想到的写成了一首诗,没想到,当时的人们读了这首诗后,纷纷前来登楼。本不出名的鹳雀楼一夜之间名气大振,这究竟是一首怎样的诗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1、板书课题:登鹳雀楼。 提问读,师纠正。

2、 观察: 鹳 和 雀 两个字那一部分相同? 隹这也是一个字。读:zhui 写时注意右边是四横。 二|、学习本科生字词语。

1、师范读。 ● 生第一次自读。

自读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词语,生拼读。 3、提问读,师生纠正读错音节。 ● 生第二次自读。

自读要求: 用圆圈勾画出本课的生字词语。 4、指导观察课文插图。

找出鹳雀楼 、 找出王之涣(也就是这首诗的作者)

继续观察:王之涣向前看能看到什么? (用一个词语修饰,什么 样的山?)

诗人王之涣向下看能看到什么? (黄河上有什么?)

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散着余晖夕阳、连绵起伏的群山、滔滔 流去的河水,这是一幅多么雄伟壮阔的景象啊!同学们想不想看 更远一些,更多一些的美景呢?那应该怎么做?(你们想的和诗 人王之涣想的一模一样) ● 生第三次自读 自读要求: 边读边想象

用直线勾画出作者看到的景物 用波浪线勾画出作者想到的事情 5、问:诗人王之涣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6、指导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三、指导书写: 1、观察本课生字。

入和那个字很像?写时要注意什么?

登鹳雀楼

登鹳雀楼教材分析:这是一首五言绝句,记叙了作者登上鹳雀楼的所见所思。诗的前两句写登楼所见,后两句写登楼所思。这首诗融情与景,寓事于理。全诗仅20个字,语言朴素浅显,言近旨远,给人启迪。前两句写景,诗人融情与景,营造了景色辽阔、气象雄浑的意境,把上下、远近、东西的景物都容纳其中,显出诗人襟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90hxg5nyaw4x67j2pwjr92i2p9mf5d01do3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